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突变体基因功能研究品种改良重要材料。本研究对中品661EMS诱变株型突变体(it1)进行了表型生理鉴定,旨在为该突变体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株型紧凑,节间缩短,叶片变小呈深绿色且皱缩;突变体高度降低为野生型2/3,但节间数目与野生型无显著差别,说明it1株高降低由每个节间长度缩短造成,与节间数目无关;突变体分枝数、荚数、粒数、叶柄长度及夹角、百粒重等产量性状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野生型。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木质素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本研究结果为控制突变相关基因定位、图位克隆功能分析以及育种利用提供了优良种质理论依据。

  • 标签: 大豆 EMS 株型 突变体
  • 简介:以商业栽培25香菇(Lentinulaedodes)品种为材料,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区别性分析。本研究使用14对引物,引物多态性为100%,每对引物产生等位基因数为2~9,平均5.0,基因型数为2~12,平均6.3。预期杂合度为0.1151~0.8131,平均预期杂合度为0.6126;PIC值为0.1064~0.7736,平均PIC值为0.5541。25品种中,除申香10号申香12号不能区分外,对其他23品种清晰鉴别,为构建香菇栽培品种SSR分子指纹图谱提供了依据方法。本方法获得数据可以成为重复性良好、实验室间可比对香菇栽培品种标准指纹图谱,在品种特异性鉴定中不再需要已有所有品种做参照,较RAPD、ISSR、SRAP等鉴定方法工作量大大减少。

  • 标签: 栽培品种鉴定 等位基因 基因型 杂合度
  • 简介:应用分离体分组混合分析法(bulkedsegregantanalysis,BSA)微卫星标记多态性分析方法,对红麦(保存单位编号:苏1661;统编号:ZM008712)中主效抗条锈病基因YrHm进行了分子标记定位研究。共用512对微卫星引物对抗、感基因池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经用包括230单株F2分离群体进行遗传连锁性检测,发现4与YrHm基因连锁微卫星标记Xgwm904、Xbarcl73、Xcfdl3Xcfd42,均位于小麦染色体6D短臂上。经Mapmaker3.0b软件计算,这4标记与目的基因间遗传距离分别为7.3、25.1、47.762.1cM,均位于YrHm基因远离染色体顶端侧。用全套中国春小麦缺体一四体材料进行检测,进步确认了这4标记均位于小麦6D染色体。因此,将YrHm基因定位于小麦染色体臂6DS上。

  • 标签: 小麦 条锈病 农家品种 抗病基因 微卫星 基因定位
  • 简介:利用SSR标记SCoT标记构建了我国主栽21鸭茅品种DNA指纹图谱。从180对SSR引物80SCoT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高、谱带清晰SSR引物SCoT引物各24。24对SSR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到186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75,品种特异条带6,平均多态性比率94.03%,多态性信息量均值0.845,Shannon指数变幅0.4479~0.6549,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幅0.2946~0.4633,可鉴别的品种数2~21;利用24SCoT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到321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249,品种特异条带6,平均多态性比率76.33%,多态性信息量均值0.907,Shannon指数变幅0.2588~0.6329,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幅0.1695~0.4451,可鉴别的品种1~21;5对SSR引物5SCoT引物在10品种上具有唯特征谱带,最终综合各项指标筛选出5引物(A01E14、A01K14、B03E14、D02K13SCoT23)上37条带用于鸭茅品种DNA指纹图谱构建,数据库中每个品种均具有唯DNA指纹编码,构建DNA指纹数据可用于鸭茅品种真伪鉴定,为品种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鸭茅 主栽品种 SSR SCoT DNA指纹图谱 遗传多样性
  • 简介:以引进蒙古大果沙棘乌兰格木为母本,中国沙棘为父本,于1995年开展了杂交选育研究,共选育出45优良单株。入选优良杂种单株大部树高、地径、冠幅均显著高于母本乌兰格木,但低于父本中国沙棘。杂种2年生枝棘刺数为0~6,界于父母本之间。优良杂种单株果实百果质量为20.10~63.17g,其中8单株出现超亲现象,其余均明显小于母本,但较中国沙棘提高0~206.75%。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所选优良杂种单株生态适应性、经济价值分别明显高于母本引进品种、父本中国沙棘,生态经济价值十分优良。

