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报道1由犬小孢子菌感染引起儿童以面部皮疹为主体癣。患儿,,6,以面部、胸前起黄豆至花生米大小圆形、类圆形水肿性红斑,上有丘疱疹、水疱、痒半个月来诊。曾被误诊为丘疹性荨麻疹、多形红斑,皮疹增多来诊,真菌学检查阳性,真菌培养为犬小孢子菌,经口服特比萘芬片、外用特比萘芬软膏后治愈。

  • 标签: 犬小孢子菌 体癣 误诊
  • 简介:1病历摘要患者男性,25。因发热、咳嗽、咳痰、乏力消瘦2个月余人院。患者2006年4月1日因劳累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5℃,无明显时间规律性,伴咽痛、咳嗽、咳痰,无胸痛,痰为白色黏痰,量20~30ml/d,在当地诊所静滴抗感染药(药物不详)治疗3d后仍不规律发热,咽痛好转,咳嗽、咳痰无减轻,于2006年4月17日就诊广州市某三甲医院,胸部x线片示双肺间质性病变,左上肺有肺大泡形成及纵隔数个淋巴结肿大,未行特殊治疗。为进一步诊治,患者于2006年5月11日至我院就诊,呼吸科以肺部感染收住院。查血常规白细胞6.47×10^9/L,其中淋巴细胞百分比30.8%、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9.2%,血红蛋白117g/L,血小板331×10^9/L,纯结核蛋白衍生物PPD(-),结核抗体弱阳性,血沉82mm/h;痰未找见抗酸杆菌、真菌,普通培养无致病菌生长;

  • 标签: 咽拭子 非HIV感染 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
  • 简介:目的探讨面癣临床特点,误诊分析,诊断治疗方法选择有病史记录面癣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作真菌镜检,部分患者加真菌培养;根据皮损表现,给予单纯外用抗真菌药膏或外用加口服联合治疗。结果64中初次诊断面癣25,外院或本院第1次误诊,复诊诊断面癣39,64中难辨认癣15。结论面癣易误诊,对于疑似面癣患者一定要作真菌镜检或培养以明确诊断,并给予规范化治疗

  • 标签: 面癣 临床分析 误诊 治疗
  • 简介:带状疱疹是一种急性病毒性感染性皮肤病,并可导致严重神经痛等各种并发症。如何凭借最佳治疗策略达到缩短病程,预防感染、降低并发症等目的,需要临床医师不断积累临床经验并优化治疗方法。因此,《中国真菌学杂志》计划于2015~2016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带状疱疹优秀病例征文"。项目以真实病例为蓝本,通过病例征集为临床医师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借鉴,为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循证医学证据。促进和推动我国临床医生在该领域学术水平和诊疗水平。

  • 标签: 带状疱疹 临床医师 感染性皮肤病 真菌学 病例报告 邮寄地址
  • 简介:头癣发病生活水平和居住环境有关,城市儿童头癣患病率一般较低,但近年来,城市儿童头癣发病率有所上升,我科门诊自2007年1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14来源于本市头癣患儿,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 标签: 头癣 儿童 城市 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11未见明显免疫功能低下肺隐球菌病患者临床特征并文献复习。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16年12月经病理或病原学确诊为肺隐球菌病11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1患者均未见明显免疫功能低下,值得注意是,其中7患者(63.6%)有肥胖、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病,1有20多年吸烟史,只有1是体检发现。6初诊误诊,误诊率为54.54%(6/11),最易被误诊为肺癌(5/6)。较少累及肺外器官。影像学表现以两中下肺单发结节最多见,以肺外周,胸膜下为显著;斑片样渗出影相对较少;10结节或肿块边缘均有晕征。胸膜反应性增厚或胸膜牵拉7,周围有毛刺和粗条索8;空洞及空腔各111PC患者中,9经病理确诊,2经肺穿刺液涂片找到隐球菌。结论免疫正常PC患者以男性青壮年多发,高血压、肥胖、冠心病、吸烟者为高发人群,影像学以肺下部单发结节多见,结节周围常常有晕征,不光滑。空洞及空腔少见。罕见累及肺外器官,初诊易误诊为肺癌。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

