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背景】黄菊是近年来人侵我国的一种有害杂草,其竞争力强,给自然界造成了严重危害,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生物质资源。作为一种杂食性昆虫,黄粉虫易于饲养,可以用于多种生物质资源的转化处理。【方法】本研究分别以黄菊、小白菜和西瓜皮作为青料,与麦麸等配制成人工饲料后,对黄粉虫进行定期饲喂,研究其对黄粉虫幼虫、成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黄粉虫幼虫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黄菊与添加小白菜相比,虫体生物量增长率较低,饲料利用率和死亡率较高;成虫饲料中添加黄菊与添加西瓜皮相比,黄粉虫平均寿命延长,单雌产卵量减少,且差异均显著,体长略有减小。【结论与意义】本研究对利用黄粉虫转化处理黄菊的效果做出了初步评价,即黄粉虫能够取食黄菊,但转化处理效果不太理想。

  • 标签: 黄顶菊 入侵植物 黄粉虫 资源转化 青料 生长发育
  • 简介:互花米草是美国大西洋沿岸的本土植物,其高生产力、高繁殖率、高抗性和致密发达的地下部分等生物学特性使它能在沿海地区的抗风防浪、保滩护岸、促淤造陆、修复湿地和固定二氧化碳等方面发挥很好的正生态效应;然而,正是这与生俱来的生物学优势使该物种在引种地区侵占光滩,很快形成茂盛的单种优势群落,体现出很强的入侵性,从而也具有相当大的负生态效应。本文综述了互花米草的正负生态效应,分别从以下4个方面展开:抗风防浪的功效与改变景观的负作用,促淤造陆的功效与改变河口水文格局的负作用,固碳效应与释放温室气体的负作用,为一些物种提供营养与栖息地的同时对其他物种栖息环境的破坏性。研究证实,互花米草的本土化倾向已比较突出,如在超过100年引种历史的美国西部维拉帕湾、引种历史近40年的旧金山湾,以及引种历史近30年的我国大丰滩涂等。对于互花米草的生态控制,应结合各地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因地制宜,如在一些生态脆弱(开发过度、缺乏大型植被、蚀退现象严重)的沿海地区,防灾减灾任务艰巨,根除互花米草须谨慎;在充分利用互花米草抗风防浪和促淤造陆后,可以适时围垦,以达到某些区域大面积减除的目标;此外,综合治理与利用相结合是较为科学的举措,既充分利用互花米草生物质(加工生产新食品、保健品、生物气等),又有效控制其种子飘落和扩繁,是一项生态工程,也是一种具有生态经济效益的利国利民之举。

  • 标签: 互花米草 入侵植物 两面性 正负生态效应 生态控制
  • 简介:【背景】黄菊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和竞争能力,可压制或排挤本地物种,形成单优势种群,进而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下降。【方法】选取黄菊入侵域的4种伴生植物益母草、苘麻、马唐、反枝苋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入侵植物黄菊与这4种植物竞争生长过程中的光合特性,并研究施肥对不同植物与黄菊竞争生长过程中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的影响。【结果】竞争生长对黄菊净光合速率的影响与本地植物种类密切相关,施肥促进了黄菊的净光合速率;竞争生长显著抑制了益母草、马唐和反枝苋的净光合速率,促进了苘麻的净光合速率,施肥增强了这4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竞争生长对益母草和苘麻蒸腾速率的影响显著,而对其他2种植物的影响较小;与苘麻、益母草和反枝苋竞争生长过程中黄菊的蒸腾速率显著降低;施肥显著降低了单种处理中黄菊的蒸腾速率。与益母草、苘麻和反枝苋竞争生长过程中黄菊的胞间CO2浓度明显降低,施肥处理对黄菊的CO2利用率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与意义】施肥影响黄菊的光合特性,与不同本地植物竞争生长对黄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不同。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揭示黄菊的入侵机制及其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入侵生物 黄顶菊 光合特性 施肥 竞争生长
  • 简介:【目的】外来植物黄菊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造成了严重危害,了解黄菊与3种不同本地植物种植生长对丛生菌根(AM)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造成的影响,可以从土壤微生物角度进一步解释黄菊的入侵机制。【方法】通过同质园小区试验模拟黄菊入侵的生态进程,以黄菊和3种本地植物狗尾草、藜、黄香草木樨为研究对象,采用AM真菌的形态学鉴定方法,研究黄菊与3种本地植物不同种植方式对AM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1)黄菊根际土壤聚集的AM真菌种类与其伴生本地植物种类有关:黄菊与狗尾草混种处理中优势种为网状球囊霉和根内球囊霉,而黄菊分别与藜、草木樨混种处理中优势种均为网状球囊霉、根内球囊霉和缩球囊霉;(2)黄菊分别与狗尾草和黄香草木樨混种处理中AM真菌种类既高于本地单种处理,也高于黄菊单种处理,说明随着黄菊的入侵和地上植物多样性的改变,AM真菌种类也发生改变;(3)与3种本地植物单种相比,黄菊各混种处理和黄菊单种处理中黄菊根际土壤根内球囊霉的重要值均增加,表明黄菊入侵有利于根内球囊霉的生长和发育。【结论】黄菊入侵改变了根际土壤AM真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AM真菌的改变既与本地植物种类有关,也与入侵程度有关。

  • 标签: 黄顶菊 丛枝菌根真菌 竞争 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