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前期建立的尿液常规智能审核规则(含复检规则和人工审核规则,简称智能规则)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验证及改进研究,以提高智能规则的临床适用性。方法智能规则的验证与改进,共收集2019年3月至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烟台毓璜顶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以及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等6家医院门诊或住院患者尿液标本31 456份,其中3 105份标本以镜检结果及人工审核为参考用于智能规则的验证与调整,28 351份标本以100%人工审核为参考用于改进后的智能规则临床适用性的验证。结果原发布智能规则中的人工审核规则存在8.59%(202/2 352)的无效审核率以及8.84%(208/2 352)的无效拦截率,复检规则的假阴性率和复检率与前期结果相似。依据大数据深度分析结果和8家医院(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技术骨干的讨论,增加了1条复检规则和4条人工审核规则、删除了2条人工审核规则,并对人工审核标准进行了统一,形成了改进后的智能规则。其中,复检规则的假阳性率、假阴性率(漏诊率)及复检率没有明显变化,分别为14.72%(457/3 105)、4.06%(126/3 105)及24.73%(768/3 105);人工审核规则的无效审核率、无效拦截率均降到0;智能规则的人工审核率、自动审核通过率分别为50.89%(1 580/3 105)、49.11%(1 525/3 105)。智能规则的大样本验证结果与之相一致。结论多中心大样本验证显示改进后的智能规则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性。

  • 标签: 尿分析 诊断试验,常规 人工智能 质量改进 多中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Coats病伴中心凹下纤维化结节患眼的黄斑区微血管异常改变。方法横断面研究。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7月30日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检查确诊的Coats病伴或不伴中心凹下纤维化结节患者45例45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0例40只眼,女性5例5只眼;年龄均<21岁。根据是否存在中心凹下纤维结节,将患者分为伴中心凹下纤维结节、不伴中心凹下纤维结节(黄斑水肿或渗出),并据此分为纤维化组、非纤维化组,分别为26例26只眼、19例19只眼。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仪对患者双眼黄斑区3 mm×3 mm或6 mm×6 mm范围进行扫描,设备自带软件自动处理图像。观察中心凹无血管区(FAZ)是否存在FAZ边缘吻合血管拱环断裂、异常微血管分支(AMB)。结果纤维化组26只眼均可见自中心凹旁视网膜毛细血管网发出的AMB,长入并破坏FAZ边缘吻合血管拱环的完整性;AMB呈交错缠绕状,纡曲扩张。B扫描像可见中心凹下纤维结节内血流信号,其中血流信号横贯于内层视网膜和纤维结节之间23只眼(88.46%,23/26)。非纤维化组患眼血管异常均表现为毛细血管纡曲扩张及缺损,未见FAZ吻合血管拱环断裂、AMB。结论Coats病伴中心凹下纤维结节时,交错紊乱及纡曲扩张的AMB自中心凹旁血管网发出,长入并破坏FAZ边缘吻合血管拱环的完整性,并向下纵向生长至纤维结节内。

  • 标签: 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症 中心凹下纤维结节 黄斑区微血管异常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局部血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脊液乳糜在新生儿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中极少见,若发现不及时,易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病死率高。本文报道1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发生脑脊液乳糜患儿,拔除导管、积极抗感染治疗后好转。

  • 标签: 婴儿,早产 导管插入术,外周 脑脊液 乳糜 乳糜胸
  • 简介:摘要目的提出基于证据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单位性质改革的决策建议,完善现有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方法本研究系统梳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承担的职能,采用结构化决策分析框架,从保障职能实现的角度,提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单位性质改革的3种备选方案及15个评价指标,并梳理其利弊;编制意向收集表,于2020年4月10至20日面向47位专家代表收集信息,通过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从备选方案中识别最佳决策。结果47位专家代表对备选方案进行排序赋分。根据相应权重汇总得分,结果显示方案1(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性质的机构)得分最高(58.22分)。结论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改革为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性质的机构为最佳决策。

  • 标签: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单位性质 结构化决策分析 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