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近19年间上海地区脓癣发病情况、病原菌及其变迁。方法选取头皮屑及头发真菌直接镜检阳性(或)真菌培养为皮肤癣菌者,记录其临床表现、感染方式及动物接触史等。结果头癣患者1009例,其中男性437例,女性572例;年龄20d-93岁,平均10.44岁;脓癣114例(11.30%),其中男性44例,女性70例。年龄20d~68岁,平均10.60岁,5~10岁最多见(45.61%),其次为5岁以下儿童(31.58%)。感染方式:发内型48例,发外型66例。真菌培养阳性脓癣95例,其中犬小孢子菌29例(30.53%)、紫色毛癣菌21例(22.11%)、须癣毛癣菌19例(20.00%)、红色毛癣菌15例(15.79%)、断发毛癣菌7例(7.37%)、石膏样小孢子菌4例(4.21%)。脓癣发病呈上升趋势,须癣毛癣菌脓癣尤为显著。结论上海地区脓癣主要发生于10岁以内儿童,犬小孢子菌是最常见致病菌,发外型感染较发内型多见。

  • 标签: 头癣 脓癣 皮肤癣菌
  • 简介:探讨2种分子标记技术在沉香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应用。用ISSRAFLP分子标记分析了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等地17份沉香植物遗传多样性。14个ISSR引物、8AFLP引物分别检测到119、919个位点,多态性位点百分率分别为73.95%、86.94%。由于AFLP标记具有较高多态性位点检测效率,AFLP标记分析遗传多样性参数高于ISSR。虽然基于Nei's遗传距离聚类分析结果存在着一定差异,但用Mantel检测2种方法检测遗传一致度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相关性(r=0.7705,P=0.0003)。ISSR标记与AFLP标记均能应用于沉香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2种标记研究结果均揭示出沉香植物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水平。

  • 标签: 沉香属 遗传多样性 ISSR AFLP
  • 简介:荞麦13S球蛋白是荞麦种子中一类主要贮藏蛋白。本研究选用荞麦植物甜荞栽培种及其野生类型、苦荞栽培种及其野生类型、毛野荞、左贡野荞、细柄野荞硬枝万年荞6个种共44份材料,进行PCR特异性扩增、测序得到荞麦13S球蛋白基因保守片段序列。序列进行差异分析,结果发现44份供试材料13S球蛋白基因片段285个排列位点中不变位点为24个,多态性位点S为261个(含简约信息位点数198个单型可变位点63个),序列总突变位点Eta为503个。野生甜荞种内13S球蛋白基因序列差异明显高于栽培甜荞,但野生苦荞种内13S球蛋白基因序列差异仅稍高于栽培苦荞。推测其一方面可能与繁殖方式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荞麦驯化过程中通常只有少数野生型群体被驯化有关。系统聚类分析发现栽培甜荞与野甜荞亲缘关系近,与左贡野荞亲缘关系次之;栽培苦荞与野苦荞亲缘关系近,与毛野荞亲缘关系次之;细柄野荞硬枝万年荞13S蛋白基因片段序列差异较小,说明其亲缘关系较近。上述结果为荞麦种间遗传多样性与进化关系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荞麦 13S球蛋白基因 序列分析 系统关系
  • 简介:随着医学界天疱疮疱性类天疱疮认识不断深入,这两种疾病患者生存期延长,但是广泛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真菌感染发病率逐渐增加,特别是口腔念珠菌感染为其中一种最常见感染。本文2003年6月-2006年6月期间,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皮肤科住院87例天疱疮133例疱性类天疱疮患者进行口腔念珠菌检查、随访,旨在了解天疱疮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口腔念珠菌感染现状及其规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念珠菌病 口腔天疱疮 大疮性天疱疮
  • 简介:旨在评价薏苡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为品种改良和亲本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本文108份薏苡种质资源22个表型性状进行了多样性分析分类。结果表明,全部材料涵盖了薏苡2个种4个变种,除了花药色表现一致,9个描述型性状(芽鞘色、叶鞘色、幼苗叶色、柱头色、幼果颜色、果壳色、喙有无、总苞形状、总苞质地)多样性指数在0.55~1.65之间,12个数值型性状(株高、着粒层、主茎粗、叶长、叶宽、总分蘖数、有效分蘖数、主茎节数、分枝节位、百粒重、粒长、粒宽)变异系数范围为13.0%~60.1%。相关分析发现,大部分数值型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而主成分分析表型性状分为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77.4%。聚类分析108份资源划分为3个类群,Ⅰ类主要分布在较高纬度地区,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小、节数少分枝节位低等特点;Ⅱ类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中下游、西南和南方地区及东南亚较低纬度地区,表现为植株高度、茎粗、节数及叶片大小等表现中等、分蘖数偏低等特点;Ⅲ类分布中国西南地区,主要表现为植株茎秆高大粗壮、叶片、节数多分枝节位高、分蘖多、生物量大等特征。大部分材料均表现出比较明显地域性不同表型特征,可以作为薏苡新品种选育改良优异亲本材料。

