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一、引言海气交界面的特征是在非常小的垂直距离上,耦合的两种流体的密度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每种流体的边界层测量值表明,靠近交界面处风和海流都近似按对数廓线分布。例如,Sheppard等(1972年)和Csanady(1984年)的结果。这些廓线可以外推到每一种流体的粗糙度长度上,尽管由于概念和实验的困难使得这种外推的检验实验很难进

  • 标签: 里查逊 粗糙度长度 海气 廓线 垂直距离 外推法
  • 简介:《巴黎协定》正式生效,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提出新的机遇与挑战,也必将对中国人口、资源和环境带来重要影响。本文结合IPCC发布的可持续发展(SSP1)、中度发展(SSP2)、局部或不一致发展(SSP3)、不均衡发展(SSP4)、常规发展(SSP5)5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以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准,综合考虑人口现状和发展政策设定不同发展路径下各省人口模型的相关参数,在全球升温控制在1.5℃和2.0℃时,对比研究中国和各省分年龄、性别、教育水平的人口演变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全球升温1.5℃时,SSP1和SSP4路径下总人口较2010年增加0.44亿人;升温2.0℃时,SSP2和SSP3路径下较2010年分别增加0.23亿和0.67亿人,SSP5路径下减少约0.12亿人。5种路径下中国人口将在2025—2035年达到峰值,人口峰值正处于全球升温1.5℃期间。(2)全球升温1.5℃时,除了东北地区和四川、安徽省外,多数省(市)人口均较2010年有所增加;升温2.0℃时,西北、西南和以东南沿海地区为主的发达省份保持较高的人口增量,其他地区人口开始呈减少趋势。(3)在全球升温1.5℃和2.0℃期间,大部分省份人口达到峰值,其中SSP3路径下广西人口最多,可达1.13亿,其他路径下广东省人口最多,达1.53亿。(4)未来中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比重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特征。与全球升温1.5℃相比,升温2.0℃时的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重,东北地区老龄化问题最严重。采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路径,全球升温控制在2.0℃之内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科学选择。

  • 标签: 全球升温1.5℃和2.0℃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 人口预估 分省 中国
  • 简介:本文运用统计学原理和分析计算方法,较全面地分析了春小麦发育阶段气象因子对穗粒的影响规律。小麦拔节一抽穗期间降水偏少,日较差小,是影响穗粒的不利因素;抽穗后降水偏多或偏少,气温偏高,对穗粒的增加都有影响。

  • 标签: 气候因素 春小麦 穗粒 小麦发育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 简介:对1959--1998年巴彦淖尔市降雹成灾实况进行等级划分,分为1、2、3级即重灾年、中等灾年、轻灾年。利用1958--1997年太阳黑子资料,找出前一年太阳黑子数年变化趋势与当年降雹等级对应关系的10年周期、12年周期及历年的变化规律,从而建立了3种预测降雹等级的方法。然后将前一年的太阳黑子变化趋势代入3种预测方法中,得出当年降雹等级的3种预测结果,最后将3种预测结果进行集成处理,得出巴彦漳尔市降雹成灾等级。

  • 标签: 太阳黑子数 变化趋势 降雹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