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胫腓骨远端单纯关节骨折经皮内固定的疗效。方法:胫腓骨远端单纯关节骨折患者取样79例,皆为2020.01-2021.07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抽签分为试验组(n=39,微创经皮内固定)和常规组(n=40,交锁髓内钉固定),比较并发症率、手术指标、住院时间、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相近,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5.13%并发症率,比22.50%的常规组低,试验组透视(7.19±1.08)次,术中出血(71.50±12.48)ml,手术(73.05±9.76)min,住院(10.12±1.12)d,比常规组少,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固定与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在胫腓骨远端单纯关节骨折治疗中均有理想疗效,但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可减少透视次数与术中出血量,预防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手术、住院时间,整体推广价值相对更优。

  • 标签: 分析疗效 关节外骨折 手术方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股骨远端骨折是老年骨质疏松性下肢骨折常见的类型。由于这类患者多存在骨质疏松、骨折粉碎、全身情况不良等特点,临床治疗面临挑战。随着对该类骨折认识的深入以及内固定器械的发展和手术技术的进步,更多新的治疗方法逐渐得到应用。笔者对近年该类骨折手术入路、固定方式选择、假体置换及抗骨质疏松治疗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为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股骨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操纵杆技术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治疗25例儿童肱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性骨折。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范围为2~14岁。均使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术中利用操纵杆技术。术后进行影像学检查结果、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均无肘内翻、针道感染、复位丢失、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其中1例发生医源性尺神经损伤,术后1个月完全恢复。末次随访采用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估结果:优19例,良5例,可1例,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儿童肱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性骨折是一种罕见而且极具挑战性的骨折,通过操纵杆技术使得传统闭合复位简单化,减少复位及透视次数,是一种可行的治疗选择。

  • 标签: 骨折固定术 肱骨远端骨折 闭合复位 操纵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诊治的50例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对其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分析治疗前后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治疗优良率。结果:治疗前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治疗优良率为78%,治疗后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治疗优良率为9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可切除病灶,缓解疼痛和不适,提高治疗优良率,改善髋关节功能,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髋关节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优良率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与PFNA内固定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2月来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7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展开分析,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行PFNA内固定术;研究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手术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 PFNA内固定术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患者出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后,其生活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在此基础上探讨分析独活寄生汤对患者治疗具有的临床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目标为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选择其中的128例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分组后通过不同方式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血清炎症因子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通过不同方式治疗后,对比患者的临床效果可以发现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也明显更低(P<0.05),完成治疗后对比两组的膝关节功能,可以发现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独活寄生汤进行加减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同时还可以让患者的关节功能得以有效改善,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膝骨关节炎 独活寄生汤 加减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大鼠肺组织来源的胞囊泡对脓毒症肺内炎症反应及中性粒细胞胞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 CLP)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利用Collagenase D和DNase I充分酶解消化肺组织,多次离心去除杂质,最后通过差速超速离心法提取肺组织胞囊泡(Ti-EVs)。将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Ti-EVs组行CLP术并经气道滴入Ti-EVs混悬液(2.5 mg/kg);CLP组行CLP术并经气道滴入等体积PBS;Sham组行假手术。24 h后利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中IL-1β、TNF-α及IL-6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组织内NETs含量。结果分离提取的大鼠肺组织胞囊泡经透射电镜观察为双层圆形的囊性小泡结构,粒子直径主要分布在150 nm,Western blot显示EVs标志物CD9、CD63、Tsg101呈阳性表达。肺组织HE染色可见脓毒症大鼠肺泡完整性破坏,炎症细胞浸润。与CLP组相比,Ti-EVs组肺组织损伤程度更重,且BALF中IL-1β、TNF-α、IL-6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见脓毒症组和Ti-EVs组肺内均有NETs形成,Ti-EVs组肺内NETs荧光强度较脓毒症组明显增加。结论通过酶解消化、差速超速离心等系列步骤能够成功分离提取得到纯度较高的大鼠肺组织胞囊泡。在脓毒症肺损伤进程中,肺组织胞囊泡可加重肺内炎症反应,促进NETs形成。

  • 标签: 组织胞外囊泡 分离提取 脓毒症肺损伤 炎症反应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Logsplitter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26例踝关节Logsplitter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例,女10例;年龄(49.54±12.81)岁(范围26~68岁)。开放性损伤17例,Gustilo-AndersonⅡ型6例、ⅢA型11例;闭合性损伤9例。骨折AO/OTA分型:44B型4例,44C型22例;Langue-Hansen分型:旋前展型16例,旋前旋型10例;Maisonneuve骨折4例,其中3例为双Maisonneuve骨折。踝关节脱位方向:前脱位10例,中立位7例,后脱位9例。腓骨骨折26例,内踝骨折24例,三角韧带断裂2例,后踝骨折13例,前踝骨折8例。对所有闭合性损伤行急诊复位石膏托固定,开放性损伤行清创、复位、跟骨牵引或跨关节克氏针固定,待局部软组织条件允许后行手术治疗。术后采用Burwell-Charnley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采取Kellgren-Lawrence分级标准评估创伤性关节炎严重程度。结果4例患者急诊复位困难,术中证实难复原因均为胫后肌腱脱位前置于下胫腓联合前方。26例患者中腓骨钢板固定25例;内踝骨折固定24例,其中采取空心螺钉固定23例、克氏针固定1例;后踝骨折固定12例,其中采取空心螺钉固定9例、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3例;前踝骨折固定7例,其中采取带线锚钉缝合固定1例、空心螺钉固定6例;下胫腓联合固定16例,其中采取1枚螺钉固定12例、2枚螺钉固定2例、采取TightRope带袢钛板固定2例。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0.23±9.70)个月(范围12~60个月)。术后Burwell-Charnley骨折复位评价:解剖复位22例,复位可4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6.31±3.64)周(范围10~24周)。踝关节活动范围:背伸10.38°±6.66°(范围0°~30°),跖屈34.04°±7.20°(范围15°~45°)。AOFAS踝与后足评分(83.30±13.94)分(范围24~100分)。10例(38%,10/26)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其中Kellgren-Lawrence分级Ⅰ级5例、Ⅱ级2例、Ⅲ级2例、Ⅳ级1例。术后2例出现伤口渗液,经清洁换药后伤口愈合;2例内侧皮肤发生坏死缺损,分别通过植皮和皮瓣转移治愈。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感染、骨不连和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结论踝关节Logsplitter损伤多见于高能量损伤,骨折形态特征多样化。对于骨折脱位急诊难以复位时需要警惕胫后肌腱脱位嵌插的可能。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解剖复位、注重软组织的保护和可靠固定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但是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较高。