  • 标签: 沙棘 蒙古沙棘 中国沙棘 杂交育种 生态经济型
  • 简介:为了揭示建兰(Cymbidiumensifolium)品种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建兰种质资源有效利用开发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SRAP(sequence-relatedamplifiedpolymorphism)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四川、台湾、广东47建兰品种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应用NYSYS软件对SRAP-PCR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88对引物中筛选获得12对特异性强、稳定性好引物进行SRAP分析,共扩增出188条带纹,其中147条为多态性位点,平均每组引物扩增出12条多态性带。聚类分析表明,47品种可以分为4类群:第Ⅰ群由来自四川3品种组成;第Ⅱ群23品种中有18来自四川、3来自广东、2来自台湾;第Ⅲ群12品种中有11品种源于台湾,1源于四川;第Ⅳ群仅有1来自四川,其他品种均来自台湾。结果表明,由于人工驯化,造成了建兰品种遗传背景混乱,而SRAP分子标记技术能有效地分析建兰品种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

  • 标签: 建兰 SRAP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 简介:玉米干旱胁迫相关突变体在发掘玉米耐旱关键基因研究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在玉米自交系综31田间扩繁过程中,发现玉米干旱胁迫敏感自然突变体,该突变体在轻度干旱条件下叶片发生卷曲,严重干旱时叶尖变黄,衰老坏死。遗传分析表明突变性状受1对主效单基因控制,表现为隐性遗传,将突变基因命名为DS。利用B73与突变体ds组配F2分离群体,以干旱条件下叶片是否卷曲为指标,将DS基因初定位在第3号染色体SSR标记umc1772umc2158之间,物理距离为5Mb。以上研究结果为该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玉米 干旱 卷叶 基因定位
  • 简介:Fibrillin11(FBN11)植物质体中FBN蛋白家族重要成员之,比其他成员多300~500氨基酸残基,说明其可能存在某些特异性结构功能。本研究在水稻幼苗中扩增获得到了受非生物逆境胁迫诱导OsFBN11基因全长cDNA,该基因含有12内含子13外显子。其编码蛋白分子量为72.36kD,pI值为9.26。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含有无规则卷曲、α螺旋β-折叠3种氨基酸二级结构,不含有跨膜结构域,蛋白亲水性强,PSORT软件预测该蛋白可能定位于叶绿体中。进步对14种植物FBN11蛋白同源性5物种该蛋白保守结构域分析,发现该蛋白兼有典型PAP-Fibrillin结构域蛋白激酶PKc结构域。水稻全生育期芯片分析显示该基因主要在愈伤组织、叶片根系中高水平表达。RT-PCR检测结果显示,该基因在水稻幼苗中受ABA、NaCl干旱胁迫处理上调表达。上述结果表明,OsFBN11可能在水稻质体发育抗非生物胁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水稻 Fibrillin基因家族 水稻FBN11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 简介:采用SSR技术对黄淮麦区以1B/1R类品种为抗源育成38小麦品种进行聚类分析。39SSR引物共扩增出186条谱带,其中143务为多态性条带,占76.9%。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9条多态性条带,平均3.7条。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320-0.857,平均为0.634。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GD值0.32水平上38小麦品种可聚成六大类。品种间遗传距离GD变幅为0.10769~0.48571。SSR标记揭示出这38具有黑麦血缘小麦品种遗传变异较小,遗传基础比较狭窄。

