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北魏迁都伊始,洛阳城建里之制未备,迁至洛阳的官僚贵族家庭的居住比较随意。如杨椿为弘农杨氏家族创居景宁的情况即是如此。后来随着门阀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的确立,官僚贵族在居住问题上开始更多地考虑到身份地位,居住地的选址是否吉利也被考虑进来了。

  • 标签: 北魏 洛阳市 门阀制度 封建等级制度
  • 简介:一、《隋书·礼仪志七》所载北周禁卫武官制度。《隋书》卷12《礼仪志七》载“後周警卫之制”,比较全面地记述了北周禁卫武官制度,是迄今为止认识北周禁卫武官制度最系统最权威的资料。兹先将有关记载引述如下,然後再作分析讨论。其文略云

  • 标签: 六官体制 北周 禁卫武官制度 中国 政治制度 历史渊源
  • 简介:隋朝禁卫军十二府之列的左、右领左右府,各置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领千牛备身、备身左右各十二人,备身六十人,其基本职能是"掌侍卫左右,供御兵帐",在禁卫武官制度中处于关键地位。隋炀帝大业三年改制,改左、右领左右府为左、右备身府,与十二卫及左、右监门府共同构成禁卫军十六府。左、右备身府各置备身郎将一人、直斋二人,领千牛左右、司射左右各十六人。隋朝领左右、备身府制度源于东魏北齐,东魏北齐领军府统领左右府,其长官为领左右将军,领千牛备身及左右备身、刀剑备身、备身三个系列的禁卫武官。其制最早可追溯到北魏孝明帝中叶元叉专政之初出现的领左右及千牛备身诸职。大业九年隋朝开始招募骁果,设折冲郎将、果毅郎将为长、贰官"掌领骁果",并置左、右雄武府,以雄武郎将、武勇郎将为长、贰官领骁果府兵,而在现实中统率骁果的将领并不都是折冲、果毅、雄武、武勇郎将。骁果的征募及相关军将的设置,是在隋末大规模战争中府兵大量减员且无法继续从民间征发的情况下,隋炀帝采取的征集兵员特别是保障禁卫兵力的措施,是禁卫武官制度一次局部性变革,是对府兵制和禁卫军十六府制度的补充。

  • 标签: 隋朝 府兵制 领左右 备身 骁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