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我国已收集到高粱资源1536份,包括地方品种、育成品种及国外引入品种,已于"七五"至"九五"期间相继编目入库.本文综述了我国高粱种质资源特性鉴定及在制糖、青贮、制酒等方面的利用概况,并介绍了高粱种质资源创新和育种利用方面的进展.

  • 标签: 甜高粱 编目 特性鉴定 利用 种质创新
  • 简介:对山东黄瓜地方品种资源的瓜奈形状、皮色、刺、瘤、刺色、棱沟、瓜长、把长、横径、单瓜重、把瓜比、果型指数等12个果实外观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山东黄瓜地方品种资源果实外观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58。华北型种质果实外观性状的平均多样性指数高于华南型种质。根据生产上对果实外观性状的要求,对两种生态类型中优良种质资源进行了评价。从外观形态上筛选出各自的代表性种质,在两种生态类型中筛选了长瓜短把型种质和短重型种质,为资源的利用和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信息。

  • 标签: 山东黄瓜 地方品种资源 果实外观性状 评价
  • 简介:利用以栽培番茄Lycopersiconesculentum(加工番茄M82)为背景创建的L.pennelliiLA716渐渗系群体(ILs,introgressionlines),对7个番茄果实主要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果实性状可简化为3个主成分,分别为果实质量因子、果形因子和品质因子,累计贡献率85.435%。利用欧式距离,类平均法可将77份渐渗系分为3大类群,第Ⅰ类群包括70个渐渗系材料,在D=17.53的水平又可将第Ⅰ类群分为2个亚群,果实性状较好的材料主要集中在这个类群中;第Ⅱ类群包括1个材料,说明此材料的独特性;第Ⅲ类群包括6个材料。

  • 标签: 渐渗系 果实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 简介:倒伏一直是影响我国高粱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调查了58份高粱品系与抗倒伏性相关的农艺性状。依据倒伏系数,制定分级标准,对抗倒伏性进行了鉴定、分级和评价,并对相关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因子和聚类分析,以期为高梁抗倒伏品系的选择和组配抗倒伏杂交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抗倒伏性相关的农艺性状多样性指数均较大,遗传变异丰富。在遗传距离2.57处,58份高粱品系可聚类分为8个类群。高粱倒伏系数的3个主因子代表90%以上信息,第1主因子包括株高、重心高度和主茎秆鲜重,第2主因子为茎秆抗折力,第3主因子为茎粗,育种中应加强选择。保持系品系Tx3047B、Tx3048B、墨彩B、张02427B、抗蚜60B、MAMAMAMA、R111B/Sug中杆、P236/R111—1、E35/糖/9047B的倒伏系数小,抗倒伏性好。恢复系品系C-1.1杂-1、HAT-1、15069、帚黄矮/品02283的抗倒伏性好。

  • 标签: 甜高粱 抗倒伏性 相关性分析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 简介:采用多样性指数、变异系数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国内外72份高粱种质资源24个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4个质量性状中粒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6333,幼苗色和结实形式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为0,平均为0.7460;10个数量性状中穗长、茎粗、锤、单穗粒重、单株秆重、出汁率、千粒重、株高、穗重、生育期都存在较大的变异,变异系数幅度为7.85%~53.01%,各性状多样性指数均较大,平均2.0061;穗长的多样性指数最大,为2.1383,生育期多样性指数最小,为1.7331,表明新疆现有高粱资源拥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将72份资源划分为四大类。

  • 标签: 甜高粱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变异系数
  • 简介:为了进一步了解高梁茎秆糖分代谢的规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测定了考利、拉马达和MN-2747等3个高粱品种成熟期6个节间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以及中性转化酶(NI)、可溶性酸性转化酶(SAI)、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的酶活性,并对其变化规律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变化范围较大,分别为2.32~4.34mg/g、2.30~4.14mg/g和35.92~95.92mg/g。随着节间的变化,3个品种果糖和葡萄糖均呈现“U”型变化趋势,而蔗糖无明显的变化规律,只是略有增高的趋势。3个品种成熟期茎秆中NI、SAI、SPS和SS酶活性普遍较低,随着节间的提高均呈现降低的趋势。节间蔗糖含量与SAI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R=-0.71,P〈0.01),与NI、SPS和SS酶活性无明显相关性。SAI可能为高粱茎秆糖分代谢的关键调控酶。

