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技术诊断细胞(ChRC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hRCC超声图像特征。常规超声观察病灶生长部位、形态、大小、是否有包膜、内部回声及血供情况等。应用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灌注特征,包括造影剂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分布情况及消退时间等。结果本组40例病例,38例单发,2例多发;左17例,右肾22例,双1例。肿瘤发生于上部8例(20.0%),下部9例(22.5%),中部23例(57.5%),其中1例瘤体位于右肾盂内,病灶侵及包膜11例(27.5%)。肿瘤呈圆形、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35例(87.5%),边界欠清5例(12.5%),最大径2.0~11.2(5.1±0.8)cm。病灶呈低回声23例(57.5%),等回声7例(17.5%),稍高回声7例(17.5%),囊实混合回声3例(7.5%),病灶内部回声均匀23例(57.5%),回声不均匀17例(42.5%);病灶内伴有钙化灶者5例(12.5%)。彩色多普勒(CDFI):病灶周边可见血管绕行,15例(37.5%)病灶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12例(30%)病灶内可探及少许星点状血流信号,7例(17.5%)病灶可探及短条状血流信号,仅6例(15%)病灶边缘及内部均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4例患者同时行超声造影检查,病灶均同步于皮质开始快速均匀强化,呈稍低增强,早于皮质消退,呈"快进快退"灌注模式。所有病例均未发现引流静脉栓、周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结论ChRCC常规超声表现为实质内乏血供、低回声实性肿块,边界清晰,超声造影呈均匀稍低增强,"快进快退"灌注模式,这些特征有助于术前超声对其做出诊断。

  • 标签: 超声检查 肾嫌色细胞癌 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技术诊断细胞(ChRC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hRCC超声图像特征。常规超声观察病灶生长部位、形态、大小、是否有包膜、内部回声及血供情况等。应用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灌注特征,包括造影剂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分布情况及消退时间等。结果本组40例病例,38例单发,2例多发;左17例,右肾22例,双1例。肿瘤发生于上部8例(20.0%),下部9例(22.5%),中部23例(57.5%),其中1例瘤体位于右肾盂内,病灶侵及包膜11例(27.5%)。肿瘤呈圆形、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35例(87.5%),边界欠清5例(12.5%),最大径2.0~11.2(5.1±0.8)cm。病灶呈低回声23例(57.5%),等回声7例(17.5%),稍高回声7例(17.5%),囊实混合回声3例(7.5%),病灶内部回声均匀23例(57.5%),回声不均匀17例(42.5%);病灶内伴有钙化灶者5例(12.5%)。彩色多普勒(CDFI):病灶周边可见血管绕行,15例(37.5%)病灶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12例(30%)病灶内可探及少许星点状血流信号,7例(17.5%)病灶可探及短条状血流信号,仅6例(15%)病灶边缘及内部均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4例患者同时行超声造影检查,病灶均同步于皮质开始快速均匀强化,呈稍低增强,早于皮质消退,呈"快进快退"灌注模式。所有病例均未发现引流静脉栓、周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结论ChRCC常规超声表现为实质内乏血供、低回声实性肿块,边界清晰,超声造影呈均匀稍低增强,"快进快退"灌注模式,这些特征有助于术前超声对其做出诊断。