  • 标签: 隐球菌病 免疫功能健全 CT表现
  • 简介: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引起皮肤、皮下组织及附近淋巴系统慢性感染性皮肤病。现对我院2002~2009年35临床资料完整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 标签: 孢子丝菌病 临床分析 联合治疗
  • 简介:孢子丝菌病由申克孢子丝菌感染而引起,由于一些医师缺乏对该疾病临床表现认识及实验检查手段欠缺,易造成误诊。为了提高对该病诊断率,减少因误诊给患者带来痛苦,我们选择了2005年在外院误诊病例51,后经我院真菌实验和病理检查纠正原诊断患者情况进行报道。

  • 标签: 孢子丝菌病 申克孢子丝菌 感染病例
  • 简介:目的通过对生活在同一家庭患有体癣患者、家庭成员和所养宠物进行观察和分析,探讨人畜共患癣病常见致病菌种以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05年3月~2009年1月就诊于我院因接触宠物而致病体癣患者,对其宠物带菌情况进行调查,确诊后给予外用特比萘芬乳膏或联苯苄唑凝胶,未愈者给予口服伊曲康唑治疗。结果共收集15患者,真菌培养结果显示8为石膏样小孢子菌,4为须癣毛癣菌,3为犬小孢子菌。患者皮损真菌培养结果和所养宠物皮损真菌培养结果一致。按上述方法患者及其宠物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和10只(3只被丢弃)宠物全部治愈。结论15人畜共患体癣中,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所致比例最高,其次是须癣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外用特比萘芬乳膏或联苯苄唑凝胶以及口服伊曲康唑胶囊可以有效治疗此类人畜共患皮肤癣菌病。

  • 标签: 体癣 人畜共患 石膏样小孢子菌 须癣毛癣菌 犬小孢子菌
  • 简介:肺曲霉球病易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近年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合并咯血等,常易与肺癌、结核及支气管扩张症等难以鉴别,术前诊断符合率低。其肺曲霉球菌腔一旦形成,单纯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手术切除为治疗、控制本病继续发展以及因本病引起大咯血等症状首选治疗方式[1-2]。现将我科2002年5月-2012年12月经外科手术治疗切除病例证实肺曲霉球病26报告如下。

  • 标签: 肺曲霉球病 曲霉菌属 外科治疗
  • 简介:浅部真菌病是一种常见皮肤病,尤其在夏秋季节,气候焖热潮湿,人体出汗较多,更是浅部真菌病高发季节,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还可导致传染或引起并发症等,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

  • 标签: 浅部真菌病 发病率 统计
  • 简介:犬小孢子菌病为亲动物真菌,感染人类致头皮、头发、皮肤及甲传染性疾病,还可致头皮深在性感染引起脓癣等。以往均按其发病部位分别归人其他皮肤癣菌病如头癣、体癣等病种内报告。国内少有人犬小孢子菌所致病作为一独立疾病来全面描述。为进一步认识犬小孢子菌及其所致疾病特征,提高诊断、治疗、预防水平。作者在上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皮肤科进修期间观察了经真菌培养为犬小孢子菌67癣菌病患者真菌学特点和临床表现,并对其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现归纳报道如下。

  • 标签: 犬小孢子菌 犬小孢子菌病
  • 简介:目的分析总结马尔尼菲青霉病临床及实验特征。方法以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科2003~2009年期间诊治8名明确诊断为马尔尼菲青霉感染患者临床特征、皮损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其皮损组织、骨髓或咽拭子等进行真菌培养菌落及真菌形态等实验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马尔尼菲青霉感染多发生于HIV感染患者或AIDS患者。②皮损可全身症状同时或先后出现,皮损表现为淡红色丘疱疹、坏死性丘疹、传染性软疣样丘疹、皮肤溃疡及血痂。③多伴有多系统损害。④37℃培养呈酵母相,25℃呈菌丝相,皮损组织病理可以看到典型"桑葚样"改变。结论马尔尼菲青霉感染好发于HIV感染患者或其他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常表现为特征性皮疹,皮损组织、骨髓或分泌物于25℃、37℃真菌培养结合皮肤病理是明确诊断关键。

