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ON)患者经视神经管减压术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1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经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TON 52例(52眼)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32例经颅行视神经管减压术,20例经鼻内镜下行视神经管减压术。术后随访6个月,分析经视神经管减压术后患者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经鼻手术有效率为65.00%(13/20)略高于经颅手术的59.37%(19/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9,P=0.165)。受伤与手术治疗时间间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视力为光感及以上21例,视力改善17例,有效率为80.95%;术前无光感31例,视力改善15例,有效率为4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视神经管减压术可有效改善TON患者视力,且两种减压手术术后6个月效果相似。术前无光感患者经手术治疗,视力恢复有效率低于术前有光感患者,应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以提升术后生存质量。

  • 标签: 视神经病变,外伤性 外伤,颅脑 减压术,视神经,经颅 减压术,视神经,鼻内镜下,经鼻
  • 简介:摘要:为了切实提高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全面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并懂得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正视当前教学的不足之处,努力探索新的教学路径,积极应对教学挑战和考验,结合小学生学习特点,增强课堂趣味性和多样性,激发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 标签: 趣味性教学 小学信息技术 应用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技术治疗非急性期创伤性颅内血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采用直切口、小骨窗开颅,神经内镜辅助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36例非急性期创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1 d、术后3 d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估22例头痛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术前1 d、术后7 d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情况。结果3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死亡患者),住院时间(6.7±1.1) d。无继发性出血再次开颅患者,术后无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无再注入尿激酶融化血肿患者。与术前[(7.82±1.097)分]比较,22例头疼患者术后NSR评分[(1.05±0.653)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例患者中术前ADL分级Ⅰ级8例,Ⅱ级14例,Ⅲ级12例,Ⅳ级2例,术后30例患者神经功能完全恢复,ADL分级Ⅰ级;6例患者有轻度头晕症状,ADL分级Ⅱ级。结论采用神经内镜技术治疗非急性期创伤性颅内血肿疗效较好手术创伤少,住院时间短,安全性高。

  • 标签: 神经内镜 非急性期 创伤性颅内血肿 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建设不断发展,人们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一些规模比较大、储量丰富、容易开采的天然气资源越来越少,这就迫使人们将天然气开采的重心转移到开采成本相对较低、但对开采技术要求比较高的页岩气、煤层气以及砂岩气等方面来,其中比较重要的是页岩气的开采。由于页岩气不仅赋存形式丰富,而且还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对页岩气藏的地质储量研究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本文论述了页岩气的赋存表现形式以及形成过程中受到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探究了赋存形式对页岩气地质储量的重要影响意义。

  • 标签: 页岩气 赋存形式 地质意义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深层天然气勘探工作逐渐被重视起来,但其实歧口凹陷深层天然气的勘探程度还是比较低的,经过对歧口凹陷基本成藏条件进行分析发现,歧口凹陷具备一定规模天然气形成的物质基础,文本就对歧口凹陷深层天然气勘探潜力进行分析,为歧口凹陷深层天然气的勘探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 标签: 歧口凹陷 深层天然气 勘探潜力
  • 简介:摘要天然气在现代化能源开发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整个天然气开采进程中歧口凹陷南大港地区是我厂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作的重地,通过运用测井识别技术对歧口凹陷地区天然气储藏情况进行识别,能够正确了解天然气在地层中的储藏位置以及储藏量,为我厂今后天然气勘探、开采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 标签: 歧口凹陷 南大港地区 天然气 测井识别技术
  • 简介:摘要历经多年油气勘探工作的开展,歧口凹陷歧北斜坡现如今已进入高勘探阶段,大规模天然气藏的寻找难度不断增加,歧口凹陷歧北斜坡区地层、岩性油气藏成为当今天然气勘探工作的重点。歧口凹陷歧北斜坡天然气精细勘探工作时在凹陷整体解剖研究为基础,对大型缓坡区地质分异特征进行研究与探讨,提出新的认识与见解。

  • 标签: 歧口凹陷 斜坡区 岩性油气藏 天然气 精细化勘探
  • 简介:诗歌《母亲的忧伤》仅是短短140字,以“母亲、大哥、大姐”简短的动作来表现1958年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意味深长,充分地表现了口语诗歌特有的张力。

  • 标签: 诗意 母亲 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