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首发抑郁障碍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以及心室电位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观察基线抑郁症状严重程度、治疗过程中抑郁缓解程度以及心室电位状况与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关联。对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的评估,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进行评估,对于基线心室电位的判定采用DMS Lab 3.0心电工作平台电位分析系统进行判定(CardioScan 12 NET版本)。对心室电位阳性的首发抑郁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研究,考察心室电位阳性和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的变化及其与心律失常发生的关联性,探寻心室电位的预测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联度。统计分析使用SPSS 20.0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数资料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计算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结果通过对400名首发抑郁患者3年的追踪随访,共22.25%(89/400)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基线心室电位阳性和阴性组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39.46%(58/147)和12.25%(31/25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78, 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基线心室电位阳性(与基线心室电位阴性组比较,RR=10.78,95%CI=8.34~13.80),有心律失常家族史(与没有心律失常家族史比较,RR=5.23,95%CI=2.41~9.85),基线抑郁症状严重程度高(与基线抑郁症状严重程度低比较,RR=1.73,95%CI=1.25~2.85),首次疗效差且反复入院次数多(与首次疗效好且入院次数少比较,RR=1.11,95%CI=1.04~1.17),起病年龄<20岁(与起病年龄≥20岁比较,RR=1.07,95%CI=1.02~1.93)是首发抑郁症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基线心室电位阳性、心律失常家族史、起病年龄小、治疗疗效欠佳者,其3年内需要心内科干预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

  • 标签: 首发抑郁患者 心室晚电位 症状严重程度 心律失常 相对危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