  • 标签: 超声检查 肾嫌色细胞癌 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镜碎石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我院近三年63例病例,总结围术期护理特点。结果63例病人均健康出院。结论全面细心的围术期护理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措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Elabela(ELA)改善自发性2型糖尿病db/db小鼠损伤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16只8周龄雄性db/db小鼠分为db/db组(n=8)和ELA组(n=8),选取db/m小鼠为对照组(n=8)。ELA治疗组按ELA21制剂5 mg·kg-1·d-1进行腹腔注射,db/db组和db/m组小鼠以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干预8周。实验结束时采集小鼠血液、尿液,检测HbA1C、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等指标。免疫组化法观察ELA在小鼠肾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肾脏组织Ⅳ型胶原蛋白(Col-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及Yes相关蛋白(YAP)磷酸化水平。结果ELA在db/db小鼠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db/m小鼠。ELA干预后db/db小鼠血压、尿白蛋白/肌酐水平明显降低(P<0.05),但体重、HbA1C无明显改变。db/db小鼠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管腔变小和胶原纤维沉积增加在ELA干预后减轻。db/db组小鼠组织TGF-β1、Col-Ⅳ蛋白表达较db/m组明显增加(0.98±0.08对0.68±0.10、1.10±0.14对0.51±0.08,均P<0.05),YAP磷酸化水平升高(3.38±0.72对0.81±0.13,P<0.05),ELA干预后,TGF-β1、Col-Ⅳ表达及YAP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0.80±0.06、0.51±0.05、2.21±0.22,均P<0.05)。结论ELA可改善db/db小鼠损伤,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其机制可能与调控YAP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Elabela db/db小鼠 糖尿病肾病 Yes相关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摘要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的常见并发症。allo-HSCT后CMV感染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肺部感染,胃、肠道炎症,脑炎,肝炎,视网膜炎及无症状CMV血症等。CMV感染还可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加细菌、真菌等病原菌感染风险,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骨髓衰竭的发生风险。近年来,由于对allo-HSCT后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病毒药物,其CMV感染发生率有所下降。然而,多药耐药的出现及复发/难治性CMV感染,仍然严重影响allo-HSCT患者预后。笔者拟就allo-HSCT后CMV感染的危险因素、检测与诊断方法、预防及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allo-HSCT后CMV感染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同种 巨细胞病毒感染 危险因素 抗病毒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对食管患者放疗期间营养状况改善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将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间在某医院治疗的80例食管肿瘤放射治疗病人,并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40名病人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40名病人在日常护理的基础上加强饮食护理,并将两组病人的营养状况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营养正常率77.50%,高于对照组的47.50%(P

  • 标签: 饮食护理 食管癌放疗患者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行微创经皮镜钬激光碎石(MPCNL)治疗的肾结石患者手术配合要点及护理体会。方法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将106例行MPCNL治疗的肾结石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各53例。对比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优质手术配合及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首次取石成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肾结石患者行MPCNL术治疗时给予优质手术配合及护理干预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提高取石成功率,有效减少并发症风险,加速患者恢复进程,患者的满意度高。

  • 标签: 手术配合 微创经皮肾镜 肾结石 钬激光碎石术 全面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膀胱患者行膀胱全切输尿管腹壁造口术后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以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间在我院接受膀胱全切输尿管腹壁造口术治疗的膀胱患者共44例,随机分为探究组与对比组各22例,在探究组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在对比组患者的护理中则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探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比组,而患者满意度则明显高于对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护理膀胱全切输尿管腹壁造口术的膀胱患者时,对其采取优质的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并能够得到患者的高度认可。

  • 标签: 膀胱癌 膀胱全切术 输尿管腹壁造口术 优质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在食管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时应用细节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在2022.6月到2023.6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患者,患者总例数为60例,抽签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细节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率更高的小组为研究组,P<0.05。结论:食管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中运用细节护理办法,能够起到预防并发症的作用,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运用。

  • 标签: 细节护理 食管癌手术 围手术期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药物研究的深入,对药物的安全性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在临床前研究中,通过动物实验可以验证药物对机体的影响;在临床研究中,通过动物实验可以发现潜在的毒性作用机制,为设计新药提供依据。然而,目前我国尚缺乏统一的、科学的、系统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设计规范。因此,我国新药开发中应在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的基础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中国国情的药物安全性评价体系。

  • 标签: 动物实验 细胞实验 药物安全性评价
  • 简介:摘要:药物评价是药物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在研发阶段通过各种评价手段,验证和确认所研发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质量可控性和可及性,为临床研究提供支持,确保其安全有效。随着我国新药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持续推进,为了进一步提高审评效率和保证审评质量,药审中心发布了《药物研发技术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涵盖了新药研发中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动物实验、细胞实验、免疫学方法等。随着近年来免疫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生物分析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各种新型检测方法层出不穷,在新药研发的各个环节得到广泛应用。

