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目前的电力系统中,控制安全技术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与运行稳定性。因此,需要电力公司采取有效方法提高稳定性,确保生产质量,有效保障电力系统工作人员在安全、可靠的电力工作环境中工作,同时促进电力企业获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虽然目前电力系统中已经采用了一套自动化安全监控系统,在对电力安全与运行的稳定性保证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效果,但还需要在具体规划和实际应用中进一步加强安全控制。

  • 标签: 电网安全 稳定控制系统 可靠性 评估
  • 简介:摘要:随着新能源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与智能电网的深入发展,直流电能在相关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比如,光伏发电领域、数字化变电站供配电领域以及电动汽车充电领域等。怎样评价与验证动态和静态计量的特殊性质,怎样对计量装置精准保证体系以及量值传递体系进行构建,是现阶段必须要有效处理的问题。所以,文章全面分析了直流电能动静态计量检测系统的各项应用原理,给出了直流电能计量检测精准度的有效保证措施。

  • 标签: 直流电能 计量检测系统 静态与动态计量 准确性
  • 简介: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能源的消耗也在逐年提高。节能减排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空气源热泵技术也越来越多的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和青睐。

  • 标签: 空气源热泵 热水系统 循环式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智慧家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阐述了系统的架构、技术方案以及功能模块。智慧家庭系统的架构设计主要包括智慧家庭网关、智能控制中心和智能终端设备三个部分。技术方案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和云计算三种技术,其中人工智能是智慧家庭系统的核心技术。功能模块包括智能安防、智能环境控制和智能健康监测等。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智慧家庭系统将会越来越智能化、便捷化和安全化,为人们提供更加智能、舒适和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

  • 标签: 智慧家庭系统 智慧家庭网关 设计
  • 简介:摘 要:风力发电作为一种风能资源利用模式,其需要合理进行电气系统设计,通过电气系统保证风力发电质量。本文主要在风力发电场、电能质量受风力发电影响、风机选型布置等基础上,重点对风力发电场电气系统设计与应用问题予以分析。

  • 标签: 风力发电场 电气系统 系统设计 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21实际的快速发展,钢铁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文章从从连铸工序的特点出发,讨论了连铸二级系统的主要功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望了面向未来智能化发展的方向,提出了过程控制系统的发展建议。

  • 标签: 连铸 过程控制 发展
  • 简介:摘要:本文以基于ROS的无人车自主巡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为主题,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在硬件设计方面,系统包括电源系统、运动底盘、传感器和工控机。电源系统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运动底盘负责实现无人车的移动和转向功能,传感器用于感知周围环境,而工控机作为控制单元进行数据处理和决策。软件设计方面,本文重点介绍了扩展卡尔曼滤波在SLAM(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中的应用,以实现无人车的自主定位和导航。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收集,系统能够建立准确的地图,并利用数据反馈进行路径规划和障碍物避让。这样的无人车自主巡航系统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能够在各种复杂场景下实现自主导航。此外,激光雷达数据可用于构建栅格地图,进一步提升无人车的导航能力。

  • 标签: 无人车自主巡航 传感器 扩展卡尔曼滤波 SLAM 激光雷达。
  • 简介:摘要:矿井工作条件复杂、特殊多比较明显,对矿井的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低压供电系统中,漏电保护是保证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和维护工人的生命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煤矿生产中存在的很多电力系统故障都是由低压设备或电缆漏电引起的,因此,对煤矿企业来说,做好漏电防护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当设备或电缆发生漏电时,如果遇上易燃、易爆的气体甚至会发生爆炸,给矿井和工人带来很大的危害,因此相关单位和矿井企业都要做好防漏电的措施。因此,本文对矿井下低压供电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使矿井生产更加安全、可靠、稳定,促进矿井的持续健康的发展。

  • 标签: 煤矿 矿井 低压供电系统 漏电保护
  • 简介:摘 要:传感器测量系统的出现和应用,为各行各业带来诸多便利,想要发挥测量系统的价值,就需要合理利用电磁计量技术。因此,文章介绍了传感器测量系统,阐述了电磁计量技术,并围绕DPI-I型远程数显压力计的内容,分析了电磁计量技术在传感器测量系统中的相关应用,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传感器测量系统 电磁计量技术 DPI-I型远程数显压力计
  • 简介:摘要:在电力系统中, 变电一次设备状态检修工作发挥了很大作用 。在电力系统的第一次设备状态检修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合理的规范化的检修技术手段来进行,根据所检测的出的实时状态分析出该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修正,减少在正式运行的过程中出现故障而导致带来不良影响的可能,对于问题进行提前处理、预防。由此可见,一次设备状态检修对于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十分重要,本文就一次设备状态检修展开分析和讨论。

  • 标签: 电力系统 变电一次设备 状态检修 策略分析
  • 简介:摘要:电梯作为高层建筑的重要电气设备,需要确保“安全”这个基本原则。电梯安全通过检测来实现,在电梯控制系统检测中,以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电梯整体运行水平,为电梯使用者创造安全的环境。文章通过分析控制系统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旨在为电梯检测工作的实践提供支持。

