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对甘肃河东地区降雨强度的分析研究表明,该地区6-9月雨量是年降水量的主要来源。降雨强度以≤2mm/h为主,>10mm/h雨强对雨季雨量有不可忽视的贡献。河东地区东南部6-9月各级雨强的雨量为正距平,河东地区北部6-9月各级雨强的雨量为负距平。各级雨强出现次数的空间分布与雨量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

  • 标签: 甘肃河东地区 降雨强度
  • 简介:暴雨强度公式可通过给定不同的b、n参数,用最小二乘法对公式进行拟合,求解参数S、R,计算均方根误差σbn,最终将最小均方根误差所对应的b、n以及S、R确定为暴雨强度公式的参数。首先用优选法寻找b1值下整个n的取值范围的最小均方根误差σb1,再寻找b2值下整个n的取值范围的最小均方根误差如σb2;然后根据σb1和σb2的大小用优选法进一步确定b值的取值范围,直到达到所要求的精度。这样既不会漏掉、又能很快找到最小均方根误差%所对应的b和n值及其所拟合的S和R。

  • 标签: 暴雨强度公式 最优法 搜寻 均方根误差
  • 简介:通过对大尺度环流背景、副高强弱变化、温度场的分布以及高低空急流的研究表明:影响0414号台风云娜路径多变的主要因素是西风带环流调整和副高增强过程中相互作用所致;而台风登陆后强度减弱慢、持续时间长是由于低空存在水汽能量输送带以及具有台风涡旋发展的高低空急流和高低空辐合辐散场配置.

  • 标签: 强度 路径 高低空急流 特点 辐合辐散场 环流背景
  • 简介:利用南昌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产品和江西省12个雷电监测站的闪电定位资料,运用非线性数学模式,通过对基本反射率因子、回波顶高和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的综合分析推理,结合物理量产品资料,建立了雷电灾害发生、雷电可能落点和强度预报方法,并用2003-2004年2—6月的资料作检验,0~1h预报Ts评分为70.35%,1-3h预报Ts评分为55.28%。

  • 标签: 雷电落点 强度 预报 雷达资料
  • 简介:利用紫外线观测仪器对辽宁4个地区紫外线辐射强度进行观测,研究了辽宁地区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变化特征;分析了影响到达地面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因子。结合MM5数值模式建立了统计预测模型,建立了紫外线辐射强度分级标准和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辽宁地区的紫外线辐射强度,总体上是西、北部较东、南部稍强,但相差不大;紫外线辐射强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最大、冬季最小。每年5~9月紫外线强度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日最大值出现在每日的11~14时。夏季紫外线对人体的影响最大。冬季基本无影响。云量的变化对紫外线强度的影响较大。紫外线辐射强度预报模型的预测结果较为理想。

  • 标签: 紫外线辐射观测 紫外线强度 健康影响
  • 简介: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MICAPS实时资料、数值预报产品资料、卫星雷达和自动站监测资料,对0608超强小型台风桑美的特征和强度突变过程进行分析,探讨小型台风的特征和强度突变的原因和诊断思路。分析结果表明:小型台风在高度场和气压场分析中容易被忽视,但涡度场分析对小型台风强度突变有指示意义,正涡度平流、高层辐散和低层辐合、有利热力及水汽条件有利于桑美强度发生突变。

  • 标签: 桑美特征 台风强度突变 诊断分析
  • 简介:据新华社东京2010年4月23日电(记者蓝建中)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和东京大学的联合研究小组22日宣布,研究小组通过全球大气模型分析发现,气候变暖使台风等热带低气压的生成次数减少,但是其中强度更大的热带低气压所占比例则有所升高。

  • 标签: 气候变暖 低气压 中强度 热带 研究开发机构 东京大学
  • 简介:利用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风场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中国160个气象站月平均气温资料,选用质量流函数计算方法描述平均经圈环流,以环流中心值大小表征其强度,分析1951—2010年Hadley环流强度趋势变化及其与中国东部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质量流函数较好地表征平均经圈环流特征,且环流中心值大小实际反映环流强度。近60a来,冬季北半球Hadley环流强度呈线性增强的趋势;夏季南半球Hadley环流强度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了由减弱趋势转变为显著增强趋势的年代际转折。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气温的年代际变化较好地被Hadley环流强度变化解释,二者呈正相关,但显著相关区域随季节变化有所不同。

