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讨论了胡塞尔对作为意向行为的表象与判断,以及作为其表达的名称与陈述的分析。根据胡塞尔,前者的区分乃是后者之区分的基础。一个表象乃是对一个对象的直接把握,而在一个判断中,能够被表象构建之物则被包含在命题的句法结构之中,成为一个不自足的句法成分。在此,命题乃判断的意向对象,而判断则构建了命题的意向行为。相比于对它们的表述,判断和表象都是更为充实的意向。而根据胡塞尔的后期思想,对某物的判断,亦扎根于对某物的直接把握。

  • 标签: 胡塞尔 现象学 符号现象学 逻辑
  • 简介:本文试图论证,外部对象乃是被一种特殊的现象学“意义”所构建的。根据胡塞尔的理论,对象的基本构成方式乃是“意义投射”,而此行为又有一个层级结构。在此层级结构的最底层乃是一个单纯客体化的表象行为,此行为并不设定对象的存在,亦即,无论是实在的还是虚幻的对象都首先需要被作为一“纯然物”而被客体化。而设定一对象之存在的行为则是一个建基于表象行为之上的意识行为层次,只有在这个层面上,作为特殊意义的“真”或“假”才参与到对对象的构建之中。

  • 标签: 现象学 实在性 构建 意向性 胡塞尔 意义
  • 简介:本文试图澄清文本被给予时间意识的基本方式.在柏格森和胡塞尔时间哲学的基础上,笔者试图描绘时间意识的两个主要特征.首先,根据柏格森的观点,对象在时间中的原初给予并非一些同质的、数学性的“点”在一个同质中介中的单纯并列,而是一些不同质的感知的整体,柏格森将这种整体称为“延续”.进一步讲,根据胡塞尔的观点,不同符号乃是在时间意识中被联结的:他把这种原初的时间意识描绘为一个由前瞻和后顾所组成的场域,而解释行为则主要是一种前瞻.本文的第二部分将着重描述这种作为前瞻的解释行为的诸种特质,包括以一种消极综合的方式作为其引导的过去经验,它在不同文本层面上的具体面貌,以及其“期待”落空的诸种可能.

  • 标签: 现象学 时间意识 解释 胡塞尔 柏格森 符号学
  • 简介:在某种意义上,卡洛·西尼的符号学实践乃是非一科学,或者前一科学的。诸科学的目的皆在于寻找问题可能的答案,但是西尼的目的却是:展开符号问题之为问题的问题性。正如海德格尔心目中的存在问题一样,对于西尼来说,在符号问题被置换成关于符号现象的诸课题之后,问题的问题性就被遮掩了起来。这种遮掩发生于历史的源头,发生于亚里士多德的理性努力:

  • 标签: 符号学 亚里士多德 海德格尔 科学
  • 简介:符号的真值问题一直是符号学思想的难题之一。从艾柯的“符号就是用来撒谎之物”,到格雷马斯的述真方阵,一直到赵毅衡先生近著《符号学原理与推演》中对格雷马斯工作的推进,符号学一直纠缠于它。本文将尝试通过引入现象学哲学的意向性分析,来进一步自纵深处推进这个问题:笔者试图证明,只有引入了符号解释者对符号对象的非符号意向,思想才能真正区分何种文本是无所谓真值的虚构,何种文本是真,何种文本是错误,以及何种文本是谎言。

  • 标签: 现象符号学 意向 真值 格雷马斯方阵
  • 简介:通过分析《百年孤独》中吉普赛人梅尔加德斯羊皮纸手稿的叙述特性,本文试图揭示“回旋分层”武叙述结构在时间和逻辑上的特征,并且想要证明:在《镜花缘》等其他回旋分层作品中造成了诸种困难的,除了叙述结构本身,还有与叙述结构相结合的内容。回旋分层中主叙述文本与次叙述文本之间真正重要的,乃是同一的底本,或者说同一些只能由“元世界的观察者”知晓的信息。正是这些“跨世界”层次的信息,才构成了“回旋分层”式叙述的诸多特殊之处。

  • 标签: 叙述 回旋分层 百年孤独
  • 简介:游戏乃是一种极端复杂的符号文本。这种复杂的文本性不仅体现在诸如体育赛事直播一类的场景里,也体现在人们亲身参与游玩的场合。其中,在后一种场景下的游戏既是被游玩的,也是被阅读的。本文的任务就是揭示这一类游戏之所以为文本的文本性,并初步探讨这类文本的一些形式特征。

  • 标签: 游戏 游玩 文本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