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应用方差分析、灰色理论、符号检验等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对海晏地区的第一场透雨进行预报,验证表明:几种方法结合起来效果较好,在长期天气预报和农牧业生产中具有定的实用价值。

  • 标签: 海晏 第一场透雨 预报方法
  • 简介:运用排除法明确降水时段和非降水时段,然后利用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进行跟踪预测。本文运用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天气图对1998年梅汛期第一场暴雨进行短时预报研究,并对数值产品进行适当的订正。

  • 标签: 梅汛期 短时预报 暴雨 卫星云图 雷达回波 数值产品
  • 简介:主要介绍了降水概率预报的事件概率回归方法,1997年试用表明这种方法有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降水概率预报 概率回归方法
  • 简介:通过对新千年来临前夜次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的大雾天气过程的分析,我们认为冬季中纬度稳定的纬向环流是出现大雾的必要条件,华东地区当地面受弱高压控制,尤其上游在移动性浅槽东移时,要警惕大雾的出现。近地面层充沛的水汽是大雾形成和维持的必要条件之。地面辐射冷却作用和来自海洋暖湿平流构成的逆温层的存在是这次辐射大雾得以维持的关键。

  • 标签: 大雾天气 纬向环流 逆温层 近地面层 平流 水汽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3方面分析了2006年8月2日庆阳市局地强降雹的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降雹过程在500hPa高空环流形势场上呈典型的西北气流型,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对流层中层正涡度区的耦合激发低层上升运动加强,有利于本地水汽向上输送;河套北部短波槽促使冷空气动力下传是这次局地强对流天气最主要的动力触发机制;从雷达回波的演变来看此次降雹并非是典型的冰雹云回波特征,而是由飑线造成的对流云相互碰并增强后产生的冰雹;同时卫星云图上云顶亮温的变化与对流云团的发展也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单个云团的合并有利于能量的集中和加强,易于产生冰雹。

  • 标签: 冰雹 天气形势 物理量场 雷达回波
  • 简介:利用趋势分析、突变分析以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近42a辽宁南部(大连)和北部(沈阳)第一对流层顶高度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2a,辽宁第一对流层顶高度除冬季外其他三季和年呈下降趋势,南部地区降幅明显大于北部;多年平均值的年变化表现为夏季最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各个季节南部高度值普遍高于北部;年际变化幅度为夏季最大,除冬季外,南部大于北部;发生气候突变的时段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后;周期变化特征时空差异较大。

  • 标签: 第一对流层顶 高度变化 趋势分析 突变分析 小波分析
  • 简介:"第一届气候与冰冻圈国际科学大会"于2005年4月11~15日在北京举行,来自25个国家共254参加了会议.本次大会由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和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共同主办,中国气象局、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及些国外机构协办.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院士出席了会议开幕式,祝贺大会的召开.WCRP/CliC科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中国CliC国家委员会主席秦大河院士担任本次科学大会的地方组委会主席.

  • 标签: 冰冻计划 国际科学 大会简介
  • 简介:IPCC第h次评估报告(AR5)第一工作组(WGI)报告的亮点结论,是过去7年全世界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成果凝练出来的精华。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的半以上是人类活动造成的。1971年以来人为排放温室气体产生热量的93%进入了海洋,海洋还吸收了大约30%人为排放的CO2,导致海表水pH值下降了0.1,等等。采用全球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的模式,预估未来全球气候变暖仍将持续,2l世纪宋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往19862005年的基础上将升高0-3~4.8℃。限制气候变化需要大幅度持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如果将18611880年以来的人为CO:累积排放控制在1000GtC,那么人类有超过66%的可能性把未来升温幅度控制征2℃以内(相对于1861-1880年)。

  • 标签: 气候变化 温室气体 IPCCAR5 WGI
  • 简介: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阐述了气候变化的人为和自然驱动因子、观测到的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的认知和归因以及预估的未来气候变化等方面的最新科学进展,这些最新进展主要是基于大量新的和更全面的数据、对数据更复杂的分析、对各种过程更进步的认识、模式对这些过程模拟的改进以及对不确定性范围更广泛的分析得到的。

  • 标签: 评估报告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工作组 IPCC 未来气候变化 驱动因子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T213资料等,对鹰潭2008年2月1-2日出现的冻雨、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雪出现在500hPa槽前、700hPa急流轴与切变线之间、850hPa切变线附近和地面冷高压底部的区域。高空低槽东移,700hPa西南急流的南压,使得700hPa温度下降为-3.7℃,温度条件变化有利于产生降雪。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及较强的上升运动,为强降雪提供较好的动力条件。850—700hPa的逆温层有利于冻雨、暴雪出现,当700hPa温度≥-1℃时,出现冻雨;当温度≤-3℃时,出现暴雪。对流层中层较好的水汽输送,是暴雪发生的重要原因之

  • 标签: 冻雨 暴雪 温度层结 水汽条件
  • 简介: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数据和高时空分辨率的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对2013年3月23日发生在通辽的暴雪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强烈发展的高空槽是触发暴雪的动力机制;低空急流与地面西南气流在低层积聚大量水汽辐合,为暴雪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的水汽条件;涡度和散度、能量与比湿等与暴雪关系密切;自动气象站逐时风场中“逆切变”的存在与强降雪发生时间和影响区域有较好的对应;雷达产品特征对暴雪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 标签: 暴雪 动力机制 低空急流 物理量
  • 简介:1概述2003年6月7~10日呼伦贝尔全市持续低温,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7~11℃,是40年来同期极值,属历史罕见,特别是6月7日夜间到8日凌晨,新巴尔虎左旗降鹅毛大雪,雪量达4mm,出现了6月飞雪天气,导致部分羊羔和已剪毛的羊冻死,全市在遭受严重干旱同时又有百万亩农田遭霜冻袭击.

  • 标签: 呼伦贝尔市 低温天气过程分析 冷涡 极地冷空气 高空槽
  • 简介:空气质量预报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气象服务项目之。省局成立了空气污染潜势预报工作领导小组。我所具体承担了空气质量预报工作。现开始制作发布空气质量周试预报,取得定经验,本文介绍这项工作。

  • 标签: 空气质量预报 福州市 预报工作 服务项目 污染潜势 气象
  • 简介:由毕伯钧、于系民、杨永岐等完成的“数学模型在农业气象中应用的研究”成果获本溪1991年度科技进步等奖.该项研究从数学模型的提出到具体应用实例等整套技术,从1980年开始,经过11年的工作,共完成11大类40余种数学模型,并在农

  • 标签: 数学模型 农业气象 科技进步 农业气候区划 农业区划 农业结构
  • 简介:探讨了气候资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及其属性问题,旨在为我国气候资源保护立法研究提供基础法律理论支撑。论文运用价值分析、比较分析、历史分析等方法,认为:气候资源是气候要素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那部分自然物质和能量,是种典型的自然资源,可以成为法律关系客体;它还具备自身鲜明的特性,有必要对之进行专门的立法保护。气候资源保护法律规范属于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法律规范的范畴。

  • 标签: 气候资源 资源保护 立法保护 属性 讲座 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