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双层探测器光谱CT多参数术前预测胃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经新型双层探测器光谱CT检查且术后病理确诊为胃腺癌的13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男93例,女37例,年龄37~84(63±9)岁。根据淋巴结转移状态分为淋巴结转移组(104例)和非淋巴结转移组(26例)。测量光谱CT图像上胃癌肿瘤最大径、动静脉期40、50、60、70 keV单能量图像中病灶的 CT值(表示为CT40 keV、CT50 keV、CT60 keV、CT70ke)、碘浓度(IC)、有效原子序数(Zeff),并计算标准化碘浓度(NIC)值及光谱曲线斜率(K(40-70))。比较两组间各光谱参数的差异,并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及最佳阈值以衡量每个参数的诊断效能,使用Delong检验比较各AUC的差异。结果转移淋巴结组在光谱CT上静脉期CT40 keV、CT50 keV、CT60 keV、CT70 keV、IC值、NIC值、Zeff、K(40-70)及肿瘤最大径、分化程度较低、病理T分期较高、癌胚抗原阳性占比均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其中代表性参数为静脉期Zeff:8.4(8.2,8.5)比8.2(8.1,8.3);癌胚抗原阳性占比:34.6%(36/104)比7.7%(2/26)](均P<0.05)。由癌胚抗原和静脉期VZeff联合构建的回归模型预测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高于其他各参数,其中最佳参数回归联合模型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35(0.759~0.894)、83.65%、73.08%。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静脉期各参数及CEA有助于术前预测胃腺癌淋巴结转移,其中多参数联合模型具有更高诊断价值。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胃肿瘤 淋巴结转移 横断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