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2岁儿童母细胞瘤。B超示体部囊实性肿块,长径11 cm,回声不均,有多个囊腔;CT示胰腺囊实性肿瘤,增强后囊性成分未见强化,实性成分强化不均,内见迂曲走形细小血管;PET-CT示左上腹部巨大高代谢肿块,考虑恶性,间叶组织来源可能性大。择期手术切除,病理提示母细胞瘤伴坏死。

  • 标签: 儿童 胰腺肿瘤 鳞状小体 胰母细胞瘤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洪氏一针法"管空肠吻合方式在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LPD)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9年3月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外二科收治的300例行L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发生瘘分为瘘组(43例)和非瘘组(257例),其中210例患者使用"洪氏一针法"管空肠吻合术,90例使用传统管空肠吻合术完成肠吻合。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PD后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比较"洪氏一针法"与传统方式肠吻合术在肠吻合时间及术后瘘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BMI)、腹部手术史、胰腺质地,管直径在瘘组和非瘘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OR=1.180,95%CI1.047~1.338,P=0.008)、胰腺质地(OR=0.375,95%CI0.135~0.861,P=0.036)是LPD后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传统肠吻合术相比,"洪氏一针法"管空肠吻合时间短,术后瘘发生率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MI高、胰腺质地软是LPD后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传统肠吻合方式相比,"洪氏一针法"管空肠吻合并未延长LPD时间和增加术后瘘的发生率。

  • 标签: 胰腺瘘 胰管空肠吻合术 危险因素 腹腔镜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入路、钩突先行、动脉优先"手术路径在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外二科接受"后入路、钩突先行、动脉优先"手术方式,完成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200例患者临床资料。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的清扫、住院时间等,分析探讨"后入路、钩突先行、动脉优先"手术方式的优势。结果使用"后入路、钩突先行、动脉优先"200例患者,肠系膜上动脉(SMA)的显露良好,总手术时间(260.2±50.1) min,标本切割时间(86.6±18.7) min,术中出血量50(50~100) ml,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19.2±7.4)个,术后住院时间(17.9±9.9) d。结论"后入路、钩突先行、动脉优先"入路方式不但可以保护变异肝动脉血管,而且可以早期探查SMA,明确肿瘤与SMA的位置关系,实现R0切除,并且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在临床中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腹腔镜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手术入路 后入路、钩突先行、动脉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