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对药用拟孔菌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培养基优化、HPLC-指纹图谱鉴定以及生物学特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药用拟孔菌的深入研究进行了展望。

  • 标签: 药用拟层孔菌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质量评价
  • 简介:文中对中国蜡伞(Hygrophoraceae)真菌进行了整理、修订,简要介绍了其生境和分布,并对该的分类学问题进行了讨论。重点整理了文献记载该的102个种,广泛分布于28个省区。其中有效名称86个,包括蜡伞属(Hygrophorus)47个,湿伞属(Hygrocybe)36个,湿皮伞属(Humidicutis)1个,坛杯伞属(Ampulloditocybe)1个,金盖菇属(Chrysomphalina)1个,应转移到其他的有5种,错拼名称有9种,另有存疑种2种。

  • 标签: 蜡伞科 种类 分布
  • 简介:为了建立具砖格状子囊孢子的座囊菌进化关系并解决其多系群的问题,我们通过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其自然的分类系统。本文描述了具有砖格状子囊孢子的一个新种Comoclathrislini。采用LSU、SSU和ITS序列进行的多基因联合分析表明,所有的Comoclathris属菌株聚在同一单系进化支上,其中包括了由C.lini新种菌株组成的单独分支。文中为新种提供了图示,并与Comoclathris属其他种及多孢子菌属各种进行了比较。

  • 标签: 砖格状 Comoclathris 系统发育 意大利
  • 简介:粪生菌物和炭角菌真菌是约翰·韦伯斯特先生钟爱的众多菌物类群中的2个。大多数的炭角菌是腐生的或具弱致病性,还有一些是内生菌。炭角菌是世界性分布真菌,主要生长在被子植物的木质部分。目前所研究的大多数炭角菌都生长在这些基质上。炭角菌下约有75个属,其中4个属是粪生的,且目前主要有关其分类方面的研究,而对鹿角菌的总体分布、发生规律和生态学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以采集到的1386份草食动物粪便样品为材料,通过湿室培养和检验,共获得12326个记录,其中255个为粪生炭角菌,作者对这些炭角菌的发生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及对其形态进行了补充观察。

  • 标签: Hypocopra Podosordaria 孔座壳属 基质偏好性 Wawelia
  • 简介:通过对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与地衣开放实验室标本馆(HMAS)、昆明植物研究所隐花植物标本馆(HKAS)、广东微生物研究所标本馆(HMIGD)和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的443份标本的宏观形态和微观结构的观察,报道了中国鳞伞属真菌31种和2变种,其中包括1新变种,即白小圈齿鳞伞凸顶变种[Pholiotaalbocrenulata(Pk.)Sacc.var.conicaTolgor];1中国新记录种,即黄褶鳞伞[Pholiotaluteofolia(Pk.)Sacc.]和10省级新记录种,即多脂鳞伞[Pholiotaadiposa(Fr.)Kumm.](广东)、白小圈齿鳞伞[Pholiotaalbocrenulata(Pk.)Sacc.](黑龙江)、少鳞黄鳞伞[Pholiotaalnicola(Fr.)Sing.](黑龙江)、黄褐鳞伞[Pholiotafulvella(Pk.)SmithetHesl.](内蒙古)、地生鳞伞[Pholiotahighlandensis(Pk.)SmithetHesl.](云南)、黏皮鳞伞[Pholiotalubrica(Fr.)Sing.](四川)、毛腿鳞伞[Pholiotamutabilis(Fr.)Kumm.](四川)、多脂翘鳞伞(Pholiotasquarroso-adiposaLange)(黑龙江)、亚苦鳞伞[PholiotasubamaraSmithetHesl.)(广东)、地毛柄鳞伞[Pholiotaterrigena(Fr.)Karst.](内蒙古).对每个种进行了详尽的形态学描述并提供显微线条图,编写了中国鳞伞属分亚属和分种检索表.将库恩菇属(KuehneromycesSing.etSmith)和火菇属[Flammula(Fr.)Kumm.]并入鳞伞属中.将Gymnopilusluteofolius(Pk.)Sing.和刺毛暗皮伞[Phaeomarasmiuserinaceellus(Pk.)Sing.]放入鳞伞属中进行讨论;认为应将金毛鳞伞[Pholiotaaurivella(Fr.)Kumm.]、多脂翘鳞伞和地毛柄鳞伞作为独立的种处理;将Pholiotamalicola(Kauff.)Smith作为Pholiotaalnicola(Fr.)Sing.的同物异名;将皱盖鳞伞[Pholiotarugosa(Pk.)sing.]划入微鳞伞属(PholiotinaFayod)属中.并讨论了鳞伞属与相关的属之间形态学差异,列出了存疑种的名录.

