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小儿手足口病中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期间,选取62例研究对象,其中包括32例已经确诊小儿手足口病的患儿和32例健康小儿,分别纳入至观察组、对照组,而且均符合实验参与条件。同时,均对其进行免疫球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并进行数据比较。结果:从数据分析看,两组研究对象的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健康小儿和已确诊手足口病的患儿在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水平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免疫球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检验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该院6年来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便后期制定预防和控制输血不良反应措施。方法 统计该院2017.1-2022.5输注异体血制品的38105例病历资料,分析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特点。结果38105例患者共输血74578次,发生不良反应262例(0.35%)。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72.14%)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22.52%)。输单采血小板组(0.5%)和输血浆组(0.49%)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组(0.22%)(P<0.01)。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例数排名前三的临床科室依次为血液科(53例,20.21%)、妇产科(46例,17.56%)、重症医学科(23例,8.78%),以妇产科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率最高(0.89%)。结论 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类型以过敏反应为主,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单采血小板组最高,其次为血浆组。临床科室中妇产科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率最高。科学合理用血,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临床输血 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 输血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究侧脑室外引流对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病情改善情况。方法:研究筛选的案例均为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筛选案例时间点:2022年1月-2022年12月,从该时段抽取50例,以实际红篮球划分均等两组,对照组开展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侧脑室外引流,观察患者各项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颅内压降至正常时间、血肿清除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更优,可见差值(P<0.05)。GCS评分观察显示差值治疗前无意义(P>0.05)。观察组GCS评分治疗后差值可见统计价值(P<0.05)。有效率观察显示观察组比值更高,可见差值(P<0.05)。结论:侧脑室外引流对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控制效果明显,可以降低患者死亡风险,保证生命安全,临床应用优势明显。

  • 标签: 侧脑室外引流 急性重症颅脑损伤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胃溃疡患者实施饮食护理的措施及相关护理效果。方法:以对照组和研究组区分74例胃溃疡患者,每组37例,对比两组饮食保健知识掌握情况、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在饮食习惯、烹调方法、饮食结构以及注意事项方面的知识评分、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饮食护理对于加强胃溃疡患者对饮食保健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有积极影响,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胃溃疡 饮食护理 饮食保健知识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TCGA数据库挖掘出肾上腺皮质腺癌(ACC)发病相关的关键基因,为以后ACC相关的基础以及临床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从TCGA数据库获取150例ACC样本和3例癌旁正常组织样本,利用R语言软件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利用DAVID在线工具进行GO和KEGG PATHWAY功能富集分析,最后应用STRING在线检索工具及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筛选出前10位的hub基因。结果从TCGA数据库共挖掘出1 744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1 199个表达上调基因和545个表达下调基因,对其进行GO和KEGG PATHWAY功能富集分析以及功能注释,获取关键通路信息:差异表达基因(DEGs)主要富集于细胞黏附、膜的组成成分、网格蛋白结合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最后构建PPI网络并筛选得到GNG2、GNG3、GNG4、GNG8、GNB3、BDKRB1、MCHR1、SAA1、ADCY2、LPAR3这10个关键基因。结论本研究发现10个与ACC发生发展相关的关键基因,这10个关键基因与多种肿瘤的增殖与转移密切相关,有望成为ACC早期诊断、靶向治疗及预测预后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TCGA数据库 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丁酸钠(NaB)是否通过组蛋白丁酰化修饰改善糖尿病肾脏病(DKD)炎症和纤维化。方法无特定病原体(SPF)级C57BL/6雄性小鼠24只,8周龄、16~17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50 mg/kg)复制的DKD模型组(DKD组)、NaB溶液(每48小时40 mg/kg)腹腔注射干预组(DKD+NaB组),每组8只。