  • 标签: 马尔尼菲青霉 马尔尼菲青霉病 皮肤 HIV感染
  • 简介:真菌性角膜炎是眼科致盲率较高眼病之一,近年来发病有逐渐上升趋势。糖尿病患者合并真菌性角膜炎少有报道。本文报道糖尿病患者并发真菌性角膜炎5,分析其临床和真菌学特点。

  • 标签: 真菌性角膜炎 糖尿病 临床特征 真菌学
  • 简介:目的探讨适合RVVC患者治疗方案。方法对45RVVC患者进行阴道分泌物悬滴法检查和真菌培养法检查,根据药敏结果氟康唑(对氟康唑耐药改用伊曲康唑)口服联合两性霉素B阴道用药强化治疗3个月,再用克霉唑阴道片巩固治疗6个月,停药后定期随访1a,记录研究对象主诉,并取阴道分泌物进行悬滴法和培养法检查是否存在念珠菌。结果45研究对象阴道分泌物中,白念珠菌39(86.67%),光滑念珠菌4(8.89%),克柔念珠菌1(2.22%),热带念珠菌1(2.22%)。念珠菌对伊曲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耐药率分别为28.89%、22.22%、17.78%、8.89%和0.00%。随访1a中共有4复发,治疗有效率为91.11%,无效率为8.89%。结论RVVC主要致病菌是白念珠菌。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敏感性高、耐药性低。氟康唑或伊曲康唑口服联合两性霉素B阴道局部用药作强化治疗加克霉唑阴道片巩固治疗,有较高RVVC治疗有效率。

  • 标签: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真菌培养 药敏 两性霉素B 氟康唑
  • 简介:患者,21,因声嘶2个月于2007年3月20日入院、患者于2007年1月感冒后出现发热、咳嗽,3d后出现声嘶,经当地医院予抗感染治疗和糖皮质激素治疗2个月无效(具体用药不详),声嘶渐加重至失声。入院查体、化验检查均未见异常,电子鼻咽喉镜查示:双声带充血,前中部白色伪膜样物附着,左声带肥厚,声门闭合欠佳,

  • 标签: 烟曲霉 感染 病例报告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35,因左膝部反复出现皮损,渐扩大13a就诊。13a前左膝部皮肤曾经发生过碰伤,导致局部红肿,未治疗而自愈。之后每年春、夏季节左膝部皮肤发红、伴瘙痒并逐渐扩大。曾在当地医院按“风湿性关节炎、湿疹”等对症治疗,口服泼尼松、吲哚美辛(商品名“消炎痛”)、特非那定等药,外用复方地塞米松霜(商品名“皮炎平”)、复方酮康唑霜(商品名“皮康王”)等,皮损有好转。

  • 标签: 体癣 难辨认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探讨孢子丝菌病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选择临床、病理和(或)培养符合孢子丝菌病诊断100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PAS染色并统计孢子检出率。结果孢子丝菌病男女性别比例为1∶1.39。临床类型中固定型占58%。发病年龄40~5948%。发病部位以颜面部及双上肢为主,分别为49%、45%。病理下典型"三区病变",约占23%。部分病例神经周围亦有炎性细胞浸润。PAS染色孢子检出率为68%。结论孢子丝菌病以固定型为主,病理下结构模式多变,孢子检出率约70%左右。

  • 标签: 孢子丝菌病 临床 病理
  • 简介:目的探讨孢子丝菌病临床特征及病理特点,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分析1972~2007年间就诊于我院孢子丝菌病447,其中有详细资料者316,做皮肤组织病理检查203中,105做了PAS染色检查。结果春季发病者占50.34%,临床分型以固定型略多(52.53%)。儿童主要以面部发病。主要病理改变为混合细胞性肉芽肿。PAS染色阳性率为38.1%。结论孢子丝菌病常年皆可发病,近几年有增多趋势,春季为本病高发季节。儿童皮损主要在面部,多为固定型。病理改变多为混合细胞性肉芽肿。病理切片、PAS染色诊断阳性率不高,确诊主要靠真菌培养。

  • 标签: 孢子丝菌病 申克孢子丝菌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