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膜后脂肪肉瘤(RLS)术前外周静脉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00年1月至2020年1月手术的207例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最大约登指数将NLR划分为低NLR组和高NLR组,应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的无复发生存期(RFS)并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在本组研究中,低NLR共95例,高NLR共112例,性别、肿瘤最大径、肿瘤包膜是否完整、肿瘤形态是否规则、肿瘤是否侵袭重要血管、是否存在联合器官切除等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平均年龄(t=-2.347,P<0.05)、肿瘤的生长速度(Z=-3.411,P<0.05),血型、术中出血量是否多于800 ml、术中是否输血、单种或多种病理亚型、肿瘤切除完整性在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49、10.859、4.566、4.291、10.491,P均<0.05)。经Log-rank检验表明,低NLR组和高NLR组的中位RFS分别为21、12个月,高NLR组比低NLR组术后复发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9,P<0.01)。结论RLS患者术前NLR与肿瘤复发明显相关,较高的NLR可能预示肿瘤复发时间更短。

  • 标签: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 腹膜后脂肪肉瘤 术后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经外科手术完整切除后短期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行腹膜后脂肪肉瘤切除术的91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男性60例,女性31例,年龄(52.1±9.9)岁(范围:30~84岁)。将完整切除后12个月内发生的肿瘤复发定义为短期复发,超过12个月发生的肿瘤复发定义为非短期复发。对腹膜后脂肪肉瘤完整切除后短期复发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²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Kaplan-Meier曲线计算无复发生存时间,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91例患者中,42例为短期复发,49例为非短期复发。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形态不规则、多种病理学亚型、病理评分>3分、多原发肿瘤是腹膜后脂肪肉瘤完整切除后短期复发的影响因素(χ²值为4.422~7.773,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多原发肿瘤是腹膜后脂肪肉瘤完整切除后短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OR=2.918,95%CI:1.127~7.556,P=0.027)。多原发肿瘤患者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短于单发肿瘤患者(6个月比9个月,P=0.028)。结论多原发肿瘤是腹膜后脂肪肉瘤完整切除后短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此类患者术后应增加随访次数,缩短随访的时间间隔。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脂肪肉瘤 完整切除 短期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环状RNA(circRNA)circ_0000517是否通过miR-1258/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调节胃癌细胞的增殖、周期和迁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接受手术的胃癌患者37例,收集37对胃癌组织标本和相邻的正常组织标本(癌旁组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胃癌组织中circ_0000517、miR-1258和HMGB1蛋白表达。在胃癌HGC-27细胞中转染si-NC(si-NC组)、si-circ_0000517(si-circ_0000517组)、miR-NC(miR-NC组)、miR-1258模拟物(miR-1258组)、anti-miR-NC(anti-miR-NC组)、anti-miR-1258(anti-miR-1258组)、si-circ_0000517+anti-miR-1258(si-circ_0000517+anti-miR-1258组),另将未转染的HGC-27细胞设为对照组(Con组)。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集落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测定HGC-27细胞增殖、周期变化,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测定HGC-27细胞迁移变化。荧光素酶活性检测分析circ_0000517和miR-1258、miR-1258和HMGB1的靶向结合。结果胃癌组织中circ_0000517和HMGB1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miR-1258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3±0.16)比(0.98±0.12),(0.67±0.05)比(0.12±0.01),(0.25±0.05)比(0.97±0.15),t值分别为101.89、65.61和27.70,P值均<0.05]。在胃癌HGC-27细胞中沉默circ_0000517后,与Con组或si-NC组相比较,si-circ_0000517组circ_0000517和HMGB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miR-1258表达水平及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370.38,141.50,2497.63和26.32,P值均<0.05);si-circ_0000517组S期细胞比例、细胞活性和集落形成数均低于Con组或si-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3.72、92.75和600.68,P值均<0.05)。沉默circ_0000517后,si-circ_0000517组HGC-27细胞的划痕愈合率比Con组或si-NC组减少了约51.69%或53.36%,迁移细胞数比Con组或si-NC组降低了约58.29%或57.89%。circ_0000517、miR-1258和HMGB1互补序列及荧光素酶活性检测显示,miR-1258组WT-circ_0000517及WT-HMGB1的荧光素酶活性均明显低于miR-NC组[(0.35±0.02)比(0.99±0.09),(0.16±0.01)比(1.01±0.09),t值分别为20.83和28.16, P值均<0.05]。miR-1258过表达后,miR-1258组miR-1258的表达及G0-G1期细胞比例高于Con组或miR-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221.87和15.61,P值均<0.05);HGC-27细胞的HMGB1蛋白表达、S期细胞比例、细胞活性、集落形成数、划痕愈合率和迁移细胞数低于Con组或miR-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2.56、73.32、28.50、229.72、88.34和407.64,P值均<0.05)。在胃癌HGC-27细胞中抑制miR-1258后,anti-miR-1258组miR-1258的表达水平低于Con组或anti-miR-NC组(F=757.24,P<0.05); si-circ_0000517+anti-miR-1258组HMGB1蛋白表达、S期细胞比例、细胞活性、集落形成数、划痕愈合率和迁移细胞数均高于si-circ_0000517组,G0-G1期细胞比例低于si-circ_0000517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45.04、343.39、145.74、892.23、151.58、430.73和66.58,P值均<0.05)。结论沉默circ_0000517通过靶向miR-1258下调HMGB1,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并阻滞细胞周期。

  • 标签: 胃癌 circ_0000517 miR-1258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增殖 周期 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