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任何命题总有它一定的论域。“海派”话剧这一题目也是这样。我们不妨先撇开“海派”这一概念在现代戏曲史上的含义不管,更不必去纠缠这一概念在社会学乃至日常生活中的延伸意义;这倒并非是说那些意义无关紧要,然而更重要的是搞清楚问题的实质,不把原来简单的问题人为地复杂化、模糊化。如果仅仅就王新民同志提出的“海派”话剧这一概念来看,它的内涵无非有两层·一、上海地区创作并首演的剧目;二、艺术形式上大胆创新的(主要是指非写实的)剧目。后来,又有人补充了一条:表现上海地区生活内容的剧目。

  • 标签: 戏曲史 上海屋檐下 延伸意义 艺术形式 理论假说 于无声处
  • 简介:一这个剧本充满了玩笑的笔墨,我不奢望它会获得普遍的理解。那些具有高度理智,对人生怀有喜剧感和荒诞感的人们自会看出玩笑背后的东西;而情感论者既不会喜欢,也不可能理解这个剧本。二它具有双层反向性:表层是“通俗喜剧”,深层是“精神悲剧”。这种双层反向性正是荒诞喜剧的基本特征。它体现为主题的似是而非(Irony),情节的似非而是(Pa-radox),人物的双重人格,以及审美对象中的“黑色”幽默、冷酷滑稽和崇高怪诞。

  • 标签: 似非而是 荒诞感 审美对象 “黑色” 艺术幻觉 舞台演出
  • 简介:这个剧本充满了玩笑的笔墨.我不奢望它会获得普遍的理解。那些具有高度理智,对人生怀有喜剧感和荒诞感的人们自会看出玩笑背后的东西;而情感论者既不会喜欢,也不可能理解这个剧本。

  • 标签: 话剧 精神悲剧 荒诞感 喜剧 情感论 玩笑
  • 简介:《午夜心情》的写作缘起赵耀民对于一个已经完成的剧本,作者往往没有太多的话要说。我希望借此短文,谈谈形成这个剧本之前的一些想法;这些想法和这个剧本之间也许并无直接的联系,但毫无疑问,它们是产生这个剧本的最初的种子。我对过去的十年怀有眷恋。我知道,这不太...

  • 标签: 赵耀民 话剧创作 戏剧文学 价值评判 生活圈子 我自己
  • 简介:午夜心情赵耀民我们不愿沉湎其中的,是我们无法忘怀的……人物(以出场先后为序):刘来娣──女,二十七岁,工人。安然──男,三十一岁,乐团演奏员。刘招娣──刘来娣的姐姐,二十八岁,无业。刘长庚──刘来娣的父亲,五十多岁,垃圾贩子。刘老太──刘来娣的祖母,...

  • 标签: 冰儿 李大亮 刘长庚 三十一岁 赵耀民 在门槛上
  • 简介:不知不觉地,佐临大师离开我们已经有十二年了……在纪念大师百年诞辰的日子里,想起以往大师对我的关怀,心依然如当初一样地感动。此外,还多了一份感慨:我们以往自然而然,并不刻意,甚至不知珍惜的所经历的一切,会忽然在某一时刻凝固为弥足珍贵的历史。生活和历史只有一步之遥,此刻,我从未感受到自己离历史如此之近……

  • 标签: 百年诞辰 历史文化 《闹钟》 黄佐临 话剧艺术
  • 简介:<正>哲理剧,又称哲学戏剧,是戏剧艺术样式按其形象符号模式分类的一种体裁。这里所说的形象符号模式,是指形象的一般性与个别性之间一定的关系。哲理剧的基本特征是:形象的一般性大于它的个别性而成为一种观念符号。因此,哲理剧有时又被称为“观念戏剧”。有一种错觉,好象戏剧发展到今天才出现对哲理的追求。这也许符合我们对中国近十几

  • 标签: 哲理剧 作品 戏剧发展 代码 易卜生主义 戏剧化
  • 简介:  《剧本》刊载赵耀民作品一览表  《亲爱的,你是个谜》--1989年2月号  《一课》--1989年2月号  《敬老院即景》--1993年7月号  《午夜心情》--1994年6月号  获"1994年曹禺戏剧文学奖"  《歌星与猩猩》--1998年5月号  获"1999年中国曹禺戏剧奖·剧本奖"  《良辰美景》--1999年8月号  《长恨歌》--2003年3月号  在我20多年的话剧创作生涯里,我要感恩三方面的人:一是引领我登堂入室的恩师和前辈陈白尘先生、黄佐临先生、蒋星煜先生和董健先生,他们对我的慈爱、教诲和提醒,他们本身的艺术、思想和人格,对我有着巨大的影响;二是偏爱我写的戏的观众,我虽然不能从人群里一一认出他们,但我能感觉到他们的存在,能感觉到他们投向我的目光--那目光里会有赞赏,也会有遗憾和不满…………

  • 标签: 剧本坚守 坚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