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对2003年文学的不同评价中国作协理论批评委员会和上海社科院联合组织了一次对2003年文学的回顾和研讨.由于评价文学的视角和立场的差异,人们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有的认为文学越来越无离于现实,有的则认为文学具有强烈的现实感.

  • 标签: 中国当代文学 文化市场 大众文化 数字技术
  • 简介:重读中国当代文学史成为学术生长点重读中国当代文学史逐渐成为重要的学术生长点。一些学者也以此建构起比较完整的重读思路。程光炜、李洁非在这方面相继完成了系列性的学术论文,引起人们关注。

  • 标签: 中国当代文学史 动态 学术论文 重读 程光炜 李洁非
  • 简介:陈思和在《从“少年情怀”到“中年危机”——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一个视角》(《探索与争鸣))2009年第5期)一文中,将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发展比喻为一种生命形态的成长过程,认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生命线有点像人类的生命,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呈现了一个从少年到中年的成长与成熟的主题”,中国当代文学自“文革”后,进入到了中年期,“开始挣脱青春的朦胧枷锁,走向中年人的情怀了”。而“进入‘中年期’的文学的特征是以中年作家的创作为主体,作家逐渐形成自己的成熟风格和对社会的稳定看法。他们不再以理想主义为动力,而是沉入民间大地,履行独立的批判功能,同时也存在着隐患。

  • 标签: 中国文学研究 中国当代文学 生命形态 中年人 成长过程 文学发展
  • 简介:一次偶然的机会,集中阅读了一批“70后”作家的短篇小说,明显感觉到“70后”作为一个代际的写作群体,有着自己的审美和思维的共性,也正在悄悄地改变着主流的小说叙述语言,我们万万不可低估了他们的实力。同时,我也非常喜欢他们的言说方式,为此,我为这些短篇小说一一写了点评,这是一个“50后”对“70后”的点评。

  • 标签: “70后” 短篇小说 叙述语言 言说方式
  • 简介:陈晓明是当代卓有成就的文学批评家,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始终站在文学的前沿,发出他犀利的批评声音,具有举足轻重、一言九鼎的作用。他不仅因为批评的洞见而成为文学界关注的对象,而且也因为批评的成就而获得各种文学的荣誉。

  • 标签: 文学批评家 陈晓明 理论空间 20世纪80年代 文学界 成就
  • 简介:于爱成作为一名文学批评家,给人感觉是低调的。但低调似乎不应该是批评的姿态。事实上,低调的感觉来自他的为人。在一些公共场合,人们讨论文学话题时,于爱成似乎总是保持着一副洗耳恭听的神情,轮到他发言的时候,他也没有偏激之词。后来我发现,这也不完全是于爱成的为人,这种为人决定了他的批评观,或者说,因为他的批评观,所以他会做出一种低调的姿态。于爱成谈过自己的文学批评观。

  • 标签: 文学批评 理论目标 批评观 民间文化 理论批评 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