  • 标签: 电梯检测 控制系统 故障 电源
  • 简介:摘要:实训室管控系统现实中存在安全问题、稳定性问题、数据分析问题、操作性问题、维护问题,而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实训室管控系统,可提高系统安全和稳定,改进界面操作,优化统计学分析,辅助实训教学,以此提高实训室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目标,是教育信息化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 标签: 人工智能技术 实训室管控系统 机器人辅助教学
  • 简介:摘 要:现有的电力机车驱动系统多采用三电平逆变器输出作为主要的输入电源,为牵引电机提供服务,而随着目前对机组负载能力所提出的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机车组只有在更高的工作电压和功率下才能正常运行,因而采用五电平逆变器为其供电是今后的主流发展方向。

  • 标签: 五电平逆变器 电力机车 电机控制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轻微型肝脑病患者头颅静息态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中低频振幅(ALFF)异常脑区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感染疾病科自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59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依据数字符号试验(DST)、数字连接试验A(NCT-A)结果分为单纯肝硬化组28例、轻微型肝脑病组31例]以及招募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33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行头颅静息态BOLD-fMRI扫描,所得原始图像经过处理后得到ALFF脑图。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3组受试者间ALFF值存在差异的脑区,分析轻微型肝脑病组患者中ALFF值与其静脉血氨含量及DST、NCT-A量表评分存在相关的脑区。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轻微型肝脑病组患者右侧中央后回、双侧楔叶、左侧枕中回、左侧盖部额下回的ALFF值均明显减低,右侧丘脑、左侧海马旁回及脑室周围(双侧尾状核头部)的ALFF值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轻微型肝脑病组患者左侧盖部额下回、左侧缘上回、双侧楔前叶、左侧颞上回、右侧额中回及周围、右侧岛叶的ALFF值与其静脉血氨含量呈负相关关系(P<0.05),左内侧扣带旁回、右侧局部小脑半球的ALFF值与其DST量表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左侧额叶大片区域、左侧小脑后叶的ALFF值与其NCT-A量表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左侧海马旁回的ALFF值与其NCT-A量表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轻微型肝脑病患者多个脑区的ALFF值增高或减低可能与其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有关。

  • 标签: 轻微型肝性脑病 低频振幅 认知功能障碍 静息态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煤矿行业的生产安全问题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而调度指挥管理系统在煤炭企业生产的整个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调度中心是各类生产信息集中的平台,通信技术的应用会使调度管理系统的工作更加优化、便捷。通过简述传统煤矿生产调度管理系统,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阐述通信技术的作用与功能,并研究其在实际生产中的运用。

  • 标签: 煤矿生产调度管理 通信技术的运用TDSCDMA矿用无线通信
  • 简介:摘要针对当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问题,根据其传播途径、传播机制、发生发展的特点,探索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对科学有效地指导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与治理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 标签: 林业有害生物 防治技术体系 建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颈椎后路健侧C7神经移位手术治疗中枢上肢痉挛瘫痪的解剖特点,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具新鲜冰冻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其中男3具、女2具,年龄56~72岁、平均66岁。模拟经颈椎后路健侧C7神经移位手术,显微镜下分离和显露左侧C7神经至末端分叉处,测量左侧C7神经末端与锁骨内缘的直线最短距离,测量颈椎后路引出的左侧C7神经长度与C7神经移位的最短距离,测量椎间孔后壁磨除的最小宽度以及椎间孔后壁关节突关节的长度,计算最小宽度与关节突关节长度的比例。回顾分析2020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1例应用经颈椎后路健侧C7神经移位手术治疗的脑出血后上肢痉挛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年龄45岁,右上肢肌痉挛伴右侧肢体偏瘫,右上肢肌力0级、肌张力3级,右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1级。观察患者术后健侧和患侧上肢感觉和运动功能以及肌力、肌张力情况。结果C7神经的远端定位于锁骨中点深部,C7神经末端与锁骨内侧缘的直线最短距离为1.8~2.5(2.1±0.4)cm,颈椎后路引出C7神经长度为6.6~7.4(7.1±0.4)cm,C7神经移位的最短距离为3.9~4.3(4.0±0.2)cm,椎间孔后壁磨开的最小宽度为4.6~5.3(4.8±0.3)mm,椎间孔后壁关节突关节的长度为12.0~15.8(13.6±0.5)mm,椎间孔后壁磨开的最小宽度与关节突关节的比例为33.6%~38.2%(35.8%±0.4%)。1例中枢上肢瘫痪患者顺利完成颈椎后路健侧C7神经移位手术,术后健侧(左侧)上肢肌力正常,伴有左示指及中指麻木感,1个月后完全恢复,患侧(右侧)上肢痉挛症状明显缓解,肌力0级、肌张力1级。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末次随访时健侧上肢感觉和运动功能以及肌力、肌张力均正常,患侧上肢肌力恢复至I级,肌张力1级,感觉正常,运动功能在康复中。结论C7神经位置相对恒定,颈椎后路解剖相对简单,具备治疗中枢上肢痉挛瘫痪条件,且神经移位距离较短。

  • 标签: 神经移位 颈7神经 颈椎后路 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 应用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