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废除"六法全书"、司法改革运动、法律院系调整、学习苏联法学、反右扩大化和对董必武民主法治主张的四次批判等,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法制建设领域的重大事件。贯穿其中的一根主线是以董必武为代表的民主法治主张与党内、外人治思想的斗争,而最终是以董老为代表的民主法治论者被批判、甚至整肃,人治论者渐占上风、愈演愈烈,直至"文革"的爆发。与此同时,围绕这些事件,学界评说不一,争议不断。这一段历史的经验教训表明:国家的民主法治不能因领导人注意力和看法的改变而改变。

  • 标签: 新中国成立初期 人治法治 董必武
  • 简介:大体而言,信奉性善论的群体比较容易接受人治观念,而信奉性恶论的群体则比较容易拥抱法治意识。但现在这一结论遇到的一个挑战是:大量的中国民谚都反映了中国民众并不深信人性本善,可他们却没有由此拥抱法治,而依旧崇尚人治、德治。这是为什么?

  • 标签: 法治意识 中国 宗法血缘意识 法治环境
  • 简介: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所作《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报告被公布后,毛泽东对斯大林严重破坏民主法治的沉痛教训进行了一系列独到深刻的总结思考,提出既不要迷信苏联模式,也不要全盘照搬西方模式,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围绕这一主要任务要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国家的专政职能不能取消,但要减少,因为敌人的数量日益减少;对敌专政要依法进行,党和人民都要遵守法律;要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法治,完善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毛泽东的这些思考与举措,对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加强民主、健全法制的思想和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新中国法治史上重要的一章。

  • 标签: 毛泽东 斯大林模式 中国法制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