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儒家“君子人格”从古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已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儒家“君子人格”蕴含的丰富思想对培养大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社会心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儒家“君子人格”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析当前大学生社会心态中儒家“君子人格”缺失的表现及成因,并就如何通过儒家“君子人格”培养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的路径进行了思考。

  • 标签: 儒家“君子人格” 大学生 健康社会心态
  • 简介:个体“功利”的实现与公共利益的要求必然造成两者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发展就会导致“义利之辨”。“义利之辨”在强调“义”(公共利益)的同时却忽略个体“功利”的价值与认知。当“功利”再次成为现代中国思想意识关注的焦点时.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功利”思想更是被绑架在“义利之辨”中的“义”中,不但扭曲了“功利”的源始意义,而且也影响到“义”在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如何理解“功利”和处置“功利”在当前所面临的尴尬局面,从文化的角度来说是摆在当今中国重要的社会课题。

  • 标签: 功利 哲学 张力 维度
  • 简介:在对大学生自杀预防模式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并提出时策。以大学生自杀是可预防的为立论基础,分析自杀预防现状,批判性借鉴传统自杀研究方法,综合大学生个体特征、生活史环境变量,通过对大学生自杀原因和自杀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探索大学生自杀发生机制,由此提出高校全员参与自杀预防模式的研究思路。并强调大学生自杀预防与自杀干预的区别,从而在预防模式构建方面区别于自杀干预模式。

  • 标签: 大学生 自杀预防 自杀干预 模式
  • 简介:从青少年危害自己或他人生命的事件中,可以看出当前学校教育对生命观教育的严重缺乏.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两课",有必要进行大学生生命观教育问题的研究.通过生命观教育内容的初步构建及应用,引导大学生思考生与死的生命课题,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命的失落与痛苦,确认生命的意义,热爱生命,积极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从而有利于全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 标签: 大学生生命 生命观 思想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