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记述了长管蚜亚2新属,肖长管蚜属AntimacrosiphonZhang和头毛网蚜属KaramicrosiphumZhang,4新种:瘤尾肖长管蚜AntimacrosiphonbulacaudatumZhangetYe,草头毛网蚜KaramicrosiphumhumuliosumZhangetQiao,头无网蚜AcyrthosiphoncapitellumZhang和野草莓无网蚜A.fragumZhang.所有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馆。

  • 标签: 中国长 亚科新 同翅目蚜
  • 简介:【背景】椰子织蛾是棕榈植物上的主要害虫。该害虫在印度和斯里兰卡危害严重,现已入侵泰国。【方法】在收集、整理椰子织蛾原产地或已知入侵地的生物学、生态学、地理学等信息的基础上,介绍了椰子织蛾的主要形态特征、寄主、分布、生物特性,并对该有害生物入侵我国的风险及后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椰子织蛾幼虫通常为5龄,大多在棕榈植物叶背面为害。卵期约为5d,幼虫期约为42d,蛹期约为12d,成虫产卵约为137粒。从适生性风险角度看,目前椰子织蛾在南亚和东南亚棕榈植物分布区危害严重,我国南方棕榈植物产区具有相似的生物气候,是椰子织蛾潜在的地理分布区;从传入扩散风险角度看,椰子织蛾成虫能够飞翔,且我国与该害虫发生国家特别是东盟国家的贸易日益频繁,加大了该害虫传入我国的可能性;从经济与生态风险角度看,椰子织蛾入侵我国后将危害椰子等棕榈植物,给相关产业带来损失,影响从业人员收入,同时影响本地生态环境,可能导致生态灾害。【结论与意义】椰子织蛾有入侵我国的可能,有效的检疫管理措施是防范其入侵的主要手段。生物防治是治理该害虫的重要措施之一。

  • 标签: 椰子织蛾 棕榈植物 风险分析 检疫管理
  • 简介:【背景】芒果蛎蚧属于盾蚧类昆虫,食性杂,分布广,是危害热带和亚热带水果、蔬菜和园林植物的重要害虫,主要随水果、苗木和交通工具等介质进行远距离传播。该虫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惠州口岸于2014年12月从芬兰进境的货物中截获该虫,属于我国口岸首次截获。【方法】在收集整理芒果蛎蚧的生物学、地理学等信息的基础上,介绍了芒果蛎蚧的主要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寄主植物和生物学特性,并分析了该有害生物入侵我国的风险。【结果】芒果蛎蚧雌成虫为椭圆形,长约1.2mm,触角每侧有1根长毛,每侧前气门有3个盘状腺,形态特征与近似种Lepidosaphescamelliae和Lepidosaphespallida非常相似。风险分析表明,我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台湾以及四川等省非常适合芒果蛎蚧生存和危害。芒果蛎蚧入侵我国会给芒果等果树造成危害,给相关产业带来损失,影响从业人员收入,还影响生态环境,可能导致生态灾难。【结论与意义】芒果蛎蚧有入侵我国的可能,加强检疫是防范该虫入侵的主要手段,生物防治是治理该虫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芒果蛎蚧 截获 惠州口岸 风险分析 检疫性有害生物
  • 简介:2018年5月,在云南省昆明市金殿森林公园种植的蓝桉树苗上采集到了一种密集发生的木虱,其成虫和若虫均严重危害桉树叶片。经鉴定为桉梳木虱,该种木虱原产于澳大利亚,此前已入侵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危害桉树。本文提供了桉梳木虱的危害情况和形态鉴别特征,提出了防范扩散危害的措施建议。

  • 标签: 入侵害虫 桉梳木虱 蓝桉 中国
  • 简介:本文记述了中国缨翅目管蓟马一新纪录属,匙管蓟马属(Mystrothrips)。该属的主要特征为:全身、触角和足布满网状花纹,前胸背板具5对发达的鬃。本文还详细描述了黄匙管蓟马(Mystrothripsflavidus)的形态特征,并首次描述了该种的长翅型。该种原记载于日本,现于我国广东省发现。研究标本保存在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 标签: 缨翅目 管蓟马科 雕纹管蓟马族 黄匙管蓟马
  • 简介:实蝇与体内微生物的共生关系是目前较受关注的研究课题.其中,肠杆菌细菌是这些内共生微生物中的重要一类,广泛存在于实蝇肠道和生殖系统中.研究证明,共生肠杆菌细菌在参与实蝇的碳氮循环、营养代谢、生殖免疫及生物防治等方面都发挥着极大的作用.近年来,人们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已鉴定出部分实蝇内共生肠杆菌细菌的类群,发现许多优势的益生肠杆菌种和代谢产物,它们能增强实蝇的健康,提高昆虫不育技术的应用高效性.本文对实蝇共生肠杆菌细菌的种类、分布和作用,以及它们在不育昆虫技术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这不仅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宿主与共生菌群落间的互作关系,而且对人类开发新型实蝇防治饵剂以及将此类共生益生菌应用于实蝇不育技术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肠杆菌科 实蝇 共生系统 功能 不育昆虫技术
  • 简介:为了弄清楚我国椰子害虫的种类及其分布情况,采用直接观察法、扫网法、拍打法、诱捕法和吸虫器法等调查方法,调查了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和福建等省区椰子园害虫。结果表明,我国椰子害虫共有64种,分属7目25,其中新发现我国椰子害虫31种。