  • 标签: 小麦 SSR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 简介:为了揭示春兰品种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春兰种质资源有效利用开发提供依据,采用AFLP技术对51春兰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经筛选得到了8对条带清晰、多态性高引物,共扩增出1315条DNA片段,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217条,平均1对引物扩增条带164条,多态性带152条,多态性位点频率为92.5%,表明春兰品种具有丰富遗传多态性。49品种含有特有带。51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01-0.716,聚类分析表明,51春兰品种共分为5类群,来自同地区品种并没有聚在起,表明春兰品种遗传背景混乱。AFLP分子标记技术能有效地分析春兰品种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

  • 标签: 春兰 品种 AFLP 遗传多样性
  • 简介:用原产于中国18329份粳稻地方品种为材料,分析了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不同省份粳稻地方品种孕穗期耐冷性及主要农艺性状表型差异聚类特点。结果表明,在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各省份粳稻地方品种孕穗期耐冷性状及主要农艺性状有明显差异。在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天津、四川台湾品种结实率及冷水反应指数均较高,表现较强孕穗期耐冷性迟钝冷水反应。云南品种在自然低温下表现为较强孕穗期耐冷性(结实率),而在冷水胁迫下播种至抽穗天数株高冷水反应指数较高,表现为迟钝冷水反应。从总体趋势上看,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除个别省份外,纬度相对较高北方省份品种孕穗期耐冷性(结实率)强于纬度相对较低南方省份品种。此外,在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各省粳稻地方品种聚类结果总体上与各省品种地理位置及其耐冷性有密切联系,而在冷水胁迫下品种聚类结果与品种地理位置关系比自然低温下更为密切。

  • 标签: 粳稻 地方品种 孕穗期 耐冷性 自然低温 冷水胁迫
  • 简介:植物黄绿叶突变体不但在植物光合作用、叶绿素合成代谢途径、叶绿体遗传分化与发育等系列基础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还可以作为标记性状应用到育种研究上。本研究以前期化学诱变得到番茄黄绿叶突变体为材料,对其主要表型与光合作用特征特性进行鉴定分析,发现突变体从第1片真叶开始变黄,植株矮小,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相对野生型极显著降低,叶绿体类囊体片层结构畸形。突变体野生型进行正反交,分析其遗传方式。发现其F2群体正常叶与黄绿叶分离比为31,表明黄绿叶由单个基因突变引起隐性性状。本研究为后期基因定位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番茄 黄绿叶突变体 表型鉴定 遗传分析
  • 简介:水稻脆性突变体研究细胞壁组分结构形成机制重要材料。通过离子柬诱变籼稻9311获得1茎秆、叶片均脆突变体,命名为bc9311--1。bc9311-1突变体与野生型9311相比,分蘖数减少,结实率显著降低,其他农艺性状无明显差异。叶片茎秆细胞壁成分分析表明,与野生型相比,bc9311-1突变体茎秆中纤维素木质素含量明显降低,半纤维素SiO,含量显著增加;叶片中纤维素含量降低,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增加,SiO2含量无明显差异。遗传分析表明,该脆性突变体脆性性状受单隐性基因控制。以bc9311-1突变体与02428杂交F,群体为基因定位群体,利用SSR标记将bc9311-1突变位点定位在水稻第1染色体上,位于SSR分子标记RM1095RM3632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6cM3.4cM,与其中标记RM1183表现共分离。这些结果为进步克隆突变基因,揭示脆性性状分子机制奠定坚实基础。

