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能源审计是能源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先导环节,对规范有效地开展工业领域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从企业能效审计的范围、典型的程序和方法、审计报告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针对我国目前工业企业开展能效工作的现状,提出培育专业能效审计队伍、建立能效审计机制等工作建议

  • 标签: 能源管理 能源效率 能效审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骰骨解剖特点,总结骰骨闭合压缩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5例新鲜冰冻人体足标本进行解剖,分析骰骨及其周围解剖结构特点。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6年5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78例(78足)成人骰骨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0例,女8例;年龄19~64岁,平均38.8岁。受伤至入院时间2~72 h ,平均8.5 h。致伤原因:扭伤26例,车祸伤13例,高处坠落伤21例,重物压伤18例。按骰骨骨折分型标准分为Ⅰ型8足、Ⅱ型42足、Ⅲ型28足。5例(5足)患者拒绝手术治疗,采用膝下石膏托外固定保守治疗;73例(73足)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58例(58足)术中采用植骨修复遗留缺损。术后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足部疼痛肿胀情况。术后1年依据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评分标准评足部功能。结果骰骨解剖观察显示:骰骨内侧长、外侧短,主要为松质骨;骰骨主要与第4、5跖骨基底、第3楔骨、跟骨周围骨质相关节,其周围有坚强的韧带组织保护。78例(78足)骰骨压缩骨折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9年,平均33个月。5例(5足)保守治疗患者,伤后6~8周畸形愈合。73例手术治疗患者中,9例(9足)骨折复位不充分,术后6~8周畸形愈合;64足骨折复位充分,术后8~12周骨折愈合。患者随访期间均无微型钢板引起的腓骨肌腱激惹、断裂,无骨关节炎、足外侧柱短缩及骰骨处明显疼痛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根据AOFAS标准评分75~97分,平均93.5分;依据评分评定足部功能:优64例(64足),良14例(14足)。结论通过对新鲜人体足标本的解剖观察,了解其解剖形态特点,对骰骨压缩骨折的治疗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对于骰骨闭合压缩骨折,采用微型接骨板"桥"式支撑内固定的方法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跗骨 骰骨 骨折,压缩性 解剖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摘要结节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以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细胞肉芽肿为病理特征的系统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其中肾脏受累较为罕见,且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本文报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收治的2例经临床及病理特征确诊为结节病,且表现为急性肾损伤,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肾功能明显好转的病例,并回顾了结节病肾损伤相关文献,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结节病肾损伤的认识,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结节病 急性肾损伤 肾炎,间质性 肉芽肿性间质性肾炎
  • 简介:摘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各种因素导致的低甲状腺激素血症或甲状腺激素抵抗而引起的全身性低代谢综合征,可同时出现心血管、消化、神经等多系统症状。我们报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近期收治的2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伴肾功能减退患者,确诊后经过甲状腺素替代治疗,肾功能逐渐恢复。

  • 标签: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肾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成人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早期(120 d内)病死率,探究影响透析早期死亡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为提高MHD患者生存率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2008年1月1日—12月31日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成人MHD患者4 885例,分为预测模型组(3 603例)和验证模型组(1 282例)。对预测模型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120 d内死亡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预测能力。结果4 885例MHD患者120 d内累积病死率为20.97/100人年,365 d为12.25/100人年。预测模型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首次透析年龄>60岁(OR=1.792)、非慢性肾小球肾炎(OR=2.214)、合并心脑血管疾病(OR=2.695)、血白蛋白<35 g/L(OR=1.358)、血小板计数<120×109/L(OR=2.194)、血肌酐<600 μmol/L(OR=1.652)、尿素氮>30 mmol/L(OR=1.887)、血磷<1.13 mmol/L(OR=1.783)、脉压差>55 mmHg(1 mmHg=0.133 kPa)(OR=1.656)、低密度脂蛋白<1.5 mmol/L(OR=1.873)、血钙>2.5 mmol/L(OR=1.876)为MHD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据此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验证模型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0,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62.5%。结论成人MHD患者透析后120 d内病死率较高,根据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透析早期死亡风险。

  • 标签: 透析 死亡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浙江省新增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早期死亡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透析患者早期死亡风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浙江省血液透析登记数据库,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期间浙江省新增血液透析患者的早期死亡率及其相关因素,早期死亡的定义为患者透析后90 d内死亡。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血液透析患者早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开始透析后第1个月死亡率最高(46.40/100人年),3个月后死亡率逐渐稳定,早期死亡率为25.33/100人年,120 d内、360 d内总体死亡率分别为21.40/100人年、11.37/100人年。年龄≥65岁患者早期高死亡现象尤为明显。老龄(≥65岁,HR=1.981,95%CI 1.319~2.977,P<0.001)、原发病为肿瘤(HR=3.308,95%CI 1.137~5.624,P=0.028)、合并肿瘤(不含原发病为肿瘤,HR=2.327,95%CI 1.200~4.513,P=0.012)、首次透析通路为临时导管(HR=3.632,95%CI 1.806~7.307,P<0.001)、低血白蛋白(<30 g/L,HR=2.181,95%CI 1.459~3.260,P<0.001)、低血红蛋白(每增加0.01 g/L,HR=0.861,95%CI 0.793~0.935,P=0.001)、高密度脂蛋白偏低(<0.7 mmol/L,HR=1.796,95%CI 1.068~3.019,P=0.027)和C反应蛋白偏高(≥40 mg/L,HR=1.889,95%CI 1.185~3.012,P=0.008)是血液透析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开始透析后早期死亡率较高,3个月后死亡率逐渐趋于稳定。老龄、低血白蛋白、低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偏低、C反应蛋白偏高、原发病为肿瘤、合并肿瘤以及首次血管通路为临时导管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早期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 标签: 肾透析 肾功能不全 死亡率 终末期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早期透析后体重超标值(end-dialysis over-weight,edOW)与长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开始血液透析的初发尿毒症患者。随访终点为死亡,或截至2018年4月30日。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原发病、合并症和实验室指标,以及透析4~12个月期间的相关参数。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分析,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edOW与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死亡的关系。结果共纳入469例患者,男性300例(64.0%),年龄(56.9±17.1)岁。在随访(4.1±2.4)年(1.0~10.3年)期间,共102例患者死亡,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脑血管事件,占44.1%(45/102)。edOW为(0.28±0.02)kg,根据edOW的均值将患者分为edOW<0.28 kg组(n=292)和edOW≥0.28 kg组(n=177)。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edOW<0.28 kg组长期生存率高于edOW≥0.28 kg组(Log-rank χ2=4.134,P=0.043),edOW<0.28 kg组CVD生存率高于edOW≥0.28 kg组(Log-rank χ2=11.136,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edOW是血液透析患者CVD死亡(HR=1.930,95%CI 1.198~3.107,P=0.007)和全因死亡(HR=1.541,95%CI 1.057~2.249,P=0.025)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透析早期高edOW是血液透析患者全因及CV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肾透析 预后 生存率 透析后体重超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