  • 标签: 踝关节 骨折 脱位 创伤和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镜在普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普外科接受治疗的102例急腹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患者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51例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9%(P<0.05)。结论对普急腹症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手术效果,缩短患者预后时间,改善患者健康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普外 急腹症 腹腔镜手术 传统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镜在普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 2016年 1月~ 2018年 12月在我院普外科接受治疗的 102例急腹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51例患者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 51例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 96.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39%( P<0.05)。结论:对普急腹症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手术效果,缩短患者预后时间,改善患者健康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普外 急腹症 腹腔镜手术 传统手术
  • 简介:摘要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是指发生于股骨颈基底部到小粗隆水平上的骨折,属低能量损伤引起,多与骨质疏松有密切关联,以≥65岁的老年人群最为多见。合理选择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患者家庭经济负担以及社会负担。本文就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希望有所指导和帮助。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高龄患者 保守治疗 手术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外伤后骨折法医临床学鉴定工作的实际内容方法。在此次研究过程中,选取200位鉴定为外伤后骨折患者作为实际的研究对象进行详细的分析,患者的时间来源为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对于所有患者开展有效的影像学检查,以及相应的法医鉴定,对患者具体受伤情况进行综合性的研究。结果:在研究中可发现,所有外伤后骨折患者共计47位为脊椎骨骨折,26位为肩胛骨骨折,8位患者为肋骨骨折,21位患者为肱骨骨折,16位患者为股骨骨折,8位患者为尺桡骨骨折,61位患者为椎体楔形,另有13位患者并未存在新鲜骨折的实际表象。结论:在外伤后骨折患者开展实际法医鉴定的过程中,需要将患者和实际的既往病史、受伤过程以及相应的骨折的临床表现与各类影像资料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确保鉴定工作能够更加具备准确性。

  • 标签: 外伤后骨折 法医鉴定 法医临床学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加心理干预、石膏或支具固定以及手术治疗对儿童习惯性髋关节脱位(habitu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HDH)的临床疗效;采用系统文献复习的方法,探索HDH流行病学特征和维持髋关节稳定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21年3月治疗并获随访的11例(12髋)HDH患儿相关资料,其中男2例,女9例,首次脱位年龄2.25(1.66,3.75)岁,确诊时年龄4.33(3.33,6.17)岁。同时检索1932年至2022年相关文献,并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确认24篇HDH个案和临床报道纳入研究,获得文献中33例(38髋)HDH患儿资料,男5例,女28例,首次脱位年龄2.00(1.50,2.00)岁,确诊时年龄4.00(2.55,5.00)岁。分析共计44例(50髋)HDH患儿性别、首次脱位年龄、确诊时年龄、激发脱位方式、脱位侧别和方向、伴随症状、家族史、外伤史、影像学检查等数据获得HDH流行病学特征。对41例HDH患儿(3例缺少治疗描述,被剔除),采取观察加心理干预19例(46.34%),石膏或支具固定13例(31.71%),手术治疗9例(21.95%)。对治疗前后骨盆正位X线片和髋关节脱位瞬间"真空现象"采用AutoCAD软件测量颈干角、髋臼指数、中心边缘角(central edge angle,CE角)、Reimers不稳定指数。采用Harris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同时记录脱位消失时间。结果44例(50髋)HDH患儿随访时间(4.05±2.93)年,治疗后脱位消失的时间(1.28±1.19)年。其中女37例,男7例;首次脱位年龄(2.64±1.54)岁,确诊时年龄(4.52±2.64)岁;右侧脱位30例,左侧8例,双侧6例;屈髋、内收、内旋或屈髋、内收作为激发脱位方式39例;后位脱43例;脱位时伴有响亮的"咔哒"声41例;无痛性脱位36例;脱位瞬间捕捉到真空现象37例。所有患儿均无特定家族史和明显外伤史。观察加心理干预组、石膏或支具固定组和手术治疗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脱位瞬间Harris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CE角和Reimers不稳定指数与治疗前和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7.51,P<0.001;H=55.70,P<0.001;H=54.69,P<0.001)。与手术治疗组术后脱位即刻消失相比较,观察加心理干预组和石膏或支具固定组脱位消失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0.83,P<0.001)。结论无特定家族史和明显外伤的幼儿期女孩,无痛性髋关节后脱位伴"咔哒"声以及脱位瞬间真空现象是HDH显著的流行病学特征;观察加心理干预、石膏或支具固定建议作为初始治疗方案,当保守治疗无效,需手术治疗迅速稳定髋关节

  • 标签: 髋脱位 髋关节 流行病学 儿童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和微创经皮钢板两种固定方法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为胫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门诊收治的64例胫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带锁髓内钉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3%,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切口长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术治疗胫骨骨折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切口长度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带锁髓内钉 微创经皮钢板 治疗 胫骨骨折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