  • 标签: 害虫 椰子 中国
  • 简介:为了弄清楚我国椰子害虫的种类及其分布情况,采用直接观察法、扫网法、拍打法、诱捕法和吸虫器法等调查方法,调查了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和福建等省区椰子园害虫。结果表明,我国椰子害虫共有64种,分属7目25,其中新发现我国椰子害虫31种。

  • 标签: 害虫 椰子 中国
  • 简介:【背景】小蠹虫是国际贸易中重要的钻蛀害虫,也是全国口岸主要截获害虫之一。【方法】本文对2010~2014年厦门口岸进境原木中截获的小蠹害虫的寄主、来源国家、截获次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编制了截获小蠹种类检索表,提出了口岸检疫要点。【结果】截获的小蠹害虫种类主要有长林小蠹、赤材小蠹、十二齿小蠹和南部松齿小蠹等,主要来源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巴西等国家,寄主主要有辐射松,樟子松,湿地松和海岸松等种类。【结论与意义】本研究可为一线口岸检疫查验提供指导。

  • 标签: 进境原木 小蠹 厦门
  • 简介:夏厕蝇种团(Fanniacanicularis-group)为厕蝇属众多种团之一。本文综述了世界该类昆虫分类研究概况,在查阅国内外该类昆虫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该种团的研究简史,进一步界定了该种团与厕蝇属其它类群的主要区别特征,给出了该种团全世界已知47种的名录及其分布,讨论了该类昆虫生态学及其研究意义。

  • 标签: 厕蝇科 厕蝇属 夏厕蝇种团
  • 简介:海洋贝类种类繁多,是近海底栖生态系统的优势种,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因频繁的人类活动导致的贝类入侵问题,往往使该过程不能正常运转。大量研究表明,入侵贝类会抑制原著贝类或其他生物的生长及拓殖,形成单一优势群落,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也会对海洋渔业生产和近海工程及作业等造成不可预测的危害。目前,欧美等国家针对该问题已开展了大量工作,十分重视入侵贝类的生物学、生态学与行为学特征及特性的研究,并根据其入侵途径与方式的不同开展了检测、监测、防控及管理工作。但在我国,入侵贝类还未引起相关部门及研究机构的足够重视。本文主要简述了我国近海的3种入侵贝类沙筛贝、指甲履螺和地中海贻贝的生物学、生态学及行为学等特征及其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同时,根据其特性及入侵过程控制的难易,建议在完善我国入侵贝类数据库的基础上加强早期预警与检测,以及安全防控和管理等工作。

  • 标签: 入侵生物 贝类 生物多样性 沙筛贝 指甲履螺 地中海贻贝
  • 简介:【背景】碳汇是指从大气中消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我国最先提出碳汇渔业概念。【方法】捕捞鱼类的碳均来自天然饵料,故以其平均碳含量估算碳移出量。而养殖鱼类中,一般假定不考虑施肥养鱼的碳输入;鲢和鳙是滤食性鱼类,主要摄食浮游生物,鳜属鱼类以其他种鱼类为食物,而这些鱼类主要摄食天然饵料,故可以认为其碳均来自天然饵料。此外,假设草鱼、鲫和鲤等产量的20%来自天然饵料,而河蟹产量的50%来自天然饵料。基于渔业统计年鉴(2011—2015年),估算了我国近5年来淡水渔业碳汇强度。【结果】2010—2014年,全国淡水养殖碳移出量逐年稳步增长,分别为136.2万、140.5万、146.0万、153.0万和164.5万t,平均每年的碳移出量为148.0万t。2010—2014年全国淡水捕捞碳移出量分别为29.3万、28.7万、29.6万、29.7万和29.6万t,平均每年的碳移出量为29.4万t。【结论与意义】在自然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淡水养殖渔业碳汇的发展必然会成为淡水渔业经济发展的主体。

