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1株靶向甲型流感病毒N1亚型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的功能性抗体FNA1,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依据单链抗体(single-chain antibody fragment,scFv)序列信息,合成FNA1重链以及轻链可变区序列,连入抗体哺乳细胞表达载体pFRT-IgG1κ,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FRT-IgG1κ-FNA1。利用瞬时高效表达系统ExpiCHO以及亲和纯化技术获取抗体蛋白FNA1。ELISA检测FNA1与甲型流感病毒N1亚型NA抗原的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FNA1与细胞膜表面表达N1亚型NA抗原的结合。通过抗体抑制NA蛋白活性试验检测抗体FNA1的体外功能活性。结果蛋白质电泳结果显示制备获取了高纯度FNA1。FNA1特异性识别结合N1亚型的NA抗原,且呈浓度依赖效应。FNA1能通过结合细胞膜表面表达的N1亚型NA蛋白,有效阻断细胞膜表面的NA活性,从而抑制包装的假病毒从细胞表面释放,继而抑制进一步的靶细胞感染。结论获得1株具有体外功能活性的靶向甲型流感病毒N1亚型NA蛋白的抗体FNA1。

  • 标签: 甲型流感病毒 神经氨酸酶 N1亚型 假病毒释放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靶向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A)蛋白的广谱抗体FHA3,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依据单链抗体(single-chain antibody fragment,scFv)序列信息,PCR扩增FHA3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序列,连入抗体哺乳细胞表达载体pFRT-IgG1κ,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FRT-IgG1κ-FHA3。利用瞬时高效表达系统ExpiCHO以及亲和纯化技术获取抗体蛋白FHA3。ELISA检测FHA3与甲型流感病毒HA的结合。假病毒感染宿主细胞试验检测抗体FHA3的体外中和活性。结果蛋白质电泳结果显示制备获取了高纯度FHA3。FHA3与甲型流感病毒H1N1 HA、H2N2 HA、H3N2 HA、H5N1 HA、H7N9 HA以及H9N2 HA均识别结合,且呈浓度依赖效应。FHA3具有较好的体外中和活性,在低浓度下(5 μg/ml)能有效阻断H5N1以及H7N9假病毒入侵靶细胞,在0.012 5 μg/ml浓度下能有效阻断H1N1假病毒入侵靶细胞。结论获得1株具有体外中和活性的靶向甲型流感病毒HA蛋白的广谱抗体。

  • 标签: 甲型流感病毒 血凝素 广谱 中和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44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的内科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4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结果经我院的精心治疗及护理42例患者康复出院,2例好转。结论正确的护理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可以预防病发症,降低死亡率。

  • 标签: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内科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在北京市现有防控措施下的传播力,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北京市2022年3月7-25日报告的78例具有明确传播链的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信息,分别采用Gamma和Weibull分布拟合潜伏期和序列间隔时间,使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算法估计实时再生数(Rt)。结果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潜伏期M(Q1,Q3)为4.0(3.0,6.0)d,序列间隔时间3.0(2.0,5.0)d,序列间隔时间在未完成和已完成全程疫苗接种感染者中M(Q1,Q3)分别为2.0(1.0,4.0)d和4.0(2.0,6.0)d(Z=-2.12,P=0.034),儿童和成年人感染者分别为2.0(1.5,3.0)d和4.0(2.0,6.0)d(Z=-2.02,P=0.0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本轮疫情Rt初始值为4.98(95%CI:2.22~9.04)。结论与既往Delta变异株相比,北京市Omicron变异株的传播力较强,应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关注儿童易感人群。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Omicron变异株 序列间隔 实时再生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多重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4种病毒:人腺病毒(HADV)、人博卡病毒(HBoV)、人偏肺病毒(HMPV)、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1 045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鼻咽深部分泌物标本,采用多重荧光RT-PCR进行呼吸道病毒4项指标检测,就病毒分布情况、季节因素等方面进行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分析。结果1 045例患儿中有281例4种呼吸道病毒阳性,总阳性率为26.89%;其中单一病毒感染194例(69.04%)、混合病毒感染87例(30.96%),HMPV感染最多,为120例(42.70%)、其次为HRSV感染119例(42.35%);在各年龄组中≤3岁组阳性229例(36.06%),4~7岁组阳性114例(42.22%),≥8岁组阳性63例(45.00%)。从季节分布来看,春、夏、秋、冬四季的检出率分别为25.68%、28.24%、49.34%、65.57%。结论多重荧光RT-PCR法能快速检测乌鲁木齐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病毒,呼吸道病毒感染主要为HMPV和HRSV感染;呼吸道病毒患儿感染率最高年龄段为≥8岁;以秋季和冬季为呼吸道病毒感染高发期。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 流感病毒 博卡病毒 偏肺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大规模流行,依托有资质、有能力的检测机构,建立了每日万人份的应急核酸检测及千人份高通量测序实验室(武汉"火眼"实验室)。运用数学模型分析武汉"关闭离汉通道"后检测能力快速扩大对于疫情防控效果的影响。方法在2020年1月23日武汉"关闭离汉通道"后,依据湖北省卫健委通报的疑似病例数据,以及"火眼"实验室每日检测数据,通过建立非线性、竞争性微分方程模型,模拟检测能力对实现疑似病例"清零"和"日清日结"的影响。结果在万人级病原检测实验室没有建成的情况下,疑似患者高峰数量将从23 000例上升到33 700例(增长47%),疑似患者数量下降的转折点将延后6 d,实现"日清日结"将延迟11 d,疑似患者隔离成本将增加124%;万人级病原检测实验室饱和运转的情况下,疑似患者例数高峰将减少56%,超过22 800例疑似患者能够提前获得诊断和收治,疑似患者数量下降转折点将提前1周到来,实现"日清日结"可提前约12 d,隔离成本可减少72%;理想情况下,若"关闭离汉通道"时立即将日检测能力超过10 500例的规模化检测平台投入使用,则可始终保证疑似病例"日清日结"。为让"关闭离汉通道"持续时间和隔离成本最小化,需将规模化、标准化检测平台建设与"关闭离汉通道"、床位扩容、加强救治能力等措施同步执行,并向检测平台持续送样,保证饱和运行。结论建设"平战结合"的精准检测平台是新发传感染病防控的关键一环,应作为重要基础设施统筹配置加以保障。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数值模拟 核酸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