  • 标签: 动物实验 细胞实验 免疫学方法 综合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早期饮食护理干预对食道患者放疗期间营养状况的影响临床研究。方法:以我院在2021年1-12月收诊的食道患者为研究对象,收诊患者50例,将所有患者按照病历号分组,对比早期饮食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的影响。结果:护理前营养指标没有差异,护理后的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有较大的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BMI指数、PG-SGA、饮食依从性等指标数据为(23.45±2.12)、(1.62±0.45)、(65.45±2.17),对照组患者为(18.45±1.20)、(4.68±1.68)、(51.67±2.67),数据信息差异较大,患者营养状态有明显的不同(P<0.05)。结论:食道患者放疗期间采取早期饮食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营养指标更合理,患者BMI指数、PG-SGA、饮食依从性也有明显变化,这种护理措施更适合推广应用,在医院范围内运用到同类患者中。

  • 标签: 早期饮食护理干预 食道癌患者 放疗期间 营养状况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早期饮食护理干预对食道患者放疗期间营养状况的影响临床研究。方法:以我院在2021年1-12月收诊的食道患者为研究对象,收诊患者50例,将所有患者按照病历号分组,对比早期饮食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的影响。结果:护理前营养指标没有差异,护理后的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有较大的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BMI指数、PG-SGA、饮食依从性等指标数据为(23.45±2.12)、(1.62±0.45)、(65.45±2.17),对照组患者为(18.45±1.20)、(4.68±1.68)、(51.67±2.67),数据信息差异较大,患者营养状态有明显的不同(P<0.05)。结论:食道患者放疗期间采取早期饮食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营养指标更合理,患者BMI指数、PG-SGA、饮食依从性也有明显变化,这种护理措施更适合推广应用,在医院范围内运用到同类患者中。

  • 标签: 早期饮食护理干预 食道癌患者 放疗期间 营养状况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立体定向放疗(SBRT)联合化疗治疗中央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中央型LA-NSCLC患者,以双盲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放疗联合化疗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SBRT联合化疗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客观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SBRT联合化疗治疗中央型LA-NSCLC效果良好,能够减少对免疫功能的损伤,患者的不良反应更少。

