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膝关单髁置换与全膝关置换治疗单间膝骨关节炎近中期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将我院70例单间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35例,其中,前者膝关单髁置换,后者全膝关置换,两种治疗效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ROM评分和HSS评分相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治疗单间膝骨关节炎时膝关单髁置换与全膝关置换均具有显著效果,但是膝关单髁置换出血量少、创伤小并且术后恢复时间短等。

  • 标签: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 单间室膝骨关节炎 近中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硬膜外联合麻醉与静吸全麻对于高龄高危人工关节置换患者的作用影响。方法:实验探究期间,从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之间在我院接收的患者群体中筛选合适的研究对象,对其展开对照分组探究。其中一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时选择腰硬联合麻醉方式,称之为对照组,另外一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时选择应用静吸全麻方式,称之为研究组。组间对比不同麻醉方式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结果:从麻醉优良率、阻滞起效及完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展开对比,研究组的表现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接受人工关节置换的高龄高危患者实施静吸全麻的方式所取得的麻醉效果更佳,且并不会影响治疗安全性。

  • 标签: 高龄高危 人工关节置换术 静吸全麻
  • 简介:摘要 目的:直接前入路( DAA)是一种髋关节手术微创入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 THA。 DAA的应用可有效保护肌肉,减少中及术后失血量,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1-2]探讨康复指导对促进 DAA全髋关节置换病人早期的康复作用。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12月 20例 DAA患者给予有针对性的实施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观察预后效果。结果: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5±2.1) d,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脱位率,早期下床活动都优于传统的后外侧入路。结论:微创 DAA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进行科学康复干预,对于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提升患者的自理能力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直接前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直接前入路( DAA)是一种髋关节手术微创入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 THA。 DAA的应用可有效保护肌肉,减少中及术后失血量,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1-2]探讨康复指导对促进 DAA全髋关节置换病人早期的康复作用。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12月 20例 DAA患者给予有针对性的实施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观察预后效果。结果: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5±2.1) d,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脱位率,早期下床活动都优于传统的后外侧入路。结论:微创 DAA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进行科学康复干预,对于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提升患者的自理能力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直接前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式简化的单中心临床经验。方法2020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开始有计划地对经股动脉途径TAVR(TF-TAVR)的式进行进一步简化,开展超声引导主入路穿刺,桡动脉副入路、无导尿,左心室导丝起搏等策略。本研究回顾性连续收集2020年10月之前3个月(2020年7—9月,常规组)和之后3个月(2020年10—12月,简化组)患者的基线特征、手术相关数据、术后30 d随访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93例,常规组42例,简化组51例。简化组中计划应用超声引导入路穿刺51例,成功应用51例(100%);计划应用桡动脉副入路49例,成功应用45例(92%);计划无导尿48例,最终无导尿35例(73%);计划左心室导丝起搏12例,最终成功应用11例(92%)。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器械成功率、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术后瓣膜功能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简化组的平均手术时间[(62.5±17.9)min 比(78.3±16.7)min,P<0.001]、手术时间[(133.7±25.1)min 比(159.2±42.6)min,P<0.001]、X线照射时间[(17.2±6.5)min比(20.2±7.7)min,P=0.027]均短于常规组。结论本中心针对TF-TAVR式的简化方案安全、可行,有效提高了手术效率。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术式简化
  • 简介:摘要股骨粗隆间骨折即为股骨颈基底部到小粗隆下缘间的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老年人群高发疾病。老年人身体各系统的衰老变化较为严重,其骨质疏松变脆,关节灵敏度下降,加之大脑对外界各信号的接收能力与判断能力显著减弱,一旦跌倒或遭受其他外力伤害,往往在内收、外展、弯曲、旋转等力的作用下发生不同程度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本文主要总结动力髋关节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力求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经验参考。

  • 标签: 动力髋关节螺钉 股骨骨折 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组(简称关节镜组)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组(简称切开组)。关节镜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45.13±7.12)岁(范围29~60岁);SchatzkerⅠ型13例,SchatzkerⅡ型14例,SchatzkerⅢ型3例。切开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3.53±7.79)岁(范围31~58岁);SchatzkerⅠ型11例,SchatzkerⅡ型15例,SchatzkerⅢ型4例。记录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离床时间、术后完全负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关节镜组和切开组术后膝关肿胀程度、屈伸活动度和美国膝关协会(American Knee Society,AK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关节镜组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4个月;切开组12~18个月,平均15个月。关节镜组和切开组的手术时间[(87.60±9.20)min和(94.33±10.65)min]、中出血量[(57.16±9.63)ml和(71.93±11.15)ml]、术后离床时间[(5.13±1.28)d和(6.17±1.53)d]及术后完全负重时间[(12.83±1.68)周和(14.23±1.77)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2、5.49、2.83、3.94,P<0.05)。关节镜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13.33±1.37)周,切开组为(14.86±1.6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P<0.001)。术后1年,关节镜组膝关屈伸活动度为116.77°±12.46°,大于切开组的109.13°±9.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P=0.011);关节镜组AKS评分为(164.57±11.16)分,大于切开组的(149.53±14.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5,P<0.001)。两组均未发生畸形愈合及骨筋膜综合征。关节镜组伤口愈合不良2例、膝关活动度欠佳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4/30);切开组伤口愈合不良4例、伤口感染1例、膝关活动度欠佳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3%(7/3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P=0.317)。结论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可早期活动、并发症少、膝关活动度优等特点,且无明显的关节镜相关并发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胫骨骨折 关节镜检查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摘要: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食品安全一直是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为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需对食品安全检测体系进行完善,投入大量的资金对食品检测实验进行建设。食品检测实验是对食品质量和安全进行检测的重要场所,检测的结果是执法机构对食品安全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依据。受客观因素的影响,食品检测实验的检测结果还存有误差。因此,做好食品检测实验的质量控制,能有效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为我国食品市场安全提供有利条件。本文就食品理化检测实验的质量管理展开探讨。

