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读到石国亮副教授送来的2007年12月出版的新作《青年国际政治研究的新范式——意识形态视野中的青年青年组织》,感觉这部新作对于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切实引导好青年的思想具有现实意义。

  • 标签: 意识形态工作 青年组织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国际政治研究 凝聚力 吸引力
  • 简介:1994年7月18~23日在德国比勒菲尔德市召开了国际社会学会第十三次代表会,到会的有世界100多个国家的300余名学者。我作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中国青年研究会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收到大量与会者提交的论文,收入论文摘要集的就达2782篇。其中专题研究青年的论文有80篇的(关于青年社会问题的43篇,关于大学生的2篇,关于青年文化的22篇,关于青年职业的10篇,关于青年运动的3篇)。这些论文,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所关注

  • 标签: 青年文化 青年教育 青年问题 国际社会学 中国青年 收入论
  • 简介:"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名言积淀着千百年来人中俊杰的成功之道,对于新世纪青年追求成才仍有现实的教益.什么是时务?时务就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古往今来,总是那些能够体察社会发展趋势、并自觉地按照社会需要锻造自己有所作为的人,才能脱颖而出,成长为人中的俊杰.环顾中外,各个时代的人中俊杰,无不带有该时代的烙印,无不是应时而出,应运而生.论及当今的时务,最受世人关注的莫过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 标签: 青年成才 社会发展趋势 知识经济时代 成功之道 有所作为 社会需要
  • 简介:<正>我国的青年研究自一九七九年以来,呈现出一种蓬勃发展之势,出了不少学术成果,也推出了一批人才,但严格地说,青年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我国至今还没有形成。要在我国建立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中国青年学,尚需作相当艰深的努力。一、国内外青年研究的一个新趋势国外的青年研究,自六十年代以来是蓬勃兴起之势.无论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第三世界国家、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如此。许多国家专门性的青年研究机构纷纷成立;还出现了国际青年社会学常设委员会等世界性的组织和论坛。一九八三年,联合国还召开了讨

  • 标签: 青年学 教育青年 青年研究 青年人 青年社会学 青年工作者
  • 简介:论中国青年的素质缺项与改善黄志坚我国青年的素质,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地有了多方面的提高,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然而不适应时代发展的缺陷,也开始引起人们的焦虑。不见其低,何以攀高。基于这样的思虑,本文的笔触将伸向当今青年素质中令人忧虑的缺项。以期探求切实的...

  • 标签: 青年的素质 青年工人 应试教育 智力开发 青年素质 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 简介:北京是祖国的首都,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负有首善之区的责任担当。“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首善之区最宝贵的精神支柱。它深深植根于北京社会文化和人的心灵,可以稳定而持久地促进“三个北京”建设,引领首都人民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

  • 标签: 北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爱国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特质 青年
  • 简介:"正确的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决定一切。"新中国60年的辉煌成就,有赖于党和国家有一支坚强的干部队伍;而干部队伍建设,又有赖于一代又一代青年干部源源不断地接替与充实。历史地回顾与分析青年干部的成长成才之道,它可以概括为"五有"和"两忌"。"五有"是: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强意志;有"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公仆情结;有"付出社会平均数以上的劳动"的勤奋努力;有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有"治国平天下,修身为本"的严于自律。"两忌"是:忌抓不紧自己;忌瞧不起别人。

  • 标签: 历史发展 青年干部 成长之道
  • 简介:一、回顾中的思考新中国成立之初,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城市失业人员数达400余万.党和人民政府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妥善地解决了城市的劳动就业问题,城市的知识青年也摆脱了解放前"毕业即失业"的困境.到1957年末,全国职工总数从1949年的800万人增加到3100万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城镇平均每年达到劳

  • 标签: 劳动就业 失业人员 第一个五年计划 全国职工 企业招工 劳动年龄
  • 简介:<正>青年期这个年龄阶段的明确划分,青年概念的出现,是社会文明的产物,是在十八世纪中叶发生的产业革命以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1届大会的一份综合报告指出:"在传统社会里,根本没有青年这一概念.人们从儿童成长为成年人,并不经过任何过渡阶段,两代人之间也淡不上什么’代沟’.人们自然而然地走向工作,靠年长的同伴指点,日积月累,边干边学.在工业社会里则不然,事事都比较合理化,生产技术也要复杂得多,从整个的生产组织看,边干边学,或单凭实践,已经行不通了.这样一来,人们就需要进学校学习专业技术.人的一生,在童年和成年二者之间无一例外地存在着一段相当长的过渡时期".①显然,探索青年组织的出现,必然要同青年期这个年龄阶段的明确划分与青年群的崛起相适应.

  • 标签: 青年组织 青年文化 青年运动 青年人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产业革命
  • 简介:我囯是世界上最早倡行和发展慈善事业的囯家,有着悠久的慈善文化传统。中华慈善文化传统的主要特征是以人为本,爱人关心人;崇德向善,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救助弱者;积善余庆,积恶余殃。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囯青年中兴起旳志愿服务活动,其精神内核和行动口号,同中华慈善文化一脉相承,是中华慈善文化在当代青年中的传承与践行。2016年3月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囯慈善法》,将青年志愿服务纳入慈善服务的法规,确立了青年志愿服务的地位和权威,规范了志愿服务的內容和发展方向,为完善志愿者及其服务活动的原则、招募、培训、权益和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 标签: 中华慈善文化 《慈善法》 青年志愿服务
  • 简介:共青团学的发展需要深入的理论探究。《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职能研究》理论探讨深入,理论建树颇丰。主要表现在作者引入多学科知识开展综合研究,形成共青团职能结构理论;论证严谨,科学界定了共青团职能的概念、政治品质和基本特征;学术视野开阔,深刻揭示了共青团职能的理论基础、现实依据和国际借鉴;充分运用文献分析法,历史地考察新历史条件下研究共青团职能的重大意义。

  • 标签: 团学 发展 研究
  • 简介:党的十八大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发展蓝图中,提出的第一项任务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并提出了“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要求。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导能力 学习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以人为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