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对炎症(IBD)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疾病评估手段的不断发展及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的竞相问世,IBD的治疗目标从改善症状和临床缓解,逐渐向内镜应答、内镜缓解以及组织学改善方向演变,更有透壁愈合和组织学缓解等更高的治疗目标被提出。2015年由国际炎症组织(IOIBD)发起讨论并投票达成的炎症治疗目标选择(STRIDE)共识明确了IBD的治疗目标,2021年更新的STRIDEⅡ共识提出了更系统更深层次的IBD治疗目标。本文就当前IBD治疗目标的最新定义及其演变和局限性作一论述,供临床医生参考。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治疗目标
  • 简介:摘要多种不同作用机制的生物制剂被应用于炎症的临床治疗,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面对多种生物制剂如何选择个体最合适的靶向治疗药物是临床上面临的难题。本文根据国内外生物制剂治疗相关的研究进展,针对生物制剂初治患者的用药选择、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治疗失败后的生物制剂转换、生物制剂双靶向治疗、疗效评估和预测因素等方面进行总结。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生物制剂 选择 疗效评估
  • 简介:摘要肠道炎症反应的致病因素多样,但活化的免疫应答过程是相似的。泛素化修饰是细胞内广泛存在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机制,其在信号传导、转录调节、蛋白激酶活化过程中起着调节功能。免疫炎症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泛素化修饰决定了炎介质和抗炎因子之间的平衡,从而影响肠道炎症的进展与转归。本文综述了蛋白泛素化修饰过程,有助于加深对肠道炎症病理生理过程的理解,并为精准治疗中相关靶向新药的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肠道炎症 泛素化 去泛素化 免疫反应 固有免疫 特异性免疫 细胞因子类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电生理特点以及与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怀远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糖尿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2h血糖检测。结果:全部患者神经电生理异常率81%,其中运动神经异常率67%,感觉神经异常率76%;腓神经传导异常率71%,F波异常率62%。病程超过10年神经电生理检查异常率96%,且神经电生理异常情况和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2h血糖水平有关。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是糖尿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有价值的诊断手段,特别是联合神经电生理检测更有利于对糖尿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积极良好的控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保持血糖稳定,有利于疾病的控制。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电生理检查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 目的:对利用微信平台做糖尿护理延伸服务所起到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进行糖尿治疗的2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糖尿一般护理,观察组加入微信平台,医护人员做实时血糖监控指导患者注意事项和规范用药。结果: 观察组血糖控制情况和自我管理能力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护理延伸服务中应用微信平台有利于患者血糖控制,患者治疗效果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微信平台 延伸服务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选择膀胱部分切除术对浸润膀胱癌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2020年9月--2021年10月;研究对象:我院收治的浸润膀胱癌患者60例。其中,30例患者采取选择膀胱部分切除术作为研究组,30例患者采用全切除作为参照组。分析不同手术方法预后效果。结果:研究组与参照组不同病理分期、不同分级肿瘤患者术后生存周期、肿瘤特异生存率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选择膀胱部分切除术应用于浸润膀胱癌患者临床反响良好,并发症风险低,有利于延长患者生命周期,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选择性膀胱部分切除术 浸润性膀胱癌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随之增长 ,然而 土地资源的短缺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就使得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管理间的矛盾愈加突出,这不仅致使我国无法合理的开发土地资源,还使城乡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所以,相关部门一定要注重对土地的规划管理,加强土地规划与城乡规划管理间的联系,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案来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力度。

  • 标签: 城乡规划 土地规划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对幼儿的教养方式是比较精致的,家长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幼儿户外活动,加之户外安全隐患多,使得大多数家长不愿意让幼儿到户外活动,导致幼儿身体得不到锻炼,而且缺乏和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对此,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文献总结等方法,从创设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环境的意义入手,指出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阐述户外自主游戏环境的创设措施,以供借鉴参考。