  • 标签: 淡水渔业 碳汇强度 水产养殖 水产捕捞
  • 简介:【背景】芒果壮铗普瘿蚊是厦门市2000年发现为害芒果树的一种入侵害虫,并呈现逐年扩散趋势。【方法】本文于2009~2010年针对厦门市7个代表性地点(集美大学周边、同安小西门、思明湖滨南路、东渡周边、鼓浪屿、海沧沧虹路、杏林镇)的芒果壮铗普瘿蚊的为害率、为害程度及羽化率情况进行调查。将叶片上的虫瘿密度划分为3个等级,分别为1~50、51~100、〉100个·片-1。【结果】2009年春梢叶片受害率最高的为海沧区(95.46%),但与思明区(94.00%)、同安区(80.09%)没有显著差异,集美(22.50%)被害率显著低于其他区域;2009年秋梢海沧区叶片受害率达到97.05%,显著高于其他区域,集美受害率最低(18.00%);2010年春梢叶片受害率较低,均在3%以下,各区域差异不显著。2009~2010年的为害程度主要集中在1~50个·片-1,2009年春各区域的为害率普遍高于2009年秋和2010年春。羽化率比较结果表明,各区域瘿蚊的羽化率相当,2009年春均在80%左右波动,2009年秋为60%~94%,2010年春各区域瘿蚊的羽化率明显低于2009年。【结论与意义】由于厦门市2010年春气温明显低于2009年,造成调查时为害情况较轻。但从总体上看,芒果壮铗普瘿蚊在厦门市的发生情况较为严重。本研究可以为明确该虫的扩散趋势及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 标签: 芒果壮铗普瘿蚊 入侵害虫 为害调查 羽化率
  • 简介:我国2007年修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将异胫长小蠹属非中国种作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因此开展该类群中国记录种的厘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记述了异胫长小蠹属中国记录种13种,即针叶异胫长小蠹Crossotarsusconiferae、缺刻异胫长小蠹C.emancipatus、外齿异胫长小蠹C.externedentatus、壳斗异胫长小蠹C.fagacearum.、黄翅长小蠹C.flavomaculotus、端刺异胫长小蠹C.impariporus,日本异胫长小蠹C.niponicus、黑异胫长小蠹C.piceus、台湾异胫长小蠹C.sauteri、简长小蠹C.simplex、鳞异胫长小蠹C.squamulatus、端异胫长小蠹C.terminatus和华氏异胫长小蠹C.wallacei,对这些种类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编制了种类检索表。同时整理出了这些种类的寄主及分布。

  • 标签: 异胫长小蠹属 中国 检索表
  • 简介:烟粉虱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近20多年,烟粉虱的一些遗传群入侵世界各地,严重危害作物生产。烟粉虱遗传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早已被关注,但其分类地位,尤其是烟粉虱到底是一个包含多个生物型的种还是一个包含许多隐种的物种复合体,一直颇受争议。近几年,有关烟粉虱种系发生和系统学的研究取得长足进展,有证据推论其是一个包含至少31个隐种的物种复合体,但生殖隔离证据仍显不足,种系发生分析结果也因仅依据COI一个基因而受到质疑。因此,在大多数从事烟粉虱研究的同行接受其为一个物种复合体的概念的同时,仍有同行沿用生物型的概念。在我国境内已先后报道了包括13个本地种和2个全球入侵种在内的15个烟粉虱隐种。本地种主要分布在我国南部及包括海南岛和台湾岛的东南沿海地区,隐种的多样性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入侵种“中东一小亚细亚1”隐种(MEAMl)(即“B型”)和“地中海”隐种(MED)(即“Q型”)分别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和2003年前后入侵我国,并在许多地区迅速取代了本地种而占据优势地位。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数据显示,这2个入侵种可在大部分区域共同存在,但自2005年以来,MED在许多地区陆续取代MEAMl,这很可能与MED对大量使用的新烟碱类杀虫剂有较强抗性有关。本文还讨论了烟粉虱隐种复合体分类所面临的命名等难题以及大范围抽样调查的数据偏差问题。

  • 标签: 烟粉虱 隐种复合体 种系发生 分布
  • 简介:[背景]苹果蠹蛾原产于欧亚大陆,是世界著名的严重危害苹果生产的入侵害虫,也是中国的重要对外检疫性有害生物。[方法]通过收集整理历史文献、资料,并于2005~2013年使用标准性信息素诱芯对全国各苹果、梨主产区的苹果蠹蛾发生情况进行系统监测,明确该虫在我国的分布现状及扩散历史;此外,使用特定公式对苹果蠹蛾在发生区造成的当前经济损失和扩散完成后的潜在经济损失进行了系统评估,以明确该虫在我国的现有和潜在危害。[结果]苹果蠹蛾于1953年首次在中国新疆被发现,目前在中国分布于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黑龙江、辽宁和吉林7省的144个县(市、区、旗),主要集中分布在东经74.56°~106.8°以及东经120.02°~132.95°,发生面积约49410hm~2;经济损失评估结果显示,苹果蠹蛾导致中国苹果和梨的潜在减产数量为185.01万和81.33万t。[结论与意义]该虫已在中国形成东西2个分布区,对占据中国苹果产量80%的西北黄土高原(陕西为主)和渤海湾(山东、河北、辽宁为主)两大苹果主产区构成了严重威胁,须引起高度重视。

