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临床心理护理对癌痛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影响研究。方法:通过回顾和分析了某肿瘤医院精神科2021年4月-2021年10月所接受和治疗的癌痛患者共60例,进行分组护理,对照组(30例)住院患者则是采用常规干预护理方法,观察组(30例)则使用临床心理护理进行护理,并且对比两组患者在两种护理方法患者护理之后的SAS、SDS数据情况。结果:观察组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固定义齿与活动义齿用于牙周病修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于2020.1-2021.1将我院口腔科牙周病患者(n=120),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采用固定义齿修复治疗,观察组采用活动义齿修复治疗。对比两组牙周病患者修复治疗前后牙龈出血情况。结果 以龈沟出血(SBI)指数进行对比,治疗前两组牙周病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固定义齿 活动义齿 牙周病 修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的抑郁障碍情况、心理干预的效果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于我科接受PCI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两组均在患者手术前1~2d和手术后7~10d分别进行两次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生活质量(MIDAS)评分。结果PCI术前两组患者抑郁发生率、HAMD评分、MID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心理干预组的抑郁障碍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HAMD评分明显降低(P<0.05);手术前后对照组抑郁发生率无明显变化(P>0.05),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前后干预组抑郁发生率有明显变化,HAMD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干预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PCI术后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因此有必要对PCI术后的患者进行联合心理干预的治疗,PCI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PCI术后抑郁情绪与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呈负相关。

  • 标签: 护理学 PCI术 抑郁情绪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草酸钙结石是肾结石的主要类型,其形成与草酸和钙的代谢密切相关。肠道菌群是定居在人类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对机体内多种代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既往认为肠道菌群中产甲酸草酸杆菌是草酸钙结石形成的保护因素,但近年来发现,调节机体草酸代谢的细菌不仅限于产甲酸草酸杆菌。草酸钙结石患者具有与健康人群不同的肠道菌群,其通过肠-肾轴调节草酸在机体内的代谢,影响草酸钙肾结石的形成。本文阐述草酸钙结石患者肠道菌群特点,总结肠道菌群在草酸钙结石形成中的潜在功能及未来可能的临床应用。

  • 标签: 肾结石 草酸钙 肠道菌群 肠-肾轴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葡萄糖溶液在治疗成人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配对设计试验,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收治的发生低血糖(血糖<3.9 mmol/L)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当患者第1次发生低血糖时,采用20%葡萄糖溶液75 mL、15 min内静脉匀速泵入,为20%葡萄糖溶液组;当患者再次发生低血糖时,采用50%葡萄糖溶液30 mL、3 min内静脉匀速泵入,为50%葡萄糖溶液组。于低血糖治疗15 min时复测血糖,如仍≤3.9 mmol/L或因滴速过快导致患者不适时立即终止,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低血糖治疗流程处理。分析并比较两种方式治疗15 min时末梢血糖值及升高幅度、一次治疗成功率、治疗成功后60 min末梢血糖值,治疗后静脉炎和渗出的发生率,以及治疗过程中患者局部血管疼痛情况。结果最终共65例患者完成20%葡萄糖溶液治疗低血糖,一次治疗成功率为100%,15 min时末梢血糖值为(8.30±1.37)mmol/L,升高幅度为(4.86±1.30)mmol/L,治疗成功后60 min末梢血糖值为(6.96±1.48)mmol/L,说明20%葡萄糖溶液能有效升糖。65例患者中32例再次发生低血糖,给予50%葡萄糖溶液治疗,一次治疗成功率为100%,将这些患者与其第1次低血糖时接受20%葡萄糖溶液治疗形成配对设计。20%葡萄糖溶液与50%葡萄糖溶液治疗低血糖15 min时末梢血糖值及升高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末梢血糖值(mmol/L):8.20(7.70,9.70)比8.30(7.80,8.80),血糖升高幅度(mmol/L):4.96±1.39比4.70±1.32,均P>0.05〕,说明20%葡萄糖溶液治疗低血糖15 min的升糖效果与50%葡萄糖溶液相似;20%葡萄糖溶液治疗低血糖成功后60 min末梢血糖值明显低于50%葡萄糖溶液(mmol/L:6.37±1.04比7.20±1.36,P<0.01),血糖更趋于平稳。两组患者低血糖治疗后均无静脉炎及渗出发生。20%葡萄糖溶液组患者疼痛评分均为0分;50%葡萄糖溶液组有3例患者出现局部血管疼痛,疼痛评分为1分。结论20%葡萄糖溶液可有效治疗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与50%葡萄糖溶液有同等疗效,且更为安全,可以考虑在严重低血糖患者中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低血糖 20%葡萄糖溶液 50%葡萄糖溶液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腰椎脊神经后支射频与腰椎脊神经后支射频联合针刀治疗关节源性慢性腰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武汉市中医医院疼痛科确诊为关节源性慢性腰痛患者72例,年龄49~70岁,男42例,女3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射频治疗组(RF组,n=36)与射频联合针刀治疗组(RFA组,n=36)。两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腰椎脊神经后支治疗,RF组单纯行射频治疗,RFA组采用射频联合针刀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7 d、1及3个月时VAS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时疗效进行评估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和疼痛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RF组和RFA组患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RF组比较,RFA组患者术后1、3个月VAS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1.5)分比(2.6±1.4)分,(1.6±1.1)分比(2.8±1.2)分,P均<0.05]。治疗后6个月时RFA组优良率88.9%(32/36例)明显高于RF组63.9%(23/3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椎脊神经后支射频联合针刀治疗腰椎关节源性腰痛,患者疼痛改善明显,且安全有效。

  • 标签: 射频 针刀 腰椎关节源性腰痛 脊神经 超声引导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相关性。方法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于西安市第三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CSC患者50例(CSC组)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50名(对照组)纳入研究。根据病程,将CSC分为急性期、慢性期,分别为20、30例。两组受检者平均年龄(Z=1.125 )、体重指数(BMI)(Z=0.9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C不同病程患者年龄(Z=1.525 )、性别构成比(χ2=0.397)、BMI (Z=1.78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采用Berlin问卷对CSC组、对照组受检者的OSAS患病风险进行评估;采用多导睡眠记录仪监测受检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和夜间睡眠期间最低血氧饱和度(MOS)。OSAS诊断标准:有典型睡眠时打鼾、白天嗜睡,AHI(次/h)数值≥5。OSAS严重程度分级为轻度OSAS:5≤AHI<15;中度OSAS :15≤AHI <30 ;重度OSAS:AHI≥30。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OSAS与CSC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CSC组、对照组受检者AHI分别为(17.46±3.18)、(15.72±4.48)次/h;MOS分别为(83.48±4.68)%、(87.40±3.82)%;诊断为OSAS者分别为36 (72.00%,36/50)、13 (26.00%,13/50)例。两组受检者AHI (Z=0.312)、MOS (Z=0.145)、OSAS发病率(χ2=21.1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8、0.001、<0.001 )。急性、慢性CSC患者AHI分别为(15.95±3.02)、(18.47±2.92)次/h;MOS分别为(86.10±11.07)%、(81.73±4.58)%。不同病程者AHI (Z=0.134)、MOS (Z=0.11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OSAS与CSC呈正相关(r=0.312,P=0.031 )。结论OSAS可能是CSC发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病因学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