体外培养肾系膜细胞,分为正常葡萄糖(NG)组(5.56 mmol/L葡萄糖)、高糖(HG)组(30 mmol/L葡萄糖)、HG+NaB组(30 mmol/L葡萄糖和1 mmol/L NaB)、HG+NaB+乙酰转移酶活性转录共激活因子(P300)抑制剂(A485)组(30 mmol/L葡萄糖、1 mmol/L NaB和10 μmol/L A48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肌酐,并计算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肾脏组织和肾系膜细胞IL-6、MC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泛丁酰化、H3K9丁酰化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qRT-PCR检测各组小鼠肾脏组织和肾系膜细胞TGF-β、纤连蛋白(Fn)、P300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HE、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肾脏组织硬化及纤维化程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与DKD组比较,DKD+NaB组小鼠UACR、血清IL-6、MCP-1水平均下降,肾脏组织的TGF-β和Fn的蛋白、mRNA表达均下降,泛丁酰化修饰、H3K9丁酰化修饰以及P300的蛋白、mRNA表达均明显上调(均P<0.05);HE、Masson染色显示,小鼠肾脏组织硬化及纤维化程度改善。体外实验结果表明,NaB呈浓度依赖性上调肾系膜细胞泛丁酰化和H3K9丁酰化修饰水平;与HG组比较,HG+NaB组肾系膜细胞泛丁酰化和H3K9丁酰化修饰均明显上调,IL-6和TGF-β的蛋白表达均下调;与HG+NaB组相比,HG+NaB+A485组的肾系膜细胞泛丁酰化和H3K9丁酰化修饰均下调,MCP-1、IL-6的蛋白、TGF-β的蛋白及mRNA、Fn的mRNA表达均上调(均P<0.05)。结论NaB可能通过组蛋白丁酰化修饰途径,抑制肾脏炎症及纤维化基因表达,改善DKD肾脏损伤。

  • 标签: 糖尿病肾脏病 丁酸钠 组蛋白丁酰化 炎症 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肾嫌色细胞癌基因表达谱芯片,寻找肾嫌色细胞癌发生的关键基因。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肾嫌色细胞癌基因芯片数据GSE15641和GSE11151,利用R软件中的"affy"、"limma"等R软件包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筛选,结合DAVID和STRING在线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调控网络分析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Cytoscape软件中的Cytohubba插件筛选Hub基因。结果共筛选出肾嫌色细胞癌差异表达基因261个,包括194个表达下调基因,67个表达上调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富集(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挖掘其生物学功能,其中GO富集分析中的生物学过程(BP)主要富集于细胞分泌、糖异生和细胞增殖调控;在细胞组成(CC)主要富集于细胞外泌体、细胞质膜及其组成部分;在分子功能(MF)主要富集于肝素结合,在KEGG通路分析中主要富集于代谢通路、抗体的生物合成、蛋白质消化吸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工具构建PPI网络,通过Cytoscape软件中的Cytohubba插件筛选前10位Hub基因,分别是胡椒酸和肌氨酸氧化酶(PIPOX)、羟基酸氧化酶2(HAO2)、犬尿氨酸-3-单加氧酶(KMO)、溶质转运家族2成员2(SLC2A2)、甲酰亚胺基转移酶环脱氨酶(FTCD)、血管生成素(ANG)、催化多肽-1(APOBEC1)互补因子(A1CF)、重组表达醛脱氢酶8A1(ALDH8A1)、维生素D结合蛋白(GC)、血浆富含组氨酸糖蛋白(HRG)。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肾嫌色细胞癌的差异表达基因,可有效发掘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的相互作用信息,为肾嫌色细胞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肾嫌色细胞癌 生物信息学 差异表达基因 关键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抑郁症前后候选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分析其与抑郁症状、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寻找和明确与舒肝解郁胶囊药效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方法经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前后的27例轻中度抑郁患者(mild to moderate depression,MMD)分别使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 items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24)评估抑郁严重程度,韦氏智力量表中国修订版(Chinese revised 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WAIS-RC)和韦氏记忆量表中国修订版(Chinese revised Wechsler memory scale,WMS)评估认知功能,然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前后抑郁症患者外周血候选基因的表达水平。最后,对其基因表达和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及疗效评价判定。统计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非参数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行数据统计。结果MMD患者经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后,HAMD-24评分降低[基线:14.00(9.75,18.25)分,8周:4.00(2.00,7.25)分,Z=-4.462,P<0.01],WMS言语智商升高[基线(123.00±10.24)分,8周(128.00±6.77)分,t=4.372,P<0.01];脑源性生长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线:1.68(0.92,2.63),8周:2.30(1.47,4.34),Z=-2.781,P=0.005]、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线:0.74(0.31,1.15),8周:0.97(0.50,1.71),Z=-2.159,P=0.031]、5-羟色胺2A受体[基线:0.60(0.39,1.60),8周:0.98(0.44,2.29),Z=-1.994,P=0.046]和谷氨酸离子型受体AMPA型亚基1[基线:1.19(0.66,2.40),8周:1.76(0.86,4.13),Z=-2.756,P=0.006]基因表达升高。BDNF表达变化率与HAMD-24评分(r=-0.35,P=0.038)和操作智商(r=0.40,P=0.022)显著相关。结论BDNF可能作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MMD患者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的一个疗效标志物,用于评估抗抑郁疗效。

