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背景]烟蚜茧蜂是控制烟蚜田间种群的重要寄生蜂.施用化学杀虫防治烟蚜及其他害虫时,也会对烟蚜茧蜂产生毒性,影响对烟蚜种群的自然控制效果.了解杀虫对烟蚜茧蜂不同发育阶段的毒性,可为田间选择合理施药时间提供参考.[方法]在室内用试管药膜法和饲喂法测定了5%阿维菌素、5%啶虫脒、10%顺式氯氰菊酯和10%吡虫啉对烟蚜茧蜂成蜂的毒性,并在烟蚜茧蜂各虫期使用亚致死浓度药剂处理,研究这些杀虫对其羽化的影响.[结果]阿维菌素的触杀和胃毒作用最强,烟蚜茧蜂24h死亡率分别为87.78%和94.44%;吡虫啉的触杀和胃毒作用最弱,烟蚜茧蜂24h死亡率分别为41.11%和61.11%;啶虫脒(烟蚜茧蜂24h死亡率分别为81.11%和86.66%)、顺式氯氰菊酯(烟蚜茧蜂24h死亡率分别为64.44%和67.78%)的触杀和胃毒作用居中.在寄生蜂卵期用药,阿维菌素和啶虫脒可显著降低当代成蜂羽化率;在幼虫期用药,4种杀虫均显著降低了成蜂的羽化率;在蛹期用药,4种杀虫对成蜂的羽化率均没有显著影响.在寄生蜂幼虫期使用阿维菌素会使雌蜂比例显著高于对照,其余3种杀虫对雌蜂比例均无显著影响.[结论与意义]在烟蚜茧蜂成虫期使用这些杀虫,死亡率均较高,因此在成蜂较多时应禁止使用杀虫.

  • 标签: 杀虫剂 烟蚜茧蜂 虫期 毒性
  • 简介:椰子织蛾是一种外来新入侵害虫,对棕榈科植物造成了严重危害。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甲维盐等5种杀虫对入侵害虫椰子织蛾5~6龄幼虫的室内毒力。5种药剂处理72h后的室内毒力大小顺序为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烟碱;72h致死中浓度(LC50)为5.2604、9.7126、24.8202、104.0584、643.1496mg·L-1。选取同样毒力效果所需成本依次为毒死蜱<甲维盐<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烟碱。本研究可用于指导椰子织蛾的应急化学防控。综合毒力和成本,建议在生产上采用毒死蜱和甲维盐等相关药剂防治椰子织蛾。

  • 标签: 椰子织蛾 杀虫剂 毒力测定 叶片浸渍法
  • 简介:【背景】转基因抗除草水稻种植将导致连年连续使用单一目标除草,势必会影响杂草群落结构的变化,但其变化规律至今还不十分明确。【方法】于2011~2013年,连续3年在直播种植抗草铵膦转基因Bar68-1水稻田中,使用灭生性除草草铵膦,持续观察期间杂草群落结构变化,并与常规选择性除草丙草胺—苄嘧磺隆(丙·苄)的应用情况进行对比,以揭示由于种植转基因抗除草水稻而使用单一除草对稻田杂草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草铵膦和丙·苄连续使用后,杂草的物种丰富度和总杂草密度均逐年显著降低。随草铵膦使用年限增加,控草效果持续提高并达到优良水平,而常规选择性除草丙·苄的长期使用,致使多年生杂草双穗雀稗演替为群落的优势种,杂草密度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导致生物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结论与意义】抗除草转基因水稻种植,在抗性杂草演化之前,不会因单一灭生性除草的应用而导致杂草群落迅速朝不良方向演替。长期的群落演替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观察。

  • 标签: 转基因水稻 草铵膦 丙·苄 杂草群落动态
  • 简介:【背景】抗除草转基因作物是全球种植面积最大的一类转基因植物,以除草抗性基因作为检测靶标的分子鉴定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检测与监测有重要意义。【方法】根据除草抗性基因aad1和dmo的核苷酸序列设计PCR检测引物,并进行PCR反应体系优化、方法特异性、灵敏度、再现性等方面的测试,分别建立aad1基因和dmo基因的特异性PCR检测方法。【结果】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在56~64℃的退火温度范围内均能获得一致性结果,具有良好的稳健性。该方法可将含有aad1基因和dmo基因的转基因作物与其他转基因作物区分开,其灵敏度可分别达到20个拷贝和40个拷贝。通过将aad1基因和dmo基因的检测引物放入同一管PCR反应体系中,还能在一次PCR中同时检测这2个靶标基因,双重PCR的检测灵敏度与单一PCR一致。【结论与意义】建立的分子方法可精准检测出含有aad1基因和dmo基因的转基因作物,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为抗除草转基因作物的筛选检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 标签: 转基因生物 除草剂抗性基因 分子检测 PCR方法
  • 简介:【背景】转基因手段已成为改良玉米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诸多优点的转基因玉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转基因玉米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其安全风险问题也引发人们广泛关注,因此有必要对转基因玉米进行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方法】采用直接观察法和陷阱法对种植转EPSPS基因抗除草玉米CC-2及其对应的非转基因对照郑58的田间节肢动物进行调查,分析其群落组成、群落结构及主要类群动态。【结果】转基因玉米CC-2无论是喷施除草还是不喷施除草处理,与其对应的非转基因对照郑58相比,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群落结构,以及田间主要节肢动物类群动态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与意义】初步认为转EPSPS基因抗除草玉米CC-2对节肢动物多样性无安全风险,为转EPSPS基因抗除草玉米的推广提供一定生态安全数据。

  • 标签: 转基因抗除草剂玉米 节肢动物 种群动态 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