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通过开展门诊护理管理对于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实际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常规门诊护理,观察组联合应用门诊护理管理。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观察组为0.00%,对照组为6.67%,P<0.05;护理服务满意度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100.00%、对照组88.89%,P<0.05。结论:通过积极开展门诊护理管理能够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并提升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

  • 标签: 门诊 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锐器伤的危害性与控制对策.方法分析2013年度手术室锐器伤发生情况,制定相应的控制对策.并在2014年度手术室工作中实施相应的控制对策.对比两个年度手术室锐器伤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发现,2013年手术室锐器伤发生率为70.00%,2014年手术室锐器伤发生率为13.64%.2014年度手术室锐器伤发生率明显低于2013年度,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室锐器伤可导致护理人员发生血液传播性疾病感染的风险,通过有效的控制对策可大大降低手术室锐器伤的发生.关键词手术室;锐器伤;危害性;控制对策HarmandControlCountermeasuresofsharpinjuryintheoperationroom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harmfulnessandcontrolmeasuresofsharpinjuryintheoperationroom.MethodsChoose2013annualoperationroominGjuryanalysisasresearchobject,formulatethecorrespondingcontrolmeasures.Andimplementthecorrespondingcontrolmeasuresintheoperationroomofthe2014year.Comparedthetwoannualdifferencesintheincidenceofsharpinjuriesinoperationroom.ResultsAfterthedatastatisticsfoundthat2013operationroomsharpinjuryincidenceratewas70%in2014,theoperationroomincidenceofsharpinjurywas13.64%.Theincidenceof2014sharpinjuryinoperatingroomratewassignificantlylowerintheyear2013,withsignificantstatisticaldifference(P<0.05).ConclusionsurgeryofsharpinstrumentinjurycanleadtotheoccurGrenceoftheriskofinfectionwithbloodbornediseasesnursingpersonnel,throughtheeffectivecontrolmeasurescangreatlyreducetheincidenceofsharpinjuryinoperatiKnegyrwooormds.operationroom;injuries;hazards;controlmeasures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743-01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结合光遗传学和生理功能反馈控制的研究进展,利用PPDP(preview,presentation,demonstration,promotion)教学法讲授生理功能的神经调节,开展生理创新实验活动。该项活动旨在使学员掌握新的生理学自主学习方法,拓宽其视野,提升其学习生理学的兴趣,最终促进生理学理论教学的效果。在此,研究者从设计理念、教授对象与教学力量、教学设计、教学体会四个方面进行了闭环控制光遗传学创新实验教学的实践总结,尝试探索提高学员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提升生理学教学质量的新经验。

  • 标签: 生理学 创新教育 光遗传学 反馈 神经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节护理应用于基层医院病房管理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基层医院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奇偶分组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实施细节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风险因素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风险因素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基层医院患者细节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风险因素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建议应用并予以推广。

  • 标签: 基层医院 细节护理 感染风险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与风险预警控制体系在预防老年患者不良事件发生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本院收治的100 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选取2022年1~1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护理安全管理与风险预警控制体系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实施护理安全管理与风险预警控制体系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护理安全管理与风险预警控制体系管理应用于老年患者,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风险评估识别处理能力,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老年 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风险预警控制体系 护理质量 不良事件
  • 作者: 张洁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 上海 200011)   【摘 要】目的:探究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之间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取96例,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性原则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个4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饮食行为以及血糖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饮食行为以及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促进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结构合理化,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馈控制联合4F管理在半月板运动性损伤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南京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半月板运动性损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4F管理,进行全天候、全过程、全系统、全方位护理服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前馈控制护理模式。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而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馈控制联合4F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半月板运动性损伤患者的焦虑情绪,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康复护理 焦虑 膝关节功能 半月板运动性损伤 4F管理 前馈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酒精使用障碍(AUD)者静息状态下脑默认网络(DMN)和执行控制网络(ECN)动态功能连接的改变。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纳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AUD患者23例(AUD组),以及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利手等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4名(HC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密歇根酒精中毒筛查试验(MAST)认知及酒精依赖程度评分,并进行T1WI-3D结构像及静息态功能MRI(rs-fMRI)扫描,采用组空间独立成分分析(ICA),选取DMN及ECN独立成分,然后通过滑动窗和聚类方法获得DMN及ECN功能连接的动态变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差异,将参数值与MMSE、MAST评分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相比于HC组,静态功能连接分析显示AUD组DMN中楔前叶和后扣带回功能连接增强(P=0.016,t=2.496),动态功能连接分析显示DMN和ECN功能连接显示出4类不同的脑活动状态,AUD组state1占比增加约6.81%,state2占比减少约6.83%,state3和state4相对稳定,state1状态下,AUD组DMN内部功能连接增强,同时DMN和ECN间功能连接以增强为主;state2状态下,ECN内部功能连接增强,DMN和ECN间连接以减弱为主;AUD组state2状态平均持续时间与MAST评分呈负相关(r=-0.433,P=0.039)。结论AUD者脑DMN和ECN动态功能连接模式发生改变,动态功能连接能揭露大脑活动的瞬时变化,可为发现AUD深层次脑活动变化提供一定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酒精相关性障碍 磁共振成像 默认网络 执行控制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根因分析法联合品管圈管理对精神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威海市立第三医院精神科住院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区组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106例和对照组94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行根因分析法联合品管圈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感染情况及生活质量差异,并分析院内感染影响因素。结果干预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5.66%(6/106),对照组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22.34%(21/94)(χ2=11.870,P<0.05),且实验组干预1、2、3个月的发生率分别为2.83%、1.89%、0.94%,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8.51%、7.45%、6.38%。实验组简明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情感职能、活力及总体健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抗菌药的使用、抗精神药物的使用及管理方式均为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OR=5.223、19.151、8.138、3.456,P<0.05)。结论根因分析法联合品管圈管理可有效降低精神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加强抗菌药物、抗精神药物及院内管理有助于院内感染发生率降低。

  • 标签: 院内感染 根因分析法 品管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