  • 标签: 鳞伞属 形态分类 新分类群 地理分布 担孢子形态
  • 简介:中国粉褶蕈物种资源丰富,文献记载有3属132种,其中斜盖伞属Clitopilus(Fr.)Quél.9种、粉褶蕈属Entoloma(Fr.)P.Kumm.121种、盖菇属RhodocybeMaire2种。文中简要列出了中国粉褶蕈已知种类、生境、分布情况,并更正了部分种分类混乱、命名不规范的错误。

  • 标签: 中国 粉褶蕈 分类
  • 简介:通过对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标本馆(HMJAU)、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隐花植物标本室(HKAS)和广东微生物研究所标本馆(HMIGD)的105份标本的宏观形态和微观结构的观察,共报道中国沿丝伞属(NaematolomaP.Karsten)真菌6种,其中1个拟定新种,即圆盘沿丝伞(拟)(NaematolomadiscodiumMengT.X.etTolgor);1个中国新记录种,即亚绿沿丝伞[Naematolomasubviride(Berk.&Curt.)SmithA.H.];内蒙古、吉林、江西、西藏新记录种烟色沿丝伞[Naematolomacapnoides(Fr.)P.Karsten]和内蒙古、四川新记录种亚砖红沿丝伞[Naernatolomasublateritium(n.)P.Karsten]。

  • 标签: 沿丝伞属 形态学分类 地理分布 担孢子
  • 简介:通过对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标本馆(HMJAU)、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隐花植物标本室(HKAS)和广东微生物研究所标本馆(HMIGD)的132份标本的宏观形态和微观结构的观察,共报道中国球盖菇属[Stropharia(Fr.)Qu61et]真菌14种(包括变种、变型),其中包括1个拟定新种,即黄囊球盖菇[StrophariachrysocystidiaMengT.X.etTolgor];1个新变种,即蚯蚓铜绿球盖菇[Strophariaaeruginosa(Fr.)Quéletvar.earthwormiaMengT.X.etTolgor];2个中国新记录种,即偏孢孔球盖菇[StrophariadorsiporaEsteve-Ray.&Barrasa]和盐碱球盖菇[StrophariahalophilaPacioni];四川省新记录种1个,即亮白球盖菇[Strophariaalbonitens(Fr.)Quélet];吉林省新记录变型1个,即浅黄皱环球盖菇[Strophariarugosoannulataf.luteaHongo];云南和西藏新记录变型1个,即黄褐球盖菇[Strophariaaeruginasa(Fr.)Quéletf.bruneolaHongo]。对已知种进行了形态学描述、显微线条图绘制,编写了分种检索表,对每个种的担孢子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 标签: 球盖菇属 形态学分类 地理分布 担孢子
  • 简介:对红缘拟孔菌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菌丝发酵和木质素降解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化学成分研究表明,红缘拟孔菌含有多种三萜类、多糖类、脑苷脂类、挥发性等成分;药理活性研究表明,红缘拟孔菌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糖尿病、抗炎镇痛、抑菌、保肝等药理作用;菌丝发酵研究表明,红缘拟孔菌菌丝发酵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酵母膏和麦芽汁。此外,红缘拟孔菌对纤维素有降解作用。

  • 标签: 红缘拟层孔菌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菌丝发酵 降解作用
  • 简介:通过观察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标本馆(HMJAU)、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广东微生物研究所标本馆(GDGM)及作者野外采集的共180份标本的宏观形态和微观结构,对中国球盖菇的广义斑褶菇属及其所含的灰斑褶菇属(CopelandiaBres.)、疣孢斑褶菇属(PanaeolinaMaire)和狭义斑褶菇属[Panaeolus(Fr.)Qul(s.str.)]进行了分类学研究,对中国分布的16个种进行了形态学描述、显微线条图绘制,并编写了分种检索表。其中,包括1个新组合:栗褶疣孢斑褶菇[Panaeolinacastaneifolia(Murr.)SarentoyaetTolgor];2个中国新记录种:热带灰斑褶菇[Copelandiatropicalis(Ola′h)Singer&R.A.Weeks]、小型斑褶菇[PanaeolusalcidisM.M.Moser];12个省级新记录种:北京新记录种硬腿斑褶菇[Panaeolussolidipes(Peck)Sacc.],内蒙古新记录种硬腿斑褶菇[Panaeolussolidipes(Peck)Sacc.]、锐顶斑褶菇[Panaeolusacuminatus(Schaeff.)Qul.]、黑斑褶菇[Panaeolusater(J.E.Lange)Khner&Romagn.]、紧缩斑褶菇[Panaeolussphinctrinus(Fr.)Qul.]、红褐斑褶菇[Panaeolussubbalteatus(Berk.&Broome)Sacc.],吉林省新记录种半卵圆斑褶菇[Panaeolussemiovatus(Sowerby)S.Lundell&Nannf.]、栗褶疣孢斑褶菇[Panaeolinacastaneifolia(Murrill)Bon],黑龙江新记录种红褐斑褶菇[Panaeolussubbalteatus(Berk.&Broome)Sacc.],宁夏新记录种变蓝灰斑褶菇[Copelandiacyanescens(Berk.&Broome)Singer]、锐顶斑褶菇[Panaeolusacuminatus(Schaeff.)Qul.],西藏新记录种红褐斑褶菇[Panaeolussubbalteatus(Berk.&Broome)Sacc.]。