  • 标签: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中央型 体定向放疗 化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NOX4)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2018年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经病理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石蜡包埋的手术标本和或纤维支气管镜取材组织标本作为肺癌组(29例),选取同期入院行肺叶或肺段切除和或纤维支气管镜取材的肺良性病变组织作为对照组(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肺癌组及对照组肺组织标本NOX4、E-钙粘连蛋白(E-Ca)及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情况。分析NOX4表达与肿瘤分期、远隔转移等肿瘤生物学行为间的相互关系。结果EMT相关标志蛋白Vimentin主要表达部位在细胞浆,在肺癌组及对照组肺组织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26.42±8.40)和(11.66±8.30),Vimentin表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078,P<0.001);E-Ca主要表达部位在细胞膜,肺癌组及对照组E-Ca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5.15±6.67)和(14.97±7.68),E-Ca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19,P<0.001)。NOX4主要表达部位为细胞胞浆及胞核,NOX4在肺癌组及对照组肺组织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29.36±11.60)和(11.27±7.36),肺癌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60,P<0.001)。肺癌组NOX4蛋白的表达与E-Ca的表达呈负相关性(r=-0.612,P=0.001),NOX4的表达与Vimentin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593,P=0.001);在对照组,NOX4蛋白的表达与E-Ca的表达无相关性(r=0.101,P=0.671),NOX4与Vimentin的表达无相关性(r=0.109,P=0.649)。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存在NOX4以及EMT相关标志物Vimentin高表达,E-Ca低表达。NOX4表达与E-Ca表达呈负相关性,与Vimentin表达呈正相关性。肺癌组织内存在明显的EMT,NOX4可能通过氧化-抗氧化的信号途径参与EMT的过程。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氧化性应激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 上皮间质转化
  • 简介:摘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生期窒息导致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是导致新生儿急性死亡和远期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对于HIE迄今尚无根治性治疗措施,临床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疗效有限,而且不能促进受损神经修复和再生。间充质干细胞移植(MSCT)作为治疗新生儿HIE的新策略,在HIBD动物病理模型研究中,具有明显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较为复杂,可能通过分泌细胞外囊泡(ECV)、调节免疫、促进神经元修复与再生、抗细胞凋亡及抗氧化等机制发挥作用,从而达到改善预后的目的。笔者拟就间充质干细胞(MSC)对HIBD动物病理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缺氧缺血,脑 间质干细胞 间质干细胞移植 神经保护 作用机制 疾病模型,动物 动物,新生
  • 简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多脏器受累和血液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AD)。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反复,死亡率高。患者常需终身行免疫抑制治疗,生活质量低下。近年来,国外学者开始对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行研究。用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SLE,取得初步疗效。破坏原有的异常免疫,重建健康的免疫系统,使从根本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成为可能。2004年11月,我科对1例病情反复发作的SLE患者实施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红斑狼疮.系统性/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护理 移植 自体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手术室护理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治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05月-2021年05月到本院接受胸腔镜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46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和并发症概率。结果:实验组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手术室护理引入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治疗患者中,可改善患者临床指标,降低并发症出现的概率。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镜治疗 临床指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宫颈筛查中采用DNA倍体定量分析联合HPV E6/E7mRNA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于我院行宫颈筛查的3000例女性,均行DNA倍体定量分析结合HPV E6E7mRNA检测。结果:两者联合检查的阳性率为(6%,180/3000),病理活检后ClN 1级及以上为(64.44%,116/180)。结论:DNA倍体定量分析结合HPV-E6/E7mRNA检测在宫颈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为患者的进一步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DNA倍体定量分析 HPV-E6/E7mRNA检测 宫颈癌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单纯输注抗B细胞成熟抗原(BCMA)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与输注抗BCMA联合抗CD19 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患者免疫重建的差异。方法以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行CAR-T细胞治疗的61例RRMM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接受抗BCMA靶点者26例,接受抗BCMA联合抗CD19靶点者35例。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CAR-T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B细胞(CD19+)及NK细胞(CD16+CD56+),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A及IgM水平。对比两组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的重建规律。结果CAR-T细胞输注后,CD8+ T淋巴细胞恢复最快,BCMA组与BCMA+CD19组分别在输注后3个月和输注后1个月时恢复至输注前水平[BCMA:695(357, 1264)个/μl对424(280, 646)个/μl;BCMA+CD19:546(279, 1672)个/μl对314(214, 466)个/μl]。两组NK细胞均在输注后3个月时恢复至正常水平[分别为171(120, 244)个/μl、153(101, 218)个/μl(正常参考范围150~1100个/μl)],但BCMA组不能维持在稳定水平。两组CD4+ T淋巴细胞恢复缓慢,输注后12个月内仍处于持续低水平,多数患者未观察到恢复。CD4+/CD8+比值倒置持续1年以上。两组CD19+ B细胞均在输注后3个月恢复至输注前水平[BCMA:62(10, 72)个/μl对57(24, 78)个/μl;BCMA+CD19:40(4, 94)个/μl对29(14, 46)个/μl]。BCMA组IgG在输注后12个月恢复至输注前水平[7.82(6.03, 9.64)g/L对6.92(4.62, 12.76)g/L],BCMA+CD19组未恢复。IgA先后在输注后9个月和12个月恢复至输注前水平[BCMA:0.46(0.07, 0.51)g/L对0.22(0.12, 4.01)g/L;BCMA+CD19:0.46(0.22, 0.98)g/L对0.27(0.10, 0.53)g/L]。两组IgM在输注后6个月恢复至输注前水平[BCMA:0.43(0.06, 0.60)g/L对0.20(0.13, 0.37)g/L;BCMA+CD19:0.53(0.10, 0.80)g/L对0.16(0.11, 0.28)g/L]。两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重建及免疫球蛋白恢复在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RRMM患者中,可基本不考虑单纯抗BCMA CAR-T与抗BCMA联合抗CD19 CAR-T治疗之间免疫重建的差异而选择合适的靶抗原。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OIC-17011271、ChiCTR-OIC-17011272

  • 标签: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多发性骨髓瘤 免疫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