  • 标签: 食品检测 实验室 食品检测质量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重症监护(PICU)患儿的营养支持现况及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20年8月西安市儿童医院PICU住院>48 h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STAMP量表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统计分析患儿营养支持状况。结果纳入393例患儿(男219例,女174例),中位年龄2岁2个月。高度营养风险患儿285例(72.5%),中度营养风险患儿108例(27.5%)。接受肠内营养患儿280例(71.2%),271例患儿(69.0%)可在48 h内开始营养支持,营养延迟组患儿的住院费用、机械通气率及病死率增加。315例肠内及肠外营养的患儿中,41例(13.0%)能量摄入合理,240例(76.2%)能量不足,34例(10.8%)能量过度。PICU患儿蛋白质摄入量为(1.05±0.68)g/(kg·d),262例患儿(83.2%)蛋白质摄入不足,使用机械通气的患儿蛋白质不足者更多(P=0.004)。能量和蛋白质摄入不足的患儿住院费用增加。结论PICU存在高比例的营养风险,需要规范化营养管理,包括营养风险筛查、评估和治疗。

  • 标签: 重症监护 营养支持 临床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眼科器械清洗中实施消毒供应集中处理与传统处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我院眼科手术器械40件为研究对象,随机做有效分组处理,研究组与常规组,研究组实施集中处理;常规组实施传统处理,之后对两组情绪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清洗达标率及灭菌效果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将集中处理实施在眼科器械清洗消毒中,较传统处理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集中处理 传统处理 眼科器械 清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胃癌根治患者麻醉效果,找到最优的麻醉方法,寻找最优术后苏醒的对策。方法:本研究数据选自2021年10月到2022年10月在本院进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的麻醉患者。此次研究把200例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常规组两组,在参照组进行瑞芬太尼静脉麻醉,而常规组则采用舒芬太尼静脉麻醉。经过差异化对比,观察这两组患者麻醉苏醒的效果(具体指标包括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力恢复时间)。结果:两组对比发现麻醉风险降低了,参照组麻醉苏醒时间有效缩短(P

  • 标签: 腹腔镜 胃癌根治 麻醉方法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核电厂主控可居留空间空调系统在正常运行工况、试验工况、事故工况下的运行特性,确定、制定预防措施和维修策略,提高机组运行可靠性。方法:采用设计分析、安装检查及试验验证等方法分析核电厂主控可居留空间空调系统的运行特性及机组运行过程中的异常及故障模式。并根据机组运行原理制定相应的运行策略。结果:系统可以实现稳定可靠运行,避免了主控污染事件的发生。结论:阀门开度控制对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控制阀门开度可以实现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满足系统工艺要求。

  • 标签: 厂区辐射污染 控制室 通风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雷珠单抗辅助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玻璃体切割治疗白内障合并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60例(72眼)白内障合并PDR患者,依照患者自愿原则选择治疗方式,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7例(32眼)和观察组33例(40眼)。对照组给予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玻璃体切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应用雷珠单抗,评价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的视力改善情况,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的血清生化指标,观察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视力逐渐提高,均高于术前(P均<0.05),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视力提高率可达80.00%,高于对照组(53.13%,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观察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CMT无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的CMT则逐渐提高,高于术前(P<0.05),对照组组内不同时间点和组间同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CysC)、生长停滞特异性基因产物6(Gas6)水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大量出血、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术后玻璃体再积血、术后高眼压及术后虹膜新生血管(INV)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0%、2.50%、10.00%、5.00%、7.50%,低于对照组(15.63%、18.75%、31.25%、18.75%、28.13%,P<0.05)。结论雷珠单抗辅助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玻璃体切割治疗白内障合并PDR患者,能明显提高患者视力,避免CMT增加,且能有效降低血清VEGF、CysC、GAS6及SDF-1水平,降低并发症风险,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 标签: 白内障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雷珠单抗 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 23G玻璃体切割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