  • 标签: 表型 种质资源 多样性 薏苡
  • 简介:研究外源豌豆铁蛋白基因(Pea-Fer)导入表达水稻植株子粒重要矿质元素积累所产生影响,本试验以原始受体亲本粳稻品种秀水11为轮回亲本,外源豌豆铁蛋白转基因纯系Fer34为非轮回亲本,采取连续回交,结合GUS标记基因辅助选择技术,在BC6F3获得含Pea-FerFer34-XS11,它与秀水11构成一近等基因系。并利用该近等基因系,研究Pea-Fer基因导入水稻植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幼苗期、分蘖期、成熟期)根、茎(叶鞘)、叶及子粒不同部分(谷壳、米糠、糙米、精米)主要矿质元素(Fe、Ca、Mn、Zn)积累影响。结果表明:外源豌豆铁蛋白基因(Pea-Fer)导入,使得水稻植株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根、茎(叶鞘)、叶等器官中Fe含量较对照品种秀水11明显增加,而对于Ca、MnZn含量并没有显著影响;同时,水稻子粒中Fe含量积累也有较高提升,而Ca、MnZn积累却未出现显著变化。这为深入开展转基因富铁水稻新种质研究利用提供了一定依据。

  • 标签: 水稻 Pea-Fer 近等基因系 基因表达 矿质元素
  • 简介:盐酸阿莫罗芬(amorolfinehydrochloride)属于吗啉类衍生物,它通过抑制次麦角固醇转化成麦角固醇中两个关键酶,即Δ14-位还原酶Δ7-Δ8位异构酶,使次麦角固醇堆积于真菌细胞膜中,而麦角固醇大量减少,致胞膜结构功能受损,真菌死亡。体外试验表明皮肤癣菌、酵母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具有抑菌杀菌作用;临床研究显示其对于皮肤真菌病有良好疗效。本研究对法国高德美制药公司生产0.25%盐酸阿莫罗芬霜治疗足癣疗效安全进行评价。

  • 标签: 足癣 阿莫罗芬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评价1%氟曲马唑乳膏治疗足癣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非劣效临床试验,每天1次外用,疗程4周。结果主要疗效4周时总有效率氟曲马唑组为71.43%,联苯苄唑组为64.81%(P=0.190)。在6周时(停药后2周),总有效率分别为82.61%71.60%(P=0.018);真菌清除率分别为86.16%77.50%(P=0.045);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3.43%91.58%(P=0.504)。与研究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氟曲马唑组2.44%,联苯苄唑组2.46%(P=1.000),主要表现为用药局部皮肤刺激。结论1%氟曲马唑乳膏治疗足癣有效安全,4周时总疗效非劣效于1%联苯苄唑乳膏,但在6周时总疗效优于1%联苯苄唑乳膏,主要体现在真菌学疗效方面。

  • 标签: 氟曲马唑 联苯苄唑 足癣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在相同种植管理条件下,普通枇杷、栎叶枇杷、瑶山枇杷和南亚枇杷等4个种210份种质资源8个花序性状多样性进行鉴定,旨在为进一步分类鉴定、利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枇杷种质资源花序支轴姿态、花序支轴密度、花序支轴数、花序形状、花序长度、花序宽度、花瓣颜色、花冠直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1.352~2.951,存在丰富多样性。(2)不同来源地种质资源花序性状多样性水平差异较大,多样性指数最高为云南(2.108),其次是贵州(1.962)、四川(1.953)、福建(1.900),美国最低(1.137)。(3)云南、贵州枇杷种质资源花序长度、宽度显著或极显著地大于其他地区;野生资源花序长度、花序宽度花冠直径均极显著地大于地方品种、选育品种。