  • 标签: 水稻 细胞壁 脆秆 基因定位
  • 简介:为研究烟草黑胫病不同亲本来源抗性遗传规律,定位抗性基因位点,本研究利用抗黑胫病品种Beinhart1000-1构建了220F2分离群体。通过病圃接种鉴定遗传分析,确定Beinhart1000-1对烟草黑胫病抗性由多基因控制。利用筛选到70对稳定SSR引物对烟草黑胫病抗性进行了QTL分析,绘制了张包含14条染色体遗传连锁图谱,且定位到5与烟草黑胫病抗性紧密相关QTLs,分别在2、33、6、12号染色体上,其贡献率分别为6.2%、6.0%、6.7%、5.6%5.1%。此结果使烟草黑胫病抗性研究进步深入,推进了烟草黑胫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标签: 烟草 Beinhart1000-1 黑胫病 SSR QTL定位
  • 简介:以抗旱玉米自交系旱21为材料,克隆获得玉米分子伴侣基因ZmBiP1,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ZmBiP1基因表达模式,并将ZmBiP1基因转入拟南芥中研究其功能。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ZmBiP1基因在玉米自交系旱21不同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且在子房中表达量最高。ZmBiP1基因受甘露醇胁迫诱导上调表达,受盐胁迫诱导下调表达。转基因拟南芥功能验证结果表明,过表达ZmBiP1基因导致拟南芥在种子萌发时期对盐甘露醇胁迫耐受能力减弱。这些结果表明ZmBiP1基因可能逆境反应信号传递途径负调节因子。

  • 标签: 玉米 分子伴侣 ZmBiP1 拟南芥 逆境胁迫
  • 简介:茶树种质资源生产利用、品种创新和生物技术研究物质基础,具有十分重要价值意义.本文系统阐述了近20年中国茶树种质资源考察收集、保存编目、鉴定评价、分子标记、遗传稳定性等研究主要成就与进展.着重提出近期继续征集、在资源个体与基因水平上深入鉴定评价、加强种质创新不断提供新基因源、建立核心种质、建立种质资源共享平台等研究工作建议和展望.

  • 标签: 茶树 树种 种质资源研究 鉴定评价 种质创新 核心种质
  • 简介:铁观音、黄棪福鼎大白茶分别是我国乌龙茶红绿茶育种中骨干亲本,由它们衍生出了系列优良品种,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及构建指纹图谱将有助于今后茶树育种工作中骨干亲本合理利用品种保护。本研究利用40对SSR引物对我国乌龙茶骨干亲本铁观音、黄棪及其衍生品种(系)红绿茶骨干亲本福鼎大白茶及衍生品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4份供试品种(系)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54,平均遗传距离0.58,表明我国茶树主要骨干亲本及其衍生品种(系)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性水平和较大遗传变异,且90%遗传多样性来自品种之间遗传差异。聚类结果表明两套品种(系)各自聚为类,遗传结构分析也显示两套品种(系)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利用其中稳定性多态性俱佳5对引物组合构建了供试材料数码指纹图谱。

  • 标签: 骨干亲本及衍生品种(系)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指纹图谱 SSR标记
  • 简介:韭菜我国重要葱蒜类蔬菜之,在人们膳食中起到重要作用。韭菜种质资源收集、鉴定创新研究取得定成效,但是大宗蔬菜同类研究比较相对落后。本文从韭菜种质资源研究、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方面,综述了韭菜种质创新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优化韭菜种质创新研究对策。

  • 标签: 韭菜 种质创新 现状 对策
  • 简介:中国拥有燕麦种质资源约4000份,对它们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燕麦具有比较丰富多样性。本文综述了中国燕麦物种多样性普通栽培燕麦遗传多样性,并建议对中国各地生长野燕麦进行系统研究。

  • 标签: 燕麦 物种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 简介:采用形态学方法对采集于新疆野生阿魏蘑标本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其形态学特征符合刺芹侧耳托里变种Pleurotuseryngiivar.tuoliensis特征范围,它与欧洲已报道Pleurotusnerbrodensis有明显差异。此外本研究还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从该野生样品分离菌株CCMSSC02514进行了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它与我国栽培白灵菇菌种CCMSSC00973、KH5AFRL6002完全相同,以此构建系统发育树,将我国栽培白灵菇种质与意大利P.nebrodensis、P.eryrtgiivar.ferulae以及来自荷兰P.eryngii等分为两组。因此,形态学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支持我国栽培白灵菇与欧洲P.ne—brodensis为不同种,我国白灵菇刺芹侧耳独立进化分支,其名称应该为刺芹侧耳托里变种P.eryngiivar.tuoliensis。

  • 标签: 白灵侧耳 鉴定 形态学 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