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华中抗日根据粮政包括粮食财政、积谷和调剂三方面内容。粮食财政的关键是实现粮食收支程序正规化。为解决经常性的粮食短缺,特别是集中出现的口粮春荒和种子不足的问题,淮北抗日根据通过强有力的行政手段,通过贷粮、借粮工作,实现了对缺粮群众的粮食救济。淮北抗日根据的粮食调剂工作,服务于边区对敌经济斗争的需要,是边区贸易统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淮南抗日根据致力于粮食财政的正规化,以救国储粮名义进行积谷工作,皖江抗日根据也十分重视对粮食的丰荒调剂。

  • 标签: 华中抗日根据地 粮食财政 积谷 粮食调剂
  • 简介:鄂豫边抗日根据的政权建设,注重在广泛民主选举的基础上推进代表大会制度,在坚决贯彻三三制原则的同时,注重通过党团工作实现党对政权的正确领导。边区基层政权建设,是党落实群众路线,把政权植根于农村社会的关键环节。

  • 标签: 鄂豫边抗日根据地 政权建设 代表大会 三三制
  • 简介:左右江革命根据虽然建政短促,但是仍在不足一年的时间内对土地革命的诸多细节做了有益的探索,并坚决贯彻了革命的阶级路线,同时在经济工作中灵活处置鸦片转口贸易问题,在经济建设的基础上初步实现了财政工作的正规化。

  • 标签: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苏维埃 土地革命
  • 简介:湘鄂西苏区的土地革命和经济工作,始终注意克服"打土豪"办财政的粗放模式,追求正规化和科学化的行政方向。在以"分田地"为主要内容的土地革命中,湘鄂西苏区通过贯彻革命的阶级路线,科学处理富农问题,尽力防止反富农斗争扩大化和波及中农的错误倾向。尽管在财政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因战争环境险恶和建政时间短促而存在诸多不足,但是湘鄂西苏区初步建立起统筹统支的预决算制度、会计制度和审计制度的基本制度,以及正规化和科学化的税收制度,特别是湘鄂西苏区始终强调通过经济建设丰裕财政的建设方向,并不断科学总结金融工作中的偏差,努力建设银行信用体系。

  • 标签: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湘鄂西苏区 土地革命 财政体系
  • 简介: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是中共湖南党组织领导湖南各界群众进行抗日救亡活动的最有力的政治武器。中共湖南党组织在坚持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同时,始终立足于为全民族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宗旨,深入社会基层,通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等各种群众团体领导群众抗日救亡运动,粉碎国民党当局对中共抗日救亡活动的压制。

  • 标签: 抗日战争时期 中共湖南党组织 统一战线 抗日救亡活动
  • 简介:作为一次成功的战略转移,红二方面军的长征,一方面继续坚持红二方面军历史上土地革命的光荣传统,在流动作战途中不断在有利条件下寻求建立革命根据,从而继续宣传和实践苏维埃土地革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的成立就是这一努力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红二方面军在长征期间注意及时落实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后确立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指示,沿途开展了一系列以抗日反蒋为内容的宣传与组织活动。

  • 标签: 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 土地革命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