  • 标签: 枇杷属 种质资源 花序 多样性
  • 简介: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淀粉积累高峰期锥栗种仁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得到Unigene进行功能注释、分类及代谢通路分析,并进一步通过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了7个与淀粉蔗糖代谢相关酶基因在锥栗种仁发育过程中表达特征。结果显示:denovo组装后共获得53629条Unigene序列,序列平均长度为746bp;通过与其他核酸、蛋白质数据库Blast搜索比对,共26739条Unigene序列获得基因注释,占All-Unigene49.86%;与COG数据库比对后将其注释14413条Unigene序列划分成25类;GO功能注释33926条Unigene基因共分成细胞组分、分子功能生物过程3类58个分支;与KEGG数据库比对结果注释5277条Unigene序列划分为116条代谢通路;7个与淀粉蔗糖代谢相关酶基因表达量变化趋势中,CH.29636(淀粉合成酶,SS),CH.11971(淀粉分支酶,SBE)两个基因随着种仁发育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而其余5个基因(CH.31302、CH.33690、CH.19238、CH.30128、CH.13088)表达量随着种仁发育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该结果与锥栗种仁发育期淀粉蔗糖变化规律一致。这些信息为锥栗果实品质形成相关功能基因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锥栗 RNA-SEQ 种仁 实时荧光定量PCR 淀粉 蔗糖
  • 简介:大白菜突变体获得是种质创新有效途径,也是开展功能基因组研究材料基础。本研究选取自交亲和、易进行小孢子培养大白菜自交系‘A03’作为构建突变体库野生型材料。分析EMS种子处理M1、m^2种子幼苗活力及生理特性影响,确定适宜诱变方案并构建突变体库,并针对突变体库m^2群体结球期、收获期生殖生长阶段表型性状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浓度0.4%EMS浸泡种子16h,以及连续两代种子进行诱变处理,均可以构建大白菜突变体库。突变体库m^2群体植株在结球期、收获期生殖生长阶段表型变异丰富,变异频率分别为21.65%、22.40%25.65%。

  • 标签: 大白菜 EMS 突变体库 诱变育种
  • 简介:目的评价1%硝酸异康唑乳膏治疗足癣体股癣疗效及安全性,并与2%硝酸咪康唑霜对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试验组及对照组分别外用1%硝酸异康唑乳膏2%硝酸咪康唑霜,2次/d,疗程足癣4周,体股癣2周。结果足癣试验组71例,对照组72例;体股癣试验组73例,对照组73例。足癣患者在4周时临床有效率试验组87.3%,对照组87.5%,在6周时分别为88.7%91.7%;在4周时真菌学清除率试验组83.1%,对照组94.4%(P=0.0363),在6周时分别为84.5%90.3%;在4周时总有效率试验组77.5%,对照组86.1%;在6周时分别为78.9%86.1%。体股癣患者在2周时临床有效率试验组87.7%,对照组93.2%,在4周时分别为91.8%94.5%;在2周时真菌学清除率试验组82.2%,对照组89.0%;在4周时分别为89.0%93.2%;在2周时总有效率试验组78.1%,对照组86.3%,在4周时分别为87.7%93.2%。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为2.1%,对照组为1.4%,表现为用药局部刺激、瘙痒、灼痛感或红斑。结果显示1%硝酸异康唑乳膏治疗足癣体股癣疗效及安全性与2%硝酸咪康唑霜相似(P〉0.05)。结论1%硝酸异康唑乳膏治疗足癣体股癣有效、安全

  • 标签: 硝酸异康唑 足癣 体癣 股癣
  • 简介:目的应用反向线点杂交技术(reverselineblothybridization,RLB)快速鉴定临床常见曲霉毛霉目真菌。方法收集我院真菌真菌病研究中心保存5种曲霉菌(烟曲霉、黄曲霉、黑曲霉、土曲霉、构巢曲霉)7种毛霉目真菌(冻土毛霉菌、总状毛霉菌、卷枝毛霉菌、少根根霉、小孢根霉、微小根毛霉、伞状犁头霉),共计98株菌株。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菌株进行PCR扩增,用12个真菌种特异性探针与扩增后产物进行反向线点杂交。RLB结果与真菌传统形态学鉴定结果、ITS区DNA测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RLB可以正确鉴定98株实验菌株,与形态学方法ITS区测序方法鉴定结果100%一致,种特异性探针之间未见交叉杂交,显示出该方法高度敏感性特异性。8株阴性对照菌株(白念珠菌、茄病镰刀菌、尖端赛多孢、马尔尼菲青霉、疣状瓶霉、棒曲霉、日本曲霉以及雅致小克银汉霉),使用RLB方法无法鉴定。通过烟曲霉基因组DNA浓度10倍倍比稀释法验证RLB敏感性为1.8×10-3ng/μL。结论RLB技术为实验室早期快速诊断、鉴定临床常见曲霉毛霉目真菌提供参考。

  • 标签: 曲霉 毛霉 PCR 反向线点杂交
  • 简介:以田间幼嫩叶片为试材,建立枣RNA改良CTAB提取法,改良之处包括利用巯基乙醇和PVP联合去除多酚、CTAB与异硫酸氰胍联合促进RNA释放及加入糖原提高产率等。改良CTAB法提取液组成:2%CTAB,4mol/L异硫酸氰胍,100mmol/LTris-HCl(pH8.0),20mmol/LEDTA(pH8.0),2%PVP,4%β-巯基乙醇,250μg/ml糖原。进而采用Trizol试剂法、改良CTAB法、改进SDS-酚法、热硼酸法异硫氰酸胍法5种方法分别对枣组培苗、幼叶、幼嫩枝皮、根皮枣果5种器官组织进行了总RNA提取。结果表明,组培苗RNA提取以Trizol试剂法为最佳,田间幼叶和成熟果实宜采用改良CTAB法,幼嫩枝皮根皮宜采用改良CTAB法或改进SDS-酚法;本研究建立改良CTAB法可作为枣不同器官组织RNA提取通用方法;根据季节可从不同器官组织中获得高质量RNA;枣组织RNA含量相差较大,以幼嫩叶片含量最高,其次为组培苗、枝皮、枣果根皮。