  • 标签: 苹果蠹蛾 入侵生物 中国 分布 扩散 经济损失
  • 简介:【背景】北美刺龙葵是一种全球广泛分布的恶性杂草,已被列入我国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近年来北美刺龙葵不断随进口货物传入我国,明确其传入途径和适生区对控制其入侵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GIS、空间统计学、Maxent生态位模型等方法分析了北美刺龙葵的传入途径与潜在分布区,并通过ROC分析法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跨区域农产品贸易是北美刺龙葵全球扩散的驱动力与传入我国的主要途径。生态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北美刺龙葵在我国具有广阔的适生区,除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青海、甘肃、西藏、四川西北部以外的区域都是其在我国的适生区,其中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南部沿海、西南边境和新疆的部分地区。AUC值为0.789,表明本研究建立的Maxent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强,能够很好地拟合物种已知分布的环境生态位。【结论与意义】北美刺龙葵在我国的传入风险极高。基于北美刺龙葵在我国的主要传入途径与潜在扩散媒介的时空分布,划定了重点监测的区域,建议对适生区内极易传入的高风险区如港口、机场、物流中转站、加工厂等开展早期监测预警,以预防其再次入侵与进一步扩散蔓延。

  • 标签: 北美刺龙葵 适生区 入侵植物 生态位模型
  • 简介:自英国生态学家查尔斯.艾尔顿1958年撰写的《动植物的入侵生态学》出版至今,半个世纪已经过去,这部著作被公认为是生物入侵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开端。这期间生物入侵研究经历了萌芽期(20世纪80年代之前)、成长期(20世纪80年代)和快速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今)。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概念、假说、方法和技术被提出和整合到生物入侵研究之中,由此催生了一门生态学领域的新兴学科——入侵生物学。本文在对近50年来生物入侵专著和论文的统计分析基础上,介绍了国际生物入侵研究的发展脉络和现状。同时综述了中国入侵生物学在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相关进展,着重阐述了主要科学问题("入侵潜力与成功入侵的关系"、"入侵种种群的扩张与扩散"、"入侵种的生态适应性与进化"及"本地生态系统对入侵的响应及可入侵性")和预防与控制的技术体系(风险评估与早期预警、检测与监测、狙击与灭除、生物防治、生态修复与干扰调控),并进一步介绍了中国入侵生物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和框架,提出入侵生物学是研究外来物种的入侵性与生态系统的可入侵性,以及外来物种预防与控制的科学,是一门多领域交叉的学科。最后展望和讨论了中国入侵生物学学科发展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

  • 标签: 生物入侵 入侵生物学 学科构建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科学问题
  • 简介:【背景】热带拂粉蚧属于粉蚧类昆虫,食性杂,是危害热带和亚热带水果、蔬菜和园林植物的重要害虫,主要随水果、苗木和交通工具等介质进行远距离传播.2014年5月,在我国云南与緬甸边境发现该虫危害草本植物马松子.【方法】在收集整理热带拂粉蚧生物学、地理学等信息的基础上,介绍了其主要形态特征、寄主、分布、生物学特性,并对该有害生物的危害和防治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热带拂粉蚧雌成虫长椭圆形,触角8节,体长2.5-3.0mm,宽1.5-2.0mm,主要通过孤雌生殖繁殖后代,形态特征与双条拂粉蚧非常相似.我国的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等热带地区适合该虫生存和危害,一旦入侵我国会对花卉、水果和蔬菜等造成危害,给相关产业带来损失.【结论与意义】热带拂粉蚧在我国有传播扩散的可能,加强检疫是防范该虫入侵的主要手段,生物防治是治理该虫的重要措施.

  • 标签: 热带拂粉蚧 粉蚧科 新纪录种 危害分析
  • 简介:大劣按蚊(广义)是东南亚和我国南方的高效传疟媒介,其复合体不同成员种的传疟作用尚未清楚阐明,探索近缘种的正确鉴别为蚊虫生物分类的重要基础。本文报道对我国大劣按蚊复合体(Anophelesdiruscomplex)生物分类的研究结果,应用染色体核型、卵的扫描结构、核糖体DNA间隔2区序列及PCR鉴别检测等方法,确认该复合体A种分布于海南省,D种分布于云南省。文内并对蚊虫生物分类的发展方向及其对疟疾防治的重要性作了讨论。

  • 标签: 中国劣 分类研究 劣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