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清初的浙西派是继云间派之后兴起的学流派。以朱彝尊为领袖的浙派,为革除明代词坛之弊端,推崇南宋姜张,提倡“清空”“醇雅”,以其鲜明的学主张和创作风气影响了整个词坛。其后,浙派骏骏日进,风靡天下,影响有清一代词坛。关于浙派之分期,学界一般认为浙西派可分为以朱彝尊为旗帜的前期、以厉鄂为宗匠的中期和以郭唐为殿军的后期①。然而,衡诸浙派发展的历史,其分期远非我们想象的这样简单明晰。尤其关于郭磨在浙派中的地位以及浙派后期的发展状况成为近来论者聚讼的焦点,甚至有学者指出郭摩本非浙派中人,只是后来常州派之蒋敦复出于批判的需要才将郭磨归于浙西派之统序②。那么,郭唐是否是浙派中人,抑或是为构建统序之需,被强行拉入浙派行列之中?即是浙派中人,真的像诸家所言至郭磨而后浙西派就日暮途穷了吗?郭唐在浙派史上的究竟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对浙派之发展传承有多大影响?本文拟对上述问题作简要之研讨,就正于大方之家。

  • 标签: 浙西词派 词论 词学流派 云间词派 “清空” 词学主张
  • 简介:清末学,常州派在理论上占据主导地位,浙西派虽在常派崛起之后逐渐衰落,但此时并未淡出视野,仍然影响着清末学理论与创作,并呈现出浙常二派渐趋合流的趋势。处于这样学背景下的文廷式反而不受二派牢笼,能以客观公允的态度对浙常二派进行批评,并要求济以辛刘之豪健来挽救当时词坛的创作之失,故能以为数不多的作卓然特立于清末词坛。可以说,文廷式是清末词坛的一个另类,他的出现昭示着清末学内部的自救、自振、自新,也暗示着学即将要跳脱出传统的羁绊,发生一次重大的变革。

  • 标签: 文廷式 词学 浙西词派 常州词派
  • 简介:陈澧以经学闻名,治乃其余事。在浙西派没落、常州派光大的转折时期,陈澧不为浙常二派所笼绊,能大胆摭取二派论观点,全面观照,审视得失,以客观公允的态度对其进行批评。他论既不轻弃,也不盲从,而是汲取精华,融汇新裁,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观,同时以此药救当时词坛出现的弊象,真能为后来词坛之异军特起者导夫先路,"为近百年词坛张目"。

  • 标签: 陈澧 古雅 寄托 经术
  • 简介:郭磨(1767—1831),字祥伯,号频伽,江苏吴江人。少有神童之称,因右眉全白,又号白眉生。乾隆六十年(1795),参加科举不第,遂绝意仕途,专研诗文、书画。游姚鼐之门,尤为阮元所赏识。工词章,又曾与袁枚相交往。著有《灵芬馆诗集》、《灵芬馆》等。清人关于郭鏖的评价莫衷一是,毁誉纷纷。赞之者有张维屏《谈艺录》:“频伽以《灵芬》名集,其心灵,其笔灵,真得乾坤清气者。其诗、其文、其皆必传。”阮元《灵芬馆二集诗序》:“《蘅梦》、《浮眉楼》清婉颖异,具宋人正音,卓然名家。”贬之者如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郭亦具荔枝之形,然已在一日变色,二日变味时矣。”

  • 标签: 评价 《谈艺录》 诗文 阮元 乾隆 词章
  • 简介:文延式在晚清词坛异军特起,独树一帜。其作追步苏辛的风格为历来论家所认同,然对于其学思想,我们始终未能窥其全貌,笔者今从文廷式随笔、随录、笔记、日记等著作中辑出其论之吉光片羽,加以文廷式《云起轩自序》及施蛰存先生辑录之《纯常子词话》,并结合其《云气轩》来略窥文氏学思想之全貌。文氏论力斥柔靡,济以豪宕;在创作上,主张步武苏辛,多元并融,其学宗尚与以“清季四大家”为中坚的临桂派卓然相异,自成一家。

  • 标签: 文廷式 词学思想 临桂词派 审音守律
  • 简介:“以文为诗”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个重要的概念,主张诗歌创作中引进或借用散文的字法、句法、章法等,其目的是对抗诗歌格律所表现出的程式化而采取的一种诗体革新手段。诗词虽属不同文体,后来之辛弃疾、陈雏崧等人的“以文为”就是受到了“以文为诗”的启发,将散文之字法、句法、议论、叙事、文气等引入体创作之中。这样不仅解放了体,增强了的艺术表现力,同时也提高了体的地位。

  • 标签: 韩愈 辛弃疾 陈维崧 以文为诗 以文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