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Ⅱ级胶质瘤术后调强放射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接受术后调强放射治疗的109例Ⅱ级胶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研究终点为无复发生存率、次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率。分析年龄、性别、手术切除状态、病灶最大径、肿瘤跨中线、含星形细胞瘤成份、同步放化疗、辅助化疗等因素对无复发生存的影响。结果全组随访率91.75%,随访期间10例死亡,27例复发。照射野内复发24例,占88.9%;照射野外复发3例,占11.1%。其中,肿瘤全切组81例复发14例,占17.3%;部分切除组28例复发13例,占46.4%。部分切除组复发率明显高于全切组(χ2=9.484,P<0.05)。全组患者1、2、3、4、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2.5%、86.0%、80.6%、77.5%、66.8%,2、3、4、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2%、90.8%、87.7%、84.5%。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部分切除(HR=3.608,P<0.05)、肿瘤跨中线(HR=3.183,P<0.05)患者更容易复发进展。结论Ⅱ级胶质瘤行术后调强放射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无复发生存。照射野内复发为主要的治疗失败模式,手术切除状态、肿瘤是否跨中线是影响无复发生存的重要因素。

  • 标签: Ⅱ级胶质瘤 调强放射治疗 疗效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妇产科手术泌尿道损伤的预防及治疗要点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某院在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76例行妇产科手术患者为研究样本,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法,研究组在手术过程中采取预防及治疗措施,对两组患者泌尿道损伤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类型的比较上,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损伤率为23.69%,对照组总损伤率为47.37%,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妇产科手术中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可以有效减少泌尿道损伤的发病率,因此应引起临床注意,在术前正确评估泌尿道出现损伤的影响因素,重视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病率。

  • 标签: 妇产科手术 泌尿道损伤 预防治疗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宫腔镜微创手术在妇产科中的应用进展。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6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80例手术患者,依照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宫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情况与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宫腔镜微创手术的应用效果。结果:对比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围手术期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 标签: 宫腔镜 微创手术 妇产科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妇产科手术泌尿道损伤的预防及治疗要点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某院在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76例行妇产科手术患者为研究样本,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法,研究组在手术过程中采取预防及治疗措施,对两组患者泌尿道损伤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类型的比较上,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损伤率为23.69%,对照组总损伤率为47.37%,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妇产科手术中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可以有效减少泌尿道损伤的发病率,因此应引起临床注意,在术前正确评估泌尿道出现损伤的影响因素,重视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病率。

  • 标签: 妇产科手术 泌尿道损伤 预防治疗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7月-2020年5月收治的54例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硬币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7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联合药物的治疗方式,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复发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法。结果:对比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 标签: 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治疗方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疗效。方法:以2018年7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为对象,病例数7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均分2组,参照组选择腹腔镜治疗,研究组选择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均39例,对比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参照组优良率79.4%,研究组优良率97.4%,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患者T、LH、PSH与血清雌二醇指标均高于研究组,其中T、LH、PSH组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治疗时,采取腹腔镜与药物联合治疗方法,可以提升患者临床疗效,改善临床指标。

  • 标签: 腹腔镜 药物 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 不孕
  • 简介:【摘要】目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的疗效比较。方法:抽取2018.08-2020.08收治70例胆囊炎与胆结石患者,按照奇偶法划分2组(n=35),甲组选择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乙组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等。结果:甲组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与手术时间均高于乙组,甲组并发症发生率20%(7/35),乙组并发症发生率2.8%(1/35),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胆囊炎与胆结石患者治疗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理想,可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

  • 标签: 胆囊炎 胆结石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乌梅丸联合阿帕替尼、特瑞普利单抗二线治疗晚期胆囊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晚期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胆囊癌术后伴前腹壁转移,予以中药复方乌梅丸联合特瑞普利单抗与阿帕替尼治疗,出现轻度氨基转移酶升高、轻度甲状腺功能减退,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疗效评估达部分缓解。截至2021年7月,患者无进展生存已达16.5个月,继续维持治疗。结论晚期胆囊癌二线治疗采用乌梅丸联合阿帕替尼和特瑞普利单抗可获得较好疗效,患者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 标签: 胆囊肿瘤 乌梅丸 特瑞普利单抗 阿帕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