  • 标签: 舒肝解郁胶囊 抑郁症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疗效标志物 药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血管侵犯(LVI)对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后生化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20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403例RP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67(47~81)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中位值18.0(1.9~813.0)ng/ml。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6分44例(10.9%),3+4分65例(16.1%),4+3分62例(15.4%),≥8分232例(57.5%)。其中73例(18.1%)接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403例均行RP+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10例行开放手术,144例行腹腔镜手术,249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采用χ2检验分析LVI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绘制Kaplan-Meier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LVI阳性与阴性患者的无生化复发生存期,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403例中,根治标本Gleason评分≤6分68例(16.9%),3+4分87例(21.6%),4+3分89例(22.1%),≥8分159例(39.5%);切缘阳性179例(44.4%);精囊侵犯95例(23.6%);病理分期T1~2期167例(41.4%),T3~4期236例(58.6%);淋巴结阳性39例(9.7%);LVI阳性62例(15.4%),LVI阴性341例(84.6%)。LVI阳性与阴性患者的穿刺Gleason评分、根治标本Gleason评分、病理分期、精囊侵犯率、淋巴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59例(64.3%)行辅助内分泌治疗,70例(17.4%)行辅助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2(6~89)个月。截至末次随访,LVI阳性患者中23例(37.1%)出现生化复发,中位无生化复发生存期41个月;LVI阴性患者71例(20.8%)出现生化复发,中位无生化复发生存期尚未达到,与LVI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SA水平、穿刺Gleason评分、接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病理分期、切缘阳性、精囊侵犯、淋巴结转移和LVI是RP术后生化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LVI伴有更高的穿刺和根治标本Gleason评分、病理分期、精囊侵犯率、淋巴结阳性率,LVI预示着更短的无生化复发生存期,是RP术后生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淋巴血管侵犯 生化复发
  • 简介:摘要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威胁我国男性的健康。虽然近年来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以及晚期前列腺癌治疗等方面仍缺乏高效的技术手段。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人工纳米材料因其纳米尺寸、比表面积大、药物偶联包裹效率较高、具有荧光激发能力和光热/光动力效应等独特的理化性质优势,使其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精准靶向治疗及协同治疗等方面展现出了极高的应用价值。本文概述了人工纳米材料在提高前列腺癌分子生物学和影像学早期诊断敏感性、手术靶向引导、放化疗增敏、药物靶向递送以及探索新型诊疗模式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人工纳米材料 前列腺癌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内分泌治疗对远处转移性前列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204例远处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伴有骨转移,无内脏转移,其中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97例,平均年龄70(42~87)岁;92例为高肿瘤负荷(存在>4处骨转移灶,其中至少1处为脊柱或骨盆外转移),5例为低肿瘤负荷;化疗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中位值74.1(11.0~145.0)ng/ml;Gleason评分≤7分35例(36.1%),≥8分62例(63.9%);26例存在骨痛症状,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平均3.7分。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107例;平均年龄73(56~83)岁;化疗前PSA中位值84.5(12.4~490.2)ng/ml;Gleason评分≤7分32例(29.9%),≥8分75例(70.1%);75例存在骨痛症状,疼痛NRS平均5.4分。患者均采用多西他赛联合持续内分泌治疗(药物去势联合抗雄激素药物)。化疗方案为多西他赛75 mg/m2,第l天静脉滴注;泼尼松5 mg,口服,2次/d,每21天为1个周期。观察PSA无进展生存(PSA-PFS)时间、疼痛NRS分数变化、骨痛缓解率和不良反应,并分析年龄、化疗前PSA水平、Gleason评分与PSA-PFS的相关情况。结果本研究204例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mHSPC组中,6例(6.2%)因各种原因仅行1~2个周期化疗,91例接受3~6个周期化疗,平均4.7个周期。完成≥3个周期化疗患者中,36例出现PSA进展,中位PSA-PFS时间22个月,疼痛NRS由3.9分降至3.0分,骨痛缓解率72.0%(18/25)。mCRPC组中,9例(8.4%)仅行1~2个周期化疗,98例接受3~14个周期化疗,平均5.6个周期。完成≥3个周期化疗患者中,51例出现PSA进展,中位PSA-PFS时间11个月,疼痛NRS由5.6分降至4.4分,骨痛缓解率48.6%(35/72)。