  • 标签: 幼儿园 户外自主游戏 环境创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湿愈合理念在慢性伤口愈合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以我院 2018 年 3 月 -2018 年 12 月接收的慢性伤口患者 40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愈合护理,研究组行湿愈合理念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及伤口愈合情况。 结果: 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伤口各阶段愈合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 )。 结论: 慢性伤口愈合护理中湿愈合理念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湿性愈合理念 慢性伤口愈合 护理
  • 作者: 唐健 叶玲娜 高翔 曹倩 娄晓盈 黄艳 姜支农 练磊 胡品津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中英文)》 2020年第01期
  • 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科,广州 510655;广东省结直肠盆底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55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杭州 310016 ,广东省结直肠盆底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55;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病理科,广州 510655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病理科,杭州 310016 ,广东省结直肠盆底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55;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广州 510655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溃疡结肠炎(UC)相关全小肠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总结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3例UC相关全小肠炎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过程,并以"ulcerative colitis"、"pan-enteritis"、"enteritis"、"溃疡结肠炎"、"小肠炎"为检索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自2004年1月至2019年5月的文献,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总结。结果纳入3个病例均为UC患者,分别在结肠切除术后14 d、10 d和2个月出现了腹痛、呕血、造口排量增大、造口排血性液体等症状,经过影像学、内镜、病理检查后诊断为UC结肠切除术后全小肠炎,其中1例激素治疗后死亡,1例激素治疗后好转,1例激素治疗无效转换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后好转。共检索到9篇UC相关小肠炎的报道。结论UC相关全小肠炎多发生在结肠切除术后,属于临床急重症,早诊早治尤其重要。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切除术 小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予以难愈伤口患者造口袋+简易负压冲洗搭桥技术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难愈伤口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均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灭菌透气薄膜+简易负压吸引技术(灭菌薄膜+负压吸引),观察组常规治疗+造口袋+简易负压冲洗搭桥技术(造口袋+搭桥)。对比两组创面面积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经护理,观察组创面面积小于对照组,VEGF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造口袋 简易负压冲洗搭桥技术 难愈性伤口 创面面积 VEGF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血清炎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台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8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持续静脉滴注,观察组给予乌司他丁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因子、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48%,38/42)高于对照组(69.05%,29/42)(χ2=5.974,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26.27±3.15)mg/L]、白细胞介素8[(73.47±6.35)ng/L]、超敏C反应蛋白[(69.38±5.58)mg/L]均低于对照组[(37.29±3.24)mg/L、(95.28±6.33)ng/L、(87.54±5.63)mg/L](t=15.804、15.764、14.847,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率[(86.38± 8.56)次/min]低于对照组[(93.64±8.25)次/min],而平均动脉压[(77.15±5.31)mmHg]和氧合指数[(222.01±16.32)mmHg]均高于对照组[(70.23±5.25)mmHg、(203.31±16.17)mmHg],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58、6.006、5.275,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8.69± 1.42)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15.84±3.88)分]均低于对照组[(10.38±2.16)分、(20.79±4.07)分](t=4.237、5.705,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疗效可靠,可有效抑制机体炎性反应,促进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

  • 标签: 休克,脓毒性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8 C反应蛋白质 血流动力学 乌司他丁 去甲肾上腺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PAA)对溃疡结肠炎(UC)患者术后肠道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4—2017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行IPAA手术的37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炎症生活质量问卷(IBDQ)和肠道功能问卷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肠道功能,分析IPAA术对患者术后的影响。结果本组37例患者均行腹腔镜IPAA术,其中25例为2期IPAA术式,12例为3期IPAA术式。2期手术患者术后排便习惯优于3期手术患者(t=6.72,P<0.05);年龄>45岁组每日排便次数多于年龄≤45岁组(t=3.49,P<0.05),并且年龄较大患者晚上漏便率高于年龄较低患者(<45岁)(t=5.28,P<0.05)。并发储袋炎患者的IBDQ肠道症状总分低于无储袋炎患者(r=0.330,P<0.05);年龄>45岁组在全身症状(r=0.349,P<0.05)和情绪功能(r=0.379,P<0.05)方面总分高于手术年龄≤45岁组。结论UC患者行IPAA术的疗效较好,术后肠道功能和生活质量与年龄有一定关系,手术分期影响术后排便习惯。

  • 标签: 结肠炎 直肠结肠切除术,重建性 排便 生活质量 肠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