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19世纪末,西方学者适应帝国主义侵略的需要,开始对壮族进行研究。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学者开始了对壮族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壮族研究深入开展;90年代随着广西壮学学会的成立,壮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还介绍了20世纪下半期国外学者对壮族的研究情况。

  • 标签: 20世纪 壮学 研究
  • 简介:本文在阐述壮侗语民族先民磨石崇拜和葫芦崇拜的基础上,指出盘古一词源于壮族先民对磨刀石(咽盘)和葫芦(勒勾)的称呼,其意指兄妹进葫芦躲过洪水灾难后结婚生下形似磨刀石的肉团,剁碎后撤向山野变成人。这些人长大后相互婚配,繁衍人类。盘古是壮语“盘勾”的汉字记音。

  • 标签: 磨刀石 葫芦 盘古
  • 简介:盘古神话分为开天辟地、垂死化身、兄妹结婚再造人类三种类型。根据南朝任昉《述异记》关于“南海有盘古国”,“桂林有盘古词”的记载,以今来宾市为中心的华南两广地区是盘古神话最早流传的地区。徐整是三国时期吴国掌宗庙礼仪之官,为朝廷做沟通人神、编写纬书(即以神学和民间信仰附会儒家经义,编写成书,其中保存不少古代神话传说)之事,今两广地区属吴国范围,把华南珠江流域壮侗语民族创世神话编入纬书之中,是自然的事。壮侗语民族开天辟地、垂死化身、兄妹结婚再造人类创世神话可能就是盘古神话的主源。

  • 标签: 盘古神话 南海 桂林 徐整 纬书
  • 简介:广西武鸣县清江、全苏村社会文化的变迁──对一个壮族社区的调查与研究覃乃昌(广西民族研究所)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曾对广西武鸣县清江乡(即今武鸣县马头乡清江村和全苏村)壮族社会历史情况进行调查,发表了《武鸣县清江乡壮族...

  • 标签: 广西武鸣县 社会文化 壮族 农村经济总收入 社会历史调查 非农产业
  • 简介:<正>社会教育是指在社会集体活动中产生的教育行为。壮族传统社会教育,其内容涉及许多方面,非常广泛。其中有些与家庭教育相交叉,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对家庭教育的扩大、补充、提高和加深,因而在壮族的传统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教育形式方面,多与集体性生产、生活等社会活动结合在一起。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一、生产知识的传授与交流

  • 标签: 壮族地区 歌圩 传统社会 师公戏 歌师 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