  • 标签: 灰斑褶菇属 疣孢斑褶菇属 斑褶菇属 形态学分类 新记录种
  • 简介:采用MTT法对从瓦宁木孔菌子实体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樱花亭、7-甲氧基二氢莰非素、4-(3,4-二羟苯基)-3-丁烯-2-酮、二氢莰非素、hispolon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质量浓度为100μg/mL时,化合物4-(3,4-二羟苯基)-3-丁烯-2-酮和hispolon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抑制率分别为34.83%和48.09%,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抑制率分别为71.09%和74.57%;半数抑制量IC50分别为69.48,61.57,30.22,24.68μg/mL。说明化合物4-(3,4-二羟苯基)-3-丁烯-2-酮和hispolon对SMMC-7721细胞和MCF-7细胞的增殖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 标签: 瓦宁木层孔菌 MTT法 SMMC-7721细胞 MCF-7细胞
  • 简介:鲍姆木孔菌(Phellinusbaumii)俗称桑黄菇,桑耳,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多年生药用真菌。已经有研究证实,桑黄具有降血糖,抗氧化,抗肿瘤等生物活性。该研究从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人手,寻找鲍姆木孔菌子实体中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为桑黄保健品的开发提供研究基础。采用色谱柱层析法,从鲍姆木孔菌子实体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Ergosta.7,22.diene.3β-ylpentadecanoate,Stellasterol,GanoderolB,Ergost.6,22-diene.3t?,5a,8a.triol,GanodericacidDM,InoscavinA。体外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GanoderolB和InoscavinA对肿瘤细胞HepG2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InoscavinA的抑制作用较强,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Ic50值为72.3μg/mL(156.4/μmol/L)。

  • 标签: 鲍姆木层孔菌子实体 结构鉴定 抗肿瘤活性
  • 简介:报道了采自中国热带的贝伞属为口蘑新记录属,描述了该属及该属真菌疣孢贝伞(Conchomycesverrucisporus)的形态,并提供了生境照片、线条图和必要的讨论。凭证标本保存于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

  • 标签: 口蘑科 分类 形态学 新记录
  • 简介:文中介绍了十字花蔬菜细菌性黑斑病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病症、病害分布、病原菌特征、冠毒素及检测技术等,并介绍了十字花蔬菜细菌性黑斑病的防治对策,从而为十字花蔬菜的生产提供更关心翔实的理论依据。

  • 标签: 十字花科蔬菜 细菌性黑斑病 防治
  • 简介:研究了木蹄孔菌子实体的石油醚提取物、氯仿提取物、甲醇提取物对体内抑制肿瘤活性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建立H22荷瘤小鼠模型,观察木蹄孔菌不同提取物对荷瘤小鼠的抑瘤效果,通过抑瘤率、免疫器官指数及生存时间的影响来评价不同提取物的活性。结果表明:木蹄孔菌子实体的石油醚提取物、氯仿提取物、甲醇提取物均有一定的抑制肿瘤作用,其中石油醚提取物下层沉淀的抑制作用最显著,当质量分数为100mg/kg时抑瘤率高达56.29%,接近阳性药的抑瘤率58.78%,可使小鼠的体质量、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增加,延长H22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木蹄孔菌石油醚提取物下层沉淀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能较好地抑制小鼠肿瘤的生长,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 标签: 木蹄层孔菌 石油醚提取物 氯仿提取物 甲醇提取物 H22荷瘤小鼠 免疫功能
  • 简介:以树发属(Alectoria)化石为校正点,使用RPB2序列和BEAST分析方法估计梅衣部分类群的分化时间。梅衣地衣部分谱系的分化发生在白垩纪、古新世到始新世和渐新世;主要属内辐射则发生在晚始新世、早渐新世,并延续到中新世和上新世早期。估计的主要谱系分化时间与古气候条件及古地质区域分支图相呼应。

  • 标签: 分化时间 梅衣科 树发属化石 RPB2 贝叶斯分析
  • 简介: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药用菌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室在李玉院士的指导下,由包海鹰教授带领菌物药方向研究团队,率先在国内开创了菌物生药学的研究,在菌物药的研究方面积累厂丰富经验,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菌物药的本草考证、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从菌物药中发现了结构新颖的新化合物及抗肿瘤活性成分,均为新产品的研制提供了基础。

  • 标签: 菌物资源 开发利用 研究室 管理局 中医药 吉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