  • 标签: 甜高粱 蔗糖累积 转化酶 蔗糖磷酸合成酶 蔗糖合成酶
  • 简介:硬度是番茄仅次于风味的品质决定因子。利用来自番茄野生资源S.pennelliiLA0716的渐渗系(IL,introgressionline)群体,采用穿刺法测定完全红熟期番茄的果实硬度。结果表明,番茄果实果肩、中部和果蒂3个部位的硬度极显著正相关。根据渐渗系遗传图谱,对影响果实硬度的位点进行了初步定位,共检测到5个可明显提高番茄果实硬度的QTL(qF-p-1、qF-p-2、qF-p-3、qF-p-4与qF-p-11),分别位于第1、2、3、4和11号染色体上,其中qF-p-4贡献率最大;2个可显著降低果实硬度的QTL(qS-p-4和qS-p-10),分别位于第4和10号染色体上,其中qS-p-10效应最大。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本研究定位的多数QTL与前人在番茄野生种定位的影响硬度的QTL同位,说明番茄硬度在遗传和进化上可能具有一定的保守性。研究结果为番茄硬度QTL的精细定位、克隆及遗传改良奠定了一定基础。

  • 标签: 番茄 渐渗系 果实硬度 QTL
  • 简介:西双版纳黄瓜(CucumissativusL.vat.xishuangbannanesisQietYuan)是我国特有的黄瓜变种,老瓜果肉橙黄是区别于普通黄瓜的主要特征之一。本文以不同类型西双版纳黄瓜为研究对象,分析果实成熟期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8份西双版纳黄瓜老瓜的平均β-胡萝卜素含量为106.58mg/kgDW,叶黄素0.48mg/kgDW,Vc4.96mg/100g,可溶性糖1.97%,Ca173.21mg/kg,Fe1.28mg/kg,Mg121.89mg/kg,P339.67mg/kg,Zn1.47mg/kg。不同种质的β-胡萝卜素含量差异较大,变异范围1.34~261.55mg/kgDW,变异系数67.68%。随着果实成熟期的延长,β-胡萝卜素和α-胡萝卜素含量呈显著增高的趋势,而叶黄素含量明显下降。在果实成熟期未检测到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积累是西双版纳黄瓜果肉颜色形成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西双版纳黄瓜 Β-胡萝卜素 叶黄素 维生素C 可溶性糖
  • 简介:萼片是番茄花和果实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果实的商品性。本试验以40份不同类型番茄为材料,对萼片发育过程、形态描述指标及形态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番茄萼片属于宿萼,其形态随着花和果实的发育而变化,表现为闭合、微开、展开、收合、微开、变形到定形,定形萼片呈现包被、基平、上翘、直立和上卷5种状态;对定形萼片7个形态性状观测表明,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萼片卷曲度(84.43%)、萼片面积(45.54%)、上翘(40.93%)、形状系数(36.05%)、萼片长(35.02%)、萼片厚(29.46%)和萼片宽(24.61%)。相关性分析表明,萼片长、萼片宽、萼片厚和萼片面积四者之间均极显著正相关;萼片形状系数(萼片长/萼片宽)与萼片长极显著正相关,而与萼片宽无显著相关关系;萼片卷曲度和上翘之间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其他5个性状没有显著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由萼片长、萼片宽、萼片厚和萼片面积代表的大小性状(PC1),由形状系数代表的形状性状(PC2),以及由卷曲度和上翘代表的形态性状(PC3)3个主成分对萼片形态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7.50%;用形态性状指标对定形的5种类型萼片形态进行了描述。

  • 标签: 番茄 花萼 发育 形态 多样性
  • 简介:对2068份小麦种质资源进行了面粉白测定和高白小麦种质子粒硬度测定。结果表明,山东小麦地方品种、山东小麦育成品种和省外引进小麦品种面粉白值的分布范围分别为63.9~82.9、63.1~83.8和67.2~84.2。筛选出面粉白值大于80的小麦种质342份(包括白值大于83的种质26份),其中地方品种22份,山东育成品种(系)228份,省外引进种质92份。从高白小麦种质资源中,筛选出子粒硬度指数≥50符合高白强筋、中强筋或中筋的种质资源18份,对培育中筋以上高白小麦新品种,以满足人们口味和健康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小麦种质 子粒 面粉白度 硬度指数
  • 简介:2018年12月21日,上海市医学真菌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召开了年度总结会。会议由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洪铎院士主持,副主任委员廖万清院士、委员施伟民教授、戚中田教授、赵敬军教授和翟明教授、温海教授出席了本次会议。廖万清院士致辞后,长征医院李钢政委致辞,潘炜华教授汇报了2018年重点实验室的工作进展、研究成果以及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学术委员会对实验室2018年工作总结进行了审议,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对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

  • 标签: 重点实验室 分子生物学 医学真菌 上海市 会议 学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