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MEK-6410c型血细胞分析的分析性能进行评价,为设备投入使用前的确认提供依据。方法依照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公布的血细胞分析仪评价方案对全血细胞计数(CBC)的可比性、总重复性、精密度、携带污染率、线性进行评价。结果该仪器CBC的精密度、携带污染率和总重复性均符合要求;在正常及常见的病理范围线性良好(r>0.99);与SysmexXS-1000i的结果比较,相关性良好(r>0.98)。结论该仪器检测的结果准确、可靠,主要性能指标符合实验要求,设备可投入使用。

  • 标签: 血细胞分析仪 性能评价 确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子束熔融(EBM)制备多孔钛合金融合器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及椎间融合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设计和EBM技术制备多孔钛合金(Ti-6Al-4V)融合器,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表征和微观结构,通过体外力学试验评估其弹性模型和抗压强度,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评估生物相容性。选取12只雄性成年小尾寒羊,建立小尾寒羊颈椎椎间融合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只。实验组置入3D打印椎间融合器,对照组置入聚醚醚酮(PEEK)融合器(中空处含有碎骨粒)。术后6个月行X线片检查,观察融合器是否有移位、松动或下沉;Micro-CT观察椎间隙骨小梁生长情况;组织学观察微观结构下椎间融合情况,分析两组融合器内的矿化骨百分比(MBF)和材料-骨结合百分比(BA)。结果多孔钛合金融合器是一个中间为八面体金属小梁、外围为金属框的结构,金属小梁的直径为(413±78)μm,孔径为(597±46)μm,孔隙率为(54.8±5.8)%;弹性模量为(19.6±0.8)GPa,压缩强度为(37.6±2.3)GPa,刚度为(17 633±882)N/mm;多孔钛合金融合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两组X线片均未见融合器出现移位和松动。两组Micro-CT检查可见贯通整个椎间隙的骨小梁分布,实现了骨性融合;实验组新生骨组织对金属小梁形成了结合紧密,对照组新生骨质和PEEK融合器之间仍可见到空隙。组织学显示实验组椎间隙MBF为(43.7±10.6)%,与对照组[(46.5±1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骨小梁和PEEK融合器交界处可见较多的纤维组织包裹,骨组织与PEEK融合器未形成紧密融合;实验组BA为(53.7±12.8)%,对照组为(7.5±2.8)%(P<0.05)。结论EBM制备多孔钛合金融合器具有合适的力学性能和孔隙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椎间融合效果,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脊柱融合术 假体和植入物 假体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乳腺癌放射治疗 CT模拟定位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4月 ~2019年 4月收治的 80例乳腺癌放射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技术类型分为 2中心半野技术组和单中心半野技术组,每组各 40例。对比两种技术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两种方法中,照射野交界处未出现明显放射剂量的强、弱点,能够清楚提供靶区形态。结论 两种技术均可较准确地定位乳腺癌病灶,单中心半野技术实施更为方便,操作更简单,但由于下半部位的长度容易超出挡板长度,无法选择合适的楔形板,会造成乳腺部位放射剂量分布不均匀。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情况而定。

  • 标签: 乳腺肿瘤 放射疗法,计算机辅助 CT模拟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 CT和 MRI融合技术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9年 1月 ~2019年 8月收治的 70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 CT和 MRI扫描,并将其扫描结果通过图像处理进行融合,由经验丰富的放射医师对图像进行观察解读。结果 CT-MRI图像融合勾画靶区体积明显大于 CT成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T-MRI图像融合技术能够提高肿瘤放射治疗勾画的准确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CT MRI 图像融合 肿瘤放射
  • 简介:摘要介绍以全氟丁烷为造影剂的谐波造影增强超声内镜、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以及门静脉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诊断胰腺癌肝脏转移灶方面的原理、优势以及中心经验,提出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展望消化内镜在胰腺癌肝脏转移灶诊断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 标签: 胰腺癌 肝脏转移灶 谐波造影增强超声内镜 细针穿刺 循环肿瘤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监测脑血氧代谢,探讨硫酸镁对重症手足口病(HFMD)合并心肺衰竭患儿脑氧合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重症HFMD合并心肺衰竭患儿4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予硫酸镁静脉滴注,连续治疗5 d。监测治疗后不同时点两组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血乳酸、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水平,记录两组治疗前后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改变。结果治疗前对照组aEEG异常19例,观察组aEEG异常20例,aEEG异常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aEEG恢复正常8例(42.1%),观察组aEEG恢复正常15例(75.0%),观察组aEEG恢复正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36,P=0.037)。入院后72 h、96 h对照组rScO2显著低于观察组(t=-2.90、-2.94,均P<0.05),入院后24 h、48 h、72 h观察组血乳酸较对照组显著下降(t=2.43、5.29、3.02,均P<0.05),入院后48 h、72 h、96 h观察组ScvO2较对照组显著升高(t=-5.23、-4.92、-5.13,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住院时间分别为(12.78±2.09)d、(14.04±2.12)d,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临床疗效比较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7%比87.0%,χ2=6.54,P=0.038)。结论重症HFMD患儿早期应用硫酸镁可尽快改善脑组织缺氧状况,保护脑功能。NIRS有助于辅助判断病情变化。

  • 标签: 手足口病 硫酸镁 近红外光谱技术 脑组织氧饱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