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和空心螺钉(CCS)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采用FNS治疗的29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匹配29例采用CCS治疗的患者,并据此分为两组:CCS组29例,男14例,女15例;年龄为(48.2±12.3)岁;采用CCS固定;FNS组29例,男14例,女15例;年龄为(48.2± 12.0)岁;采用FNS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末次随访时股骨颈短缩程度、髋关节功能、Barthel指数、健康调查12条简表(SF-12)评分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及随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CCS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20(10,50) mL]显著少于FNS组患者[50(20,50) mL],末次随访时股骨颈短缩程度(1级5例,2级18例,3级6例)显著重于FNS组患者(1级21例,2级6例,3级2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手术时间、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末次随访时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Barthel指数及SF-12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青年股骨颈骨折,FNS和CCS都是较好的内固定选择。与CCS比较,FNS可显著减轻患者的股骨颈短缩程度,更好地维持股骨颈长度。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骨钉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直肌旁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围手术期结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6月至2021年1月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74例髋臼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7例,男28例,女9例;年龄为(55.8±15.2)岁;骨折Letournel-Judet分型:前柱骨折10例,前方伴后半横形骨折7例,横形骨折1例,T形骨折3例,双柱骨折16例;采用腹直肌旁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B组37例,男28例,女9例;年龄为(49.4±14.6)岁;骨折Letournel-Judet分型:前柱骨折8例,前方伴后半横形骨折6例,横形骨折及T形骨折各2例,双柱骨折19例;采用髂腹股沟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除合并伤之外其他术前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位数为150(120,180)min,显著低于B组患者[180(150,2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中位数分别为800(600,1 000)、1 000(600,1 300)mL,术后骨折复位质量优良率分别为91.9%(34/37)、78.4%(29/37),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4.3%(9/37)、45.9%(17/37),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髂腹股沟入路比较,腹直肌旁入路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

  • 标签: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手术入路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二腹肌大转子截骨治疗合并髋关节脱位的高位髋臼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住院治疗的39例高位髋臼后壁骨折合并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截骨组(22例)和对照组(17例)。截骨组患者采用Kocher-Langenbeck(K-L)入路联合二腹肌大转子截骨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单纯K-L入路进行手术。分别记录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术后采用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程度,采用髋部骨折功能恢复量表(FRS)以及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价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术后随访(48±11)个月。住院期间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日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1、1.52、1.22,χ²=2.02,均P>0.05)。虽然截骨组骨折复位优良率与对照组相当(95.5%比88.2%,χ²=0.05,P=0.81),但截骨组复位优的比例较高,患者FRS评分及EQ-5D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85±13)比(80±15)分和0.86±0.12比0.80±0.17,t=2.87、3.47,均P<0.05]。结论K-L入路联合二腹肌大转子截骨治疗合并髋关节脱位的高位髋臼后壁骨折有利于术野的暴露和操作,与传统K-L入路相比临床疗效更为满意。

  • 标签: 髋臼骨折 关节脱位 骨折固定术,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合并髋关节前脱位的分型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8年3月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诊治的12例髋臼骨折合并髋关节前脱位患者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为24~80岁,平均49.6岁。参照髋关节前脱位Epstein分型及Letournel-Judet髋臼前柱骨折分型,对髋臼骨折合并髋关节前脱位归纳出一种分型系统,共分4型:A型1例,髋关节髂骨脱位,髋臼骨折线涉及髂骨翼;B型4例,髋关节髂骨脱位,髋臼骨折涉及髂前下棘;C型5例,髋关节耻骨脱位,髋臼骨折涉及整个前壁;D型2例,髋关节闭孔脱位,髋臼骨折仅涉及前角区。髋臼骨折保守治疗5例,手术内固定治疗6例,一期关节置换1例。分析各型患者骨折复位质量及功能结果。结果1例A型髋臼骨折为不典型高位前柱骨折,4例B型、3例C型、2例D型髋臼骨折为不典型前壁骨折。10例患者获平均17.2个月(3~46个月)随访,1例失访,另1例关节置换患者未纳入随访。术后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髋臼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erle d'Aubigne & Postel评分系统评定患髋功能:1例A型患者手术复位差,功能结果差。1例B型患者手术复位满意,功能结果为优;保守治疗及手术复位差各1例,功能结果均为差。C型患者手术复位满意3例,功能结果满意2例,差1例(并发Brooker Ⅳ级异位骨化);保守治疗1例,复位及功能结果均差。2例D型患者保守治疗,髋臼骨折复位差,功能结果均满意。结论髋臼骨折合并髋关节前脱位为一特殊类型损伤,可分为4型:A、B、C型需选择恰当手术入路复位固定髋臼骨折,D型髋关节前脱位复位后可保守治疗。

  • 标签: 髋臼 骨折 髋脱位 分型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