亚组分析结果显示,mHSPC组PSA-PFS与年龄、化疗前PSA水平、Gleason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mCRPC组PSA-PFS与化疗前PSA水平存在明显相关性(P=0.026),与年龄、Gleason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安全性方面,mHSPC组17例(17.5%)出现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27例(27.8%)出现恶心、呕吐,25例(25.8%)出现乏力;mCRPC组24例(22.4%)出现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34例(31.8%)出现恶心、呕吐,26例(24.3%)出现乏力。其他不良反应如过敏(各有2例)、肢端麻木(2例和4例)均有发生但比例较小。结论多西他赛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对转移性前列腺癌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多西他赛 化疗 内分泌治疗 转移性前列腺癌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参数磁共振(mpMRI)联合68G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 PET/CT诊断的高度可疑前列腺癌患者免穿刺行根治性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单臂临床前瞻性研究。2019年3月至2022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标准:①身体一般状况良好,年龄≤80岁,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1分;②mpMRI和68Ga-PSMA PET/CT结果提示高度可疑局限性前列腺癌,无远处淋巴结、骨骼、内脏转移。排除标准:①明显心肺功能异常或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②检查结果提示可疑远处转移病灶;③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患者及家属充分理解手术风险和术后病理可能后,行免穿刺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以最终病理结果为参照,评估mpMRI联合68Ga-PSMA PET/CT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性。按68Ga-PSMA 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将患者分为低SUVmax组(SUVmax<10)和高SUVmax组(SUVmax≥10),比较两组的切缘、精囊侵犯、pT分期和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SUP)分级分组情况。比较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CsPCa)组和非CsPCa组[无临床意义前列腺癌(cisPCa)+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变(HGPIN)]的基线特征。分析CsPCa组中,不同pT分期、ISUP分级分组和危险度亚组中基线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前列腺体积、SUVmax、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1例患者。中位年龄68(48~79)岁。中位体质指数25.6(21.9~31.4)kg/m2。中位PSA 23.5(5.6~94.7)ng/ml,中位前列腺体积37.6(16.2~127.9)ml,中位PSA密度(PSAD)0.56(0.11~2.86)ng/ml2。mpMRI的PI-RADS评分4分15例,5分16例。68Ga-PSMA PET/CT的中位SUVmax13.3(4.6~36.7)。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术后中位住院时间5(4~7)d。围手术期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6个月内均恢复尿控。术后病理结果提示HGPIN 1例(3.2%);前列腺腺癌30例(96.8%),其中CsPCa 26例(86.7%),cisPCa 4例(13.3%)。30例前列腺癌患者中,T2期11例(36.7%),T3期19例(63.3%);ISUP分级分组1组4例(13.3%),2组7例(23.3%),3组7例(23.3%),≥4组12例(40.0%);低危2例(6.7%),中危3例(10.0%),高危25例(83.3%);切缘阳性12例(40.0%)。18例(前列腺癌17例,HGPIN 1例)同时行标准淋巴结清扫术,共清扫淋巴结62枚,均为阴性。mpMRI联合68Ga-PSMA PET/CT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率为96.8%(30/31)。30例前列腺癌患者中,高SUVmax组22例,低SUVmax组8例。高SUVmax组中ISUP分级分组1、2、3、≥4组者分别为0、6、5、11例,低SUVmax组中分别为4、1、2、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高SUVmax组和低SUVmax组切缘阳性分别为12例和1例(P=0.092);精囊侵犯分别为4例和2例(P=0.680);pT2、pT3期分别为6例和5例、16例和3例(P=0.07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sPCa组26例中,PI-RADS评分4分10例(38.5%),5分16例(61.5%);中位SUVmax14.3(6.1~36.7)。CsPCa组和非CsPCa组的前列腺体积中位值分别为34.3 ml和73.0 ml(P=0.006),PSAD中位值分别为0.70 ng/ml2和0.13 ng/ml2(P=0.001),PI-RADS评分5分者分别为16例和0例(P=0.018),SUVmax中位值分别为14.3和6.1(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结果显示,CsPCa组SUVmax在不同pT分期(T2期与T3期:25.5与13.9)、ISUP分级分组(2、3、4组:15.4与14.4与14.0)和危险分层中(中危与高危:9.7与14.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MRI联合68Ga-PSMA PET/CT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性较高。对于综合诊断结果提示高度可疑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免穿刺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较安全,在充分沟通的前提下可尝试开展。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免穿刺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两例凝血因子Ⅺ(coagulation factor Ⅺ,FⅪ)缺乏症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及突变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检测两例患者凝血功能及凝血因子水平明确临床表型,用PCR法扩增其F11片段并送检测序,筛选突变位点。