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人类人口不断增加的大环境下,工业污水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也随之不断增加,这使得原本资源有限的淡水资源日益短缺,因此人类迫切需要找到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目前膜生物反应器理论研究已经步入相对成熟的阶段,膜生物反应器指的是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系统,他能够对当前污水进行处理,本文针对膜生物反应器,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膜污染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了解到膜生物反应器在实际运行当中的膜污染问题,本文还对污染形成的过程以及有效措施进行了阐述,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膜污染的防治起到促进作用。

  • 标签: 膜生物反应器 膜污染 污水处理 现状 研究
  • 作者: 章鸿 张平 李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30
  • 出处:《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南京医科大学姑苏学院骨科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骨科 215000,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中心 43007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手外科,武汉 430022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离体猪后足屈肌腱修复模型评估一种新型内置式肌腱连接修复肌腱效果。方法用猪后足趾深屈肌腱模型,对于同一猪后足的第2、3趾分别采用内置可吸收连接(实验组)或双津下法(对照组)予以缝合,采用Instron5848微观力学实验系统记录和分析2 mm间距形成时拉力负荷、屈服点负荷、最大抗拉负荷、修复刚度。对于取材自同一猪后足的第2、3趾测试差值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内置连接法抗拉强度显著高于双津下法,其中2 mm间距形成负荷差值为(17.93±8.66) N(t=7.169,P<0.01),屈服点负荷差值为(12.73±6.66) N(t=6.148,P<0.01),最大抗拉负荷差值为(22.06±12.43) 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22,P<0.01)。结论这种内置式连接法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新型肌腱修复技术,为早期主动功能锻炼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有望减轻肌腱粘连。

  • 标签: 肌腱修复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电力变压普遍地应用于电力资源的运输环节,能基于输送地的需求区别提供相应的电力资源,有效地满足社会各行业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同时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

  • 标签: 电力变压器 高压试验 故障处理
  • 作者: 张平 孙晓敏 张国萍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7
  • 机构:(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上海,200062)
  • 简介:[摘要]介绍一种新型输液防脱落装置的设计与使用方法。以一次性输液原有结构为基础,在输液袋末端与输液针头末端增加一个新型防脱落装置-输液安全扣。此装置为密闭式卡扣式结构。针头插入输液袋瓶塞后,打开输液安全扣,将输液袋末端与输液针头末端嵌入卡扣,可确保输液针头不会脱落。输液结束后,可打开输液安全扣,顺利拔出针头。加配此装置,可避免在输液过程中一次性输液针头意外脱落的情况。新型输液防脱落装置操作简单,使用便捷能够有效防止输液过程中输液的脱落,降低患者伤害,减少感染发生,减少药液污染,避免针刺伤,确保患者输液安全,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以及节省治疗成本等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输液器 护理安全 针头脱落 护理创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中风偏瘫患肢上肢痉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运动疗法治疗,治疗组加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每例患者在入组和病程3个月时分别测定腕背伸时主动关节活动范围(AROM)和用改良Ashworth痉挛等级评定对患侧上肢痉挛程度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有助于改善偏瘫患者上肢痉挛。

  • 标签: 肌电生物反馈 中风偏瘫 上肢痉挛
  • 简介:摘要变频在现代电厂中广泛应用,对节能降耗起到良好效果。为了确定变频节能效果,有必要对高压电机变频在同样工况下工频、变频运行情况下功耗进行对比测试变频节电率,为变频运行维护、性能评估提供支撑。

  • 标签: 变频器 工频 变频 节电率
  • 简介:【摘要】: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发病隐匿,可发生在运动症状发生前 2年内。从诊断帕金森病到帕金森病痴呆的中位时间为 12.1年。筛选合适的生物标志物早期诊断对预防和延缓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最理想的生物标志物是外周血液,具有易采集、易检测、可重复的特性。本文梳理了部分外周血液中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综述如下。

  • 标签: 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血液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发病隐匿,可发生在运动症状发生前 2年内。从诊断帕金森病到帕金森病痴呆的中位时间为 12.1年。筛选合适的生物标志物早期诊断对预防和延缓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最理想的生物标志物是外周血液,具有易采集、易检测、可重复的特性。本文梳理了部分外周血液中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综述如下。

  • 标签: 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血液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联合脑电生物反馈用于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诊治的78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与观察组(39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融入心理护理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抑郁程度及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抑郁症的患者除过用传统西药治疗外,再加入心理护理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利于抑郁程度减轻及睡眠质量提升,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脑电生物反馈 抑郁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之中给予生物反馈治疗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生物反馈治疗护理)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给予生物反馈治疗护理有利于改善其睡眠质量,临床效果理想。

  • 标签: 生物反馈 护理 常规药物 精神分裂症 睡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呼吸训练与缩唇呼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中的排痰效果。方法于2018年3月至5月因急性加重住院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和比较呼吸训练和缩唇呼气的排痰效果。结果呼吸训练和缩唇呼气干预期间,2组痰液总量和纯痰液容量均比干预前的显著增多(呼吸训练组:P值均<0.01;缩唇呼气组:P值均<0.05),其中呼吸训练增加痰液总量比缩唇呼气更显著(P<0.05);呼吸训练组的痰液水成分容量/痰液总量比值比干预前明显增加(P<0.01),呼吸训练组的咳嗽难度和痰液性状均比干预前的明显改善(P值均<0.05),呼吸训练组的痰黏稠度较干预前提高(P<0.05),而缩唇呼气的咳嗽难度、痰液性状和痰黏稠度没有改变;排痰干预后期,2组痰液总量和纯痰液容量均低于干预前期的,2组痰黏稠度均比干预前期增加,其中呼吸训练组的效果更显著,但咳嗽难度和痰液性状均比干预前期和干预期的明显改善;2组干预期和干预后期,BORG评分和外周氧饱和度均较干预前改善。结论呼吸训练与缩唇呼气均能帮助AECOPD患者排痰,呼吸训练更能促进痰水化、改善痰性状和加快排痰。

  • 标签: 呼吸训练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排痰 缩唇呼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采用生物反馈治疗精神分裂症同期实施全面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诊治的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1例)。两组均接受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除此之外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入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的阳性及阴性症状评分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生物反馈治疗与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生物反馈治疗 精神分裂症 全面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以及白细胞计数水平联合检测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间选择我院就诊的64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病因为依据分为细菌组和非细菌组,每组各32例,对所有患儿行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及白细胞计数水平监测,对比各项检测指标以及阳性率。结果 与非细菌组相比,细菌组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以及白细胞计数水平更高,联合检测阳性率更高,对比结果显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小儿支气管肺炎 超敏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 白细胞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