  • 标签: 质量流函数 平均经圈环流 气温
  • 简介:沙漠、沙漠化土地和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极为脆弱,不但自然抗灾能力弱,而且沙助风威,可以加大沙尘暴天气发生的机率及其破坏力。大气环流规律给我国西北地区带来频繁的大风和干旱,我们还无法避免;历史时期这些地方形成了诸多的沙漠戈壁,对其进行治理也还没有可能。但是,通过保护沙

  • 标签: 脆弱生态系统 沙漠化土地 沙尘暴天气 西北地区 生态环境 历史时期
  • 简介:根据安徽省81个气象台站的资料研究了其气温序列特点,并选取了其中46个台站,划分为城市站、乡村站、国家基本/基准站等类别,对1966~2005年期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年、季变化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两个时段各类型台站3项气温的增温率、热岛增温率、热岛增温贡献率均表现为城市站最大,国家基本/基准站次之,乡村站最小。城市热岛对各类型台站年平均气温的贡献率在21.1%~37.8%之间浮动,国家基本/基准台站受其影响较大。城市站和国家基本/基准站的热岛增温率为秋季最大,春季和夏季次之,冬季最小;城市站和国家基本/基准站的热岛增温贡献率夏季最大,秋季次之,冬季和春季略小。因此,安徽省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站和国家基本/基准站气温序列影响较为复杂并不容忽视。

  • 标签: 热岛强度 气温序列 热岛增温率 贡献率
  • 简介:为研究重庆主城区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变化规律,为业务预报和客观预报方法提供基础。利用2004年3月—2008年2月实况观测资料,分析主城区紫外线辐射强度的日、月、季和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重庆主城区日平均最大辐射量出现在13—14时。7月和8月的辐射强度为全年最强,出现辐射等级四级的概率最大;而1月和12月为全年最弱,没有出现过辐射等级高于三级的样本。季节平均辐射强度为夏、春、秋、冬季依次减弱。2004年和2006—2007年平均辐射强度相等,2005年较弱。

  • 标签: 紫外线辐射 强度等级 特征规律
  • 简介:以中国气象局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为基础,分析1957—2004年影响我国并达到台风强度以上的三类热带气旋,即生成热带气旋、影响热带气旋和登陆热带气旋的频数和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强热带气旋频数在1957—2004年间呈显著减少趋势,强度越强,其减少趋势越明显。近50a台风以上强度的强热带气旋频次占总频次的比例没有明显的增加或减少趋势,强台风和超强台风比例呈减少趋势。1957—2004年热带气旋的最大强度呈线性减弱趋势,生成热带气旋和影响热带气旋的平均强度亦呈减弱趋势,登陆台风的平均强度也呈减弱趋势。

  • 标签: 强热带气旋 影响热带气旋 登陆热带气旋 中国
  • 简介:一、引言国内大多从太阳总辐射量、日照时数的多少和时空分布来研究太阳资料的分布状况。太阳总辐射(简称光能)是地面最主要的能源,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过程所依赖的基本能量。据研究,农业生物层90—95%的干物质是叶绿体拦截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在工、农业和民用中,人们建造太阳灶、热水器系统、干燥装置、采暖制冷空

  • 标签: 太阳能资源 甘肃省太阳能 资源区划
  • 简介:BasedontropicalcyclonetrackdatasetinthewesternNorthPacificfromChinaMeteorologicalAdministration(CMA),variationsinfrequencyandintensityoftropicalcyclones(TCs)inthewesternNorthPacific,affecting-ChinaTCs(ACTCs)andlandfallTCs(LTCs)achievingatyphoonintensityduring1957-2004werestudied.Frequenciesofstrongtropicalcyclonesshowedsignificantdecreasingtrendsfrom1957to2004andthelineartrendwasmuchgreaterwhentheintensitywasstronger.Therewasnolineartrendintheportionofstrongtropicalcyclonesachievingatyphoon(TY)intensity,whilethosereachingastrongtyphoon(STY)andasupertyphoon(SuperTY)intensityshoweddecreasingtrendsduring1957-2004.ThemaximumintensitiesofTCs,ACTCsandLTCsalldecreasedduringtheperiodof1957-2004.ThemeanintensitiesofTCsandACTCsdisplayeddecreasingtrendsandthemeanintensityofLTCsachievingaTYintensityalsoshowedadecreasingtrend.