  • 标签: 器官 组织 总RNA提取
  • 简介:目前芒植物被视为最有前景木质纤维素能源作物,在中国、美国、日本欧洲国家得到了广泛研究利用。但截至目前依然没有统一植物种质资源描述规范,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信息共享与交流。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开展芒植物种质资源描述和数据制定技术标准研究,旨在为芒能源作物品种选育、审定与推广提供科学规范依据。本文论述了芒种质资源描述规范、数据标准与数据质量控制规范制定原则、方法与内容,对于促进整合全国芒种质资源,规范芒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具有指导作用。

  • 标签: 芒属 种质资源 描述规范 数据标准 数据质量控制规范
  • 简介:以结缕草植物DNA为模板,应用正交设计法简单重复序列(simplesequencerepeats,SSR)反应体系中各个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优化筛选,并通过比较不同浓度模板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影响,确立了适合结缕草植物SSR-PCR反应最佳体系。结果表明,10μlSSR反应体系中各组分最适浓度分别为:10×PCR缓冲液,Mg^2+2.5mmol/L,dNTP200μmol/L,左右引物分别为0.6μmol/L,TaqDNA聚合酶0.5U,模板DNA用量在30~90ng均可。利用该优化体系,通过30SSR引物包含结缕草植物4个种10份材料进行了种质鉴定,结果发现Xgwm系列SSR引物可以有效地用于结缕草植物不同种源间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研究。其中有3引物Xgwm459-6A、Xgwml49-4BXgwml35-1A因具有特异性条带或条带缺失可以很明显地穗结缕草Z010与其他材料区分开来,在抗寒性青绿期两极端类型材料研究中发现,引物Xgwm484.2DXgwm44-7D均在抗寒性弱部分材料青绿期长部分材料中扩增出一条抗寒性强青绿期短材料中没有的特异带,且两引物中具有特异带材料具有较高一致性,初步认为这两标记可能与结缕草植物抗寒性或青绿期相关

  • 标签: 结缕草 SSR 体系优化 应用
  • 简介:以莴苣为材料研究了影响SRAP标记PCR结果因素,包括Mg^2+、dNTP、引物、Taq酶浓度以及退火温度等,建立了适用于莴苣蔬菜SRAP分析PCR反应体系:在20μl反应体系中,模板DNA为50ng,Mg^2+浓度为2.0mmol/L,dNTP浓度为0.2mmol/L,引物浓度为0.75μmol/L,Taq酶用量为1U。适宜扩增程序为94℃5min;94℃1min,35℃1min,72℃1min,5个循环;94℃1min,51℃lmin,72℃1min,30个循环;72℃7min。体系验证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莴苣SRAP体系重复性好、分辨率高、多态性丰富,在莴苣蔬菜种盾资源评价、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言种等骞方面躲有专耍作用。

  • 标签: 莴苣 SRAP PCR扩增体系
  • 简介:目的通过建立真菌透甲模型,观察真菌透甲时间,来探讨红色毛癣菌与短帚霉相互作用。方法建立真菌透甲模型,分为红色毛癣菌组、短帚霉组、短帚霉-红色毛癣菌混合组,分析各组透甲时间。结果透甲模型中,红色毛癣菌透甲时间为(9.46±1.89)d,短帚霉透甲时间为(2.62±0.96)d,混合组中短帚霉透甲时间为(2.54±0.78)d。结论体外透甲模型中,短帚霉比红色毛癣菌先穿透甲板。混合组中,红色毛癣菌短帚霉透甲时间无明显影响。

  • 标签: 甲真菌病 模型 红色毛癣菌 短帚霉
  • 简介:茶树种质资源是生产利用、品种创新和生物技术研究物质基础,具有十分重要价值意义.本文系统阐述了近20年中国茶树种质资源考察收集、保存编目、鉴定评价、分子标记、遗传稳定性等研究主要成就与进展.着重提出近期继续征集、在资源个体与基因水平上深入鉴定评价、加强种质创新不断提供新基因源、建立核心种质、建立种质资源共享平台等研究工作建议和展望.

  • 标签: 茶树 树种 种质资源研究 鉴定评价 种质创新 核心种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