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是国务院做出的立足国内,增强能源资源保障能力的重大举措。三年来,在国家有关部委和各省(区、市)党委政府支持下,在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共同努力下,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进展顺利,第一阶段成效显著,超额完成预期目标。

  • 标签: 生态文明建设 勘查开发 矿产 保障能力 能源资源 政府支持
  • 简介:根据南阳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实际情况,提出城市基础地形数据更新的流程和策略,规定了数据更新的质量检查,建立了一套动态的基础空间数据更新机制,并在生产中得到应用。

  • 标签: 地理数据库 数据更新 基础地理数据
  • 简介: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遥感(RS)技术支持下,以贵州省2000年、2005年和2010年3个时期的LandsatTM遥感影像、日降雨数据、DEM数据和土壤等数据为基础,根据修正土壤流失方程式(RUSLE)计算分析了贵州省近10a来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时空分布格局及变化特征。研究表明,2000年~2010年间,现实侵蚀模数分别为1320.34t·km^-2·a^-1、1255.76·km^-2·a^-1和854.23t·km^-2·a^-1,森林生态系统土壤保持量降低了0.89·10^8t·a^-1,农田生态系统土壤保持量降低了2.82·10^8t·a^-1,草地生态系统土壤保持量降低了0.28·108·a^-1,果园生态系统土壤保持量降低了0.04·10^8t·a^-1,湿地生态系统土壤保持量降低了0.09·10^8t·a^-1。

  • 标签: 贵州省 生态系统 土壤保持功能 GIS RS
  • 简介:以平顶山市为例,探讨了煤炭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模型,以及在GIS和RS技术支撑下定量分析土地生态适宜性的方法。选取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生态安全因素3个因素层12个因子层构成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相关影响因子权重。在ENVI4.5支持下对平顶山市TM遥感影像进行解译,提取林地、耕地、水体、建设用地多因子图层,在ArcGIS10.0支持下建立数字高程模型,提取高度等地形因子。最后通过ArcGIS10.0空间分析模块对相关因子进行叠加分析,得到结果为:平顶山市最适宜用地占29.01%,较适宜用地占13.53%,基本适宜用地占14.71%,不适宜用地占16.05%,不可用地占26.70%。最后,结合评价结果,针对平顶山建设用地的特征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建设用地 生态适宜性 指标评价体系
  • 简介:随着信息化测绘时代的到来,城市发展步入新的阶段,创建“数字城市”,实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信息化已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主流。提高城市基础数据质量是城市信息化发展和城市工程规划建设质量的基础保证,是提高政府管理决策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测绘事业和地理信息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 标签: 数字城市建设 质量控制方法 基础数据 信息化测绘 “数字城市” 城市规划建设
  • 简介:将传统统计分析方法与ESDA方法相结合,借助OpenGeoda1.0和ArcGIS9.3,以县域为研究单元,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从时间、空间和关联性三个侧面对1996~2010年武汉城市圈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及演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县域经济存在明显的全局空间正相关性,且具有持续增强的趋势;区域经济初步表现出“二元结构”发展特征,以武汉市为中心的经济高值区辐射效应较弱,极化作用显著;“俱乐部趋同”现象在武汉城市圈县域经济发展中初步显现。着重分析了区域发展战略对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演变的驱动作用。

  • 标签: 县域经济 时空差异 ESDA 武汉城市圈
  • 简介:2014年5月23日,第二十届中国国际黄河文化旅游节暨投资贸易洽谈会在三门峡拉开帷幕。河南省遥感测绘院将三门峡数字三维城市项目成果配合本次国际黄河文化旅游节的宣传要求制作完成的“3D三门峡”,应用了航空遥感、二维可视化、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先进技术,构建了三门峡主城区40余平方公里的真实三维城市,再现了城市立体的面貌,为三门峡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环境等各类信息提供了统一的地理空间载体,为城市信息化提供了三维可视化管理和辅助决策支持功能,对整合城市信息资源具有很大意义。

  • 标签: 城市建设 黄河文化 三门峡 旅游节 三维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