  • 标签: STRONG TROPICAL CYCLONE AFFECTING China TROPICAL
  • 简介:利用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大连市逐日紫外线观测资料,分析了紫外线辐射季、月和日变化特征及其与相关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连市紫外线辐射强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最大,春季次之,冬季最小。各季节紫外线辐射强度的日变化同位相,均为正午呈大致对称分布。无论何季节,日照总时数、14时能见度和太阳高度角均为影响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关键因素。同时,探讨了雾对辐射强度的影响。运用逐步回归方法,求得各季节紫外线辐射强度预报方程,实现了预报定量化。

  • 标签: 紫外线辐射强度 气象要素 变化特征 预报方程 预报检验
  • 简介:通过对0608号超强台风“桑美”在海上强度发生突变前后的Micaps、海温、云图、雷达等资料的分析,发现暖的洋面为“桑美”的加强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场和足够的能量,而“桑美”在海上发生强度突变的重要原因是副热带高压的快速加强导致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加强以及叠加造成的,“桑美”的紧密结构以及副高边缘的对流云团也是它加强的原因。

  • 标签: 超强台风 强度突变 副热带高压 辐合 辐散 海温
  • 简介:利用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辽宁14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地面气象站点监测数据,对辽宁省细颗粒物污染时空特征以及气象因子对其影响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据此进行类分区。结果表明:辽宁城市PM2.5浓度变化的季节性差异明显,呈冬季高、春季次、夏秋低的总体特征;辽宁全境PM2.5浓度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中部平原地区为最高、两翼丘陵较低、东部沿海最低;根据PM2.5浓度与气象因子的散点图及Spearman相关系数,辽宁城市可分为4种类型,即辽东半岛型(I类,包括丹东、大连、盘锦、营口)、辽西山地型(II类,包括葫芦岛、锦州、朝阳、阜新)、辽东山地型(III类,包括本溪、抚顺)、辽中平原型(IV类,包括铁岭、沈阳、辽阳、鞍山),4类城市的PM2.5浓度依次递增,且冬季最为明显;PM2.5浓度与气温、水汽压、相对湿度仅在冬季均呈正相关,但I、II类城市在春季呈正相关,IV类城市在春、夏两季也呈正相关;与风速在冬季均呈负相关;与气压的相关性不明显。

  • 标签: PM2.5浓度 空间聚类 气象因子 相关性
  • 简介:1太阳能开发利用概况及前景太阳是太阳内部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太阳每秒向太空发射的能量约3.8×10^20MW,其中约有二十二亿分之一投射向地球。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被大气层反射、吸收之后,还有约47%投射到地球表面,其中到达地球陆地表面的大约为1.7×10m^10MW。

  • 标签: 开发利用 太阳能 地球表面 借鉴 国外 反应过程
  • 简介:“海棠”、“凤凰”、“诺瑞斯”3个路径和强度相似、登陆地点相近、登陆后移动方向也相同,但在浙中南地区产生的降水强度有明显差异。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3个台风的流场、物理量场以及湿位涡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浙中南受这类台风影响时的雨强预报诊断思路。分析表明,低空急流、低层水汽辐合、高层辐散和大暴雨的降水强度密切相关;湿位涡在中低层mpv1〈0,mpv2〉0的分布特征对台风大暴雨的发生和落区有较好的指示意义;但由于台风暴雨发生机制的复杂性,大暴雨过程不一定都满足倾斜涡度发展理论所推得的这一强降水的判据,如具备其他有利条件,仍有发生大暴雨的可能。

  • 标签: 天气学 台风暴雨 物理量场 湿位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