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作者: 巩莹慧 金时 张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肿瘤研究与临床》 2021年第01期
  • 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哈尔滨 150081,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肿瘤内科,深圳 518000
  • 简介:摘要肺癌目前全面进入免疫治疗新时代,但是单一的一种免疫疗法仍无法满足免疫微环境的复杂状况,不同免疫联合方案成为克服免疫耐药的有效手段。-睾丸抗原(CTA)是一种几乎只在恶性肿瘤中表达的特异性极高的肿瘤抗原,能够产生强大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是新型免疫治疗中很有希望的靶点。文章就CTA在肺癌中的表达、功能和免疫治疗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肺肿瘤 癌-睾丸抗原 免疫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 食管 患者进行 优质护理 ,对患者自我管理和健康状况造成的影响分析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将 2018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该时段数据库登记资料有效的 86 例 食管 患者作为试验样本,所有患者选择胸腔镜手术方案,根据患者个体资料进行随机两组均分 , 单组样本量设置为 43 。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进行配合,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指标进行记录,分析组间差异。 结果: 在本次实验结果中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各项康复指标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优, 实验组 患者的康复质量良好 ,数据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在开展 食管 患者的护理工作时,将优质护理支持应用于其中,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康复质量,使患者的术后恢复更为快速,具有较高的可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食管癌 优质护理 早期应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对尖锐湿疣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收集56例尖锐湿疣患者ALA-PDT治疗前及第1次治疗后1周皮损各1份,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尖锐湿疣组织角质形成细胞中VEGF及PCNA的表达情况。分别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分析治疗前后VEGF与PCNA蛋白表达率和表达强度的差异,采用Spearman分析检验VEGF及PCNA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ALA-PDT治疗前尖锐湿疣组织角质形成细胞中VEGF和PCNA表达率分别为71.43%(40/56)、73.21%(41/56),治疗后分别为44.64%(25/56)、41.07%(23/46)。治疗前后VEGF和PCNA的表达率(χ2值分别为8.25、11.81,均P < 0.05)及表达强度(H值分别为11.29、12.22,均P <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LA-PDT治疗前后尖锐湿疣组织VEGF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202、0.273,均P < 0.05)。结论ALA-PDT治疗后尖锐湿疣组织中VEGF和PCNA表达下降,这可能是其治疗尖锐湿疣的作用机制之一。

  • 标签: 尖锐湿疣 光动力疗法 氨基酮戊酸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增殖细胞核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就宫颈早期筛查中健康知识护理宣教的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为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适龄妇女,于宫颈早期筛查中落实健康知识护理宣教。结果:相应护理干预落实后,进一步促进了受检者宫颈早期筛查健康知识知晓评分的提高,减轻了其紧张等不良心理,筛查顺利有效展开。结论:在宫颈早期筛查中,健康知识护理宣教的应用价值明显,有利于提高受检者的依从性,生活中积极预防。

  • 标签: 宫颈癌 早期筛查 健康知识 护理宣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底肌功能锻炼在宫颈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63例行宫颈根治术术后3个月存在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81例)与对照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指导。采用膀胱功能评估量表(MHU)、宫颈患者治疗评价量表(FACT-CX)比较两组患者的膀胱功能及生命质量。结果试验组宫颈术后患者干预后的MHU总分及尿急、夜间排尿频率、压力性尿失禁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宫颈术后患者干预后的FACT-CX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功能锻炼不仅可改善宫颈术后患者的膀胱功能,还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宫颈肿瘤 盆底肌功能锻炼 膀胱功能 生命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食管切除食管胃吻合术中T形吻合与圆形吻合的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食管切除食管胃T形吻合与圆形吻合的比较研究,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2月1日,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1篇文献共纳入987例食管手术患者,其中T形吻合组551例,圆形吻合组43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比较于圆形吻合组,T形吻合组的吻合口瘘[OR(95%CI)=0.48(0.27~0.87),P=0.015],吻合口狭窄[OR(95%CI)=0.14(0.08~0.23),P<0.001]及胃食管反流[OR(95%CI)=0.54(0.35~0.84),P=0.006]的发生风险较低。结论食管手术使用T形吻合方式可以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

  • 标签: 食管癌 食管胃吻合 T形吻合 圆形吻合 安全性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轻上尿路尿路上皮(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TU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9月至2019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肾-输尿管根治术治疗的839例UTU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年龄55岁为界分为年轻组(<55岁,107例)和中老年组(≥55岁,732例)。经倾向评分匹配校正组间资料平衡后,按1∶1比例对患者进行匹配。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差异。结果年轻组男性患者多于女性(P=0.047),多有吸烟史(P=0.042),年轻组有肾移植病史的患者显著多于中老年组(P<0.01),年轻组以血尿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少于中老年组(P=0.048),更容易因腰部疼痛或常规体检发现占位。年轻组和中老年组患者术后1、3、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77.9%、62.2%、60.2%和85.7%、70.3%、65.0%。无论是组间分析还是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分析,年轻组患者的术后生存情况比中老年组患者短,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组的女性UTUC患者的肿瘤特异性生存期(P=0.034)和无病生存期(P=0.046)显著少于中老年组的女性患者。神经侵犯(肿瘤特异性生存率P=0.002,无病生存率P<0.01)和伴大片坏死(肿瘤特异性生存率P=0.041,无病生存率P=0.001)是年轻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年轻组与中老年组UTUC在性别、有无吸烟史、有无肾移植病史及首发症状上存在较大差异。年轻组的女性UTUC患者术后生存情况比中老年组的女性患者差。临床医师可参考肿瘤有无神经侵犯和伴大片坏死来评估年轻UTUC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肾肿瘤 输尿管肿瘤 预后 年龄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