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研究突变对FⅪ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例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88.1 s、FⅪ活性(FⅪ activity,FⅪ:C)1.1%,例2 APTT 107.1s、FⅪ:C 3.8%,两例患者均确诊为FⅪ缺乏症。例1经TA质粒克隆测序发现F11基因存在复合杂合变异g.1305-1G>A和g.1325delT,且位于不同的DNA单链上。例2 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发现存在复合杂合错义突变g.1124A>G和g.1550C>G。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发现突变基因对FⅪ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产生较大影响。结论本研究中发现的F11基因g.1305-1G>A与g.1325delT复合杂合变异和g.1124A>G与g.1550C>G复合杂合错义突变,可能分别是两例FⅪ缺乏患者的分子发病机制。

  • 标签: 凝血因子Ⅺ缺乏症 基因突变 分子机制
  • 简介:摘要60岁男性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深部胸骨伤口感染,行载抗生素骨水泥联合低负压吸引治疗术。手术分2期进行,Ⅰ期:彻底清创,使用载抗生素骨水泥固定填充创面,同时低负压吸引,创面愈合良好。Ⅱ期:Ⅰ期术后6周拆除骨水泥,彻底清创后缝合切口。术后30天创面完全愈合。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基于组织工程技术修复节段性气管缺损领域出现了大量新的支架材料、制备技术和构建理念,丰富了组织工程气管的临床转化前景。脱细胞、三维打印、静电纺丝和细胞膜片等技术使组织工程气管软骨化日趋稳定成熟,上皮细胞种植或上皮细胞膜片移植加速了组织工程气管的上皮化进程,血供丰富的肌肉筋膜等组织的包裹联合带血管蒂移植修复策略的可靠性也获得了证实。如何整合上述方案,同时实现组织工程气管软骨、上皮及血管组织再生,以期最终实现节段性气管功能重建,尚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气管 组织工程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are-bolus技术不同监测层面在显示子宫内膜下强化带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69位受试者,将受试者随机分为A、B两组,使用Care-bolus技术,行盆腔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扫描。A组受试者监测腹主动脉,B组受试者监测髂内动脉。扫描完成后再根据子宫有无病灶将A、B两组分为A1、A2和B1、B2四组。评估各组数据内膜下强化带(sub endometrial enhancement,SEE)显示情况并计算显示率,测量SEE和邻近正常肌层信号值。采用卡方检验定性评估各组SEE显示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定量比较各组SEE与肌层的强化差异。结果B组显示率整体比A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显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EE信号值均比肌层高,且A组整体比B组强化差异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7,P<0.05);同时有病灶组A2比B2的强化差异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1,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CE-MRI扫描时使用Care-bolus技术能很好地显示内膜下强化带;且监测腹主动脉比髂内动脉更优。

  • 标签: 子宫 内膜下强化带 实时监测技术 动态对比增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精神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质量的影响因素,为促进精神科专科培训的带教质量提供依据。方法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首先对上海某三甲精神卫生专科医院的专培医师及其带教教师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获得第一手资料,并使用NVivo 11.0进行质性编码和归纳,提炼出相关概念。再将质性研究结果编撰成问卷《专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带教影响因素的调查》,以此对历届专培医师和带教教师进行调查分析。采用SPSS 23.0进行非参数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结果①教师的带教能力、专科医师工作和学习的态度、教师的带教积极性是带教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专科医师认可度分别为89.5%、57.9%、55.3%,带教教师认可度分别为68.4%、66.7%、52.6%。②带教教师的态度、带教教师平时工作的繁忙程度、政策导向是带教积极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专科医师认可度分别为68.4%、57.9%、47.7%,带教教师认可度分别为68.4%、59.6%、47.4%。③带教教师教学知识和技能的储备、带教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储备、带教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学习和探索是带教教师带教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专科医师认可度分别为89.5%、81.6%、57.9%,带教教师认可度分别为82.5%、82.5%、68.4%。结论①在医学教育的早期应重视教学态度的培养;②在临床上应对带教教师的工作量进行合理分配;③兼顾教师教学和专业双重能力的培养。

  • 标签: 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师资管理 带教质量
  • 简介:摘要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ODY)是一类特殊类型糖尿病,迄今已报道有14种MODY类型,约占糖尿病患者人数的1%~5%。MODY发病常常较为隐匿,临床上时常被漏诊。随着对MODY临床特点认识的深入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MODY患者被早期发现和诊断。本共识旨在帮助MODY患者早期发现、正确诊断和精准治疗,推动MODY的规范化筛查与诊治。

  • 标签: 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 筛查 诊治 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