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hemical exchange saturation transfer,CEST)是一种新兴的分子成像技术,通过分子间化学交换现象间接获得代谢物浓度信息,进行疾病诊断、预后评估等。然而得到的CEST信号并不是单纯来自化学交换,而混杂了诸如传统磁化转移效应(magnetization transfer,MT)、直接饱和效应(direct water saturation,DS)、核奥氏效应(nuclear overhauser enhancement,NOE)等效应。去除或利用这些效应以提高量化的准确度和成像质量是向临床转化的关键。

  • 标签: 化学交换饱和转移 磁化传递 磁共振成像 核奥氏效应 直接饱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胃癌病灶和淋巴结的光谱CT碘浓度(IC)值相关定量参数评估胃腺癌患者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经病理证实的55例胃腺癌的临床资料及术前光谱CT图像。依据病理结果中所有送检淋巴结中是否有转移淋巴结将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病灶组(32例)和淋巴结未转移病灶组(23例)。再以淋巴结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报告上记录的淋巴结的性质将纳入研究的淋巴结分为转移淋巴结组(25枚)和未转移淋巴结组(27枚)。获取动静脉期胃癌病灶及淋巴结的IC值(ICa和ICp)、标准化IC(nIC)值(nICa和nICp),计算病灶和淋巴结的动静脉期IC和nIC值的差值∆IC和∆nIC,计算淋巴结ICa与ICp的比值动脉增强分数(AEF)。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间定量参数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获得各参数评估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并采用Z检验比较各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淋巴结转移病灶组的ICp、nICp、∆IC、∆nIC均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病灶组(P均<0.05),AUC分别为0.738、0.746、0.811、0.821。转移淋巴结组的淋巴结短径、ICa、nICa、AEF值均高于未转移淋巴结组(P均<0.05),AUC分别为0.821、0.832、0.734、0.863。胃癌病灶ICp与∆IC、∆nIC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1、3.29,P=0.016、0.001),nICp与∆IC、∆nIC间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3.09,P=0.036、0.002)。淋巴结nICa与ICa、AEF间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9、2.41,P=0.037、0.016)。结论光谱CT IC值相关定量参数可用于评估胃腺癌患者区域淋巴结性质,其中病灶的∆IC、∆nIC和淋巴结的AEF值效能最优。

  • 标签: 胃肿瘤 腺癌 淋巴转移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碘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