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近20年来的中国文学,经历了“市场化”和“数字化”两次重大转向。这两大转向交相呼应,互为推手,形成了一股科技市场一体化的巨大浪潮,在这一浪潮冲击下,文学艺术出现了人文精神丧失、审美价值下滑的严峻局面。在此背景下诞生的网络文学,面对市场的压力如何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在科技理性不断排挤人文精神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审美超越,这是直接关系到网络文学的前途和命运的重要论题。

  • 标签: 网络文学 科技市场一体化 审美超越
  • 简介:关于网络文学的起源与发展问题,一直存在着众多不同的说法。但北关华文网络文学最早开辟出文学网络化生存的通道,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网络文学的肇始与兴起,应该从最初的北美网刊中寻找源头与起因。回顾和整理网络文学的“史前史”,清理网文史上那些不能忽略的人物和事件,已成网文研究的当务之急。

  • 标签: 网文起源 《华夏文摘》 《奋斗与平等》
  • 简介: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期究竟如何生存和发展一直是文学界关心的热门课题之一,近年来纯文学期刊一直在困境中摸索和托儿所,但始终找不到令人感到乐观的出路和前途,大多数人认为,文学期刊的危机是市场危机或经济危机,其实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期刊出现危机的深层原因,可以说是一种“观念危机,即对期刊的产业化趋向和特殊性缺乏最起码的认识,因而,对期刊突然转向市场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无法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近年来市场境遇下期刊运作的经验告诉我们,期刊改革的真正突破口在于,大胆面向市场,办出刊物特色,走产业化的道路。

  • 标签: 市场境遇 文化产业 文学期刊 社办期刊 期刊改革 产业化发展
  • 简介:在当代艺术生产过程中,赛伯文化利用技术手段、技术材料、技术方式,从艺术生产的操作层面不可抗拒地渗透到艺术生产的观念层面,科学技术已成为一种"本体性"的存在支配着当代艺术生产。当代大众传播活动不断助长了技术力量向艺术生产的本体性渗透。由于当代艺术的生产对科学和技术的依赖,不知不觉间,传统的、手工艺性质的艺术生产活动和鉴赏型的艺术消费行为逐渐消失了;对艺术创造性的追求渐渐变成了对技术和工具革新的追求。在赛伯文化不可拒绝的影响下,技术作为操纵艺术行为的幕后指挥正在渐渐走向艺术舞台的中心。赛伯文化已经悄悄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和审美习惯赖以形成的生活习惯。

  • 标签: 互联网 艺术生产 审美习惯
  • 简介:杜书瀛先生作为当代文论和美学学术活动的积极实践者之一,30多年来,先后出版了《论艺术典型》、《论艺术特性》、《文艺创作美学纲要》、《文学原理—创作论》、《李渔美学思想研究》、《新时期文艺学反思录》、《说文解艺》、《艺术的哲学思考》、《文学会消亡吗—学术前沿沉思录》等理论专著,

  • 标签: 美学研究 杜书瀛 《李渔美学思想研究》 座谈会 《艺术的哲学思考》 价值
  • 简介:网络时代,“文学即梦想”的说法依然是一个既奇妙又陈腐、既深刻又浮泛的理论命题。只要我们随手翻翻案头的文学经典或文论著作,就能轻而易举地找到巨量与此相关的高头讲章。从屈原到曹雪芹、柏拉图到弗洛伊德,几乎每一个关注过文学的诗人哲士,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过这个命题。对那些以记录“白日梦”为职业的文学家来说,文学与梦的暧昧关系,几乎隐含着诗学与文论的所有奥秘。

  • 标签: 网络时代 文学经典 艺术 “白日梦” 弗洛伊德 暧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