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酶联免疫吸附法在检验艾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内在我疾控中心的疑似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患者中的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接受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验,以蛋白印迹检测法结果作为诊断HIV抗体阳性的“金标准”,分析该方法与蛋白印迹检测法在HIV抗体阳性诊断中的一致性及诊断价值。结果:蛋白印迹检测法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与ELISA法HIV抗体阳性检出率,数据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良好。结论:在艾滋临床检验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筛查检验技术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灵敏度、准确度较高,可作为HIV感染初期筛查的重要检验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艾滋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法 检验筛查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国2013-2018年手足口病例分离的柯萨奇病毒A组8型(CV-A8)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及对全基因组各编码区进行遗传进化分析。方法对我国不同地区手足口病患者分离的11株CV-A8的全基因组序列,采用Sequencher 5.0、MEGA 7.0等软件对获取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序列比对显示11株CV-A8基因组长度在7 393~7 400 bp之间,与原型株比较,在编码区无碱基插入或缺失,在非编码区存在个别碱基的插入或缺失。11株CV-A8毒株VP1区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8.3%~98.6%和92.6%~99.7%;与CV-A8原型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8.3%~98.2%和92.6%~99.7%。对CV-A8的VP1区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可将CV-A8分为5个基因型:A、B、C、D和E,本研究11株CV-A8分属于C(1株)、D(2株)、E(8株)3个基因型。11株CV-A8毒株全基因组序列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1.3%%~98.8%和95.9%~99.5%,P2区进化树图显示,本研究的8株E基因型CV-A8和CV-A4、CV-A14和CV-A16原型株进化距离最近,P3区进化树图显示,本研究8株E基因型CV-A8和CV-A5、CV-A16、CV-A14和CV-A4进化距离最近。结论本研究中11株CV-A8其衣壳区呈现基因多样性,非衣壳区呈现重组多样性,提示CV-A8正在经历变异动态变化; CV-A8有可能成为手足口的重要病原体,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CV-A8。

  • 标签: 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A组8型 分子进化 重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截至2020年1月31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早期流行动态,估计该疫情的基本再生数(R0)、潜伏期和世代间隔等流行学参数。方法使用威布尔、伽马和对数正态分布拟合从报告病例信息中获取的潜伏期和世代间隔数据的概率分布,采用Akaike信息准则确定最优模型。考虑到疫情还在流行中,应用指数增长模型拟合了2020年1月15-31日的疫情数据,并利用指数增长法、最大似然法和SEIR模型估计R0。结果截至2020年1月26日早期疫情遵循指数增长模式,随后增长趋势有所减缓。平均潜伏期为5.01(95%CI:4.31~5.69)d;平均世代间隔为6.03(95%CI:5.20~6.91)d。3种方法估计的R0分别为3.74(95%CI:3.63~3.87),3.16(95%CI:2.90~3.43)和3.91(95%CI:3.71~4.11)。结论世代间隔和潜伏期都更符合伽马分布,世代间隔均值比潜伏期均值长1.02 d;R0较高,疫情形势较为严峻;1月26日是疫情动态的一个转折点,之后疫情增长趋势有所减缓。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潜伏期 世代间隔 基本再生数
  • 简介:摘要:超声波探伤技术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无损探伤方式之一,其应用具有灵敏度高、穿透性超强、探测速度快、使用便携方便且对人体无损害等一系列优点。超声波探伤在建筑方面的应用中,对于钢材料的穿透能力具有十分大的优势,主要应用与探测厚度较大的钢板和焊缝。准确识别焊接缺陷对焊接后续修复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超声探伤 波形分析
  • 简介:摘要:超声波探伤是利用超声波在介质中遇到界面产生反射的性质及其在传播时产生衰减的规律,来检测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超声波探伤的波形是直接反应探伤结果的重要因素,通过研究各种波形,对探伤缺陷的判断至关重要。

  • 标签: 超声探伤 波形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由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联合乳酸脱氢酶(LDH)得出的新型肺癌免疫治疗预测指标(IOPI)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来自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共5个科室的88例使用PD-1/PD-L1抑制剂的NSCLC患者进行多中心回顾性研究,随访截至2020年7月。收集免疫治疗前的血常规和LDH指标。绘制NLR、LDH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得出NLR、LDH的截断值,根据NLR和LDH的截断值分为低风险IOPI组(0或1个因素)和高风险IOPI组(2个因素),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和生存分析探索IOPI的预测价值。结果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AUC值计算得出NLR截断值为3.4,LDH截断值为185 IU/L。在88例接受免疫治疗的NSCLC患者中,LDH≥185 IU/L组比LDH<185 IU/L组疾病进展风险和死亡风险显著增加(HR=2.48,95% CI:1.30~4.70,P=0.006;HR=3.28,95% CI:1.15~9.33,P=0.026);高风险IOPI组比低风险IOPI组疾病进展风险和死亡风险显著增加(HR=1.95,95%CI:1.08~3.53,P=0.026;HR=3.22,95% CI:1.29~8.06,P=0.012);鳞癌患者比非鳞癌患者死亡风险明显增加(HR=3.12,95% CI:1.17~8.35,P=0.023)。高风险IOPI组比低风险IOPI组的PFS[7.6(8.0)个月比11.2(7.1)个月]及1年的生存率(42.9%比77.7%)低。结论本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IOPI,IOPI可能与NSCLC患者免疫治疗的不良预后相关,有望帮助临床医师筛选出无法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患者。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生物学标记 乳酸脱氢酶类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经济蓬勃发展,建筑行业蓬勃兴起,建筑结构设计方法直接影响着设计成果和房屋结构的演进。然而,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面对严格的要求,包括专业知识、经验和实践素养等多个方面。此外,还需保证建筑结构设计满足安全、经济、美观、便利和适用等多重要求,以优化建筑结构并提升建筑结构建设水平。为了保证建筑结构工程质量,应采取措施确保施工过程安全,预防事故发生。本文总结了建筑结构工程质量缺陷原因,并分析了当前的质量管理状况,提出了防治建筑结构工程质量缺陷的措施,以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 标签: 建筑结构工程 质量缺陷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在无生命物品表面及不同温度下的存活状况。方法以"新型冠状病毒、环境、温度、表面、耐受力、活力、存活、稳定性、灭活、SARS-CoV-2、surface、inanimate、environments、environmental、matrices、factors、conditions、contact、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transmission、stability、persistence、viability、survival、survivability、infectivity、transmission"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学术论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检索日期为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15日。按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文献中数据后采用改良的MINORS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估,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Stata17.0软件进行Begg’s检验和Egger’s检验评估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2019-nCoV在无孔物品(不锈钢、玻璃和塑料)表面的存活能力与在有孔物品表面(布、木板、纸币、棉花、纸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94, P<0.001; Z=17.85, P=0.004; Z=38.20, 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相同条件下,2019-nCoV在纸币与玻璃、塑料表面的存活能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1, P=0.420; Z=1.79, P=0.070)。2019-nCoV在4℃、25℃条件下的半衰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47.49 h, 95%CI: 7.00~87.99, Z=2.30, P=0.020]。2019-nCoV在25℃、35℃条件下的半衰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5.46 h, 95%CI: 0.13~10.78, Z=2.01, P=0.040]。结论相同条件下,2019-nCoV在无孔物品表面的存活时间高于有孔物品表面,温度越高存活时间越短。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表面 温度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开始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给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诊疗、防护、手术与康复带来全新挑战,疫情下均须做出相应调整。老年髋部骨折占骨质疏松性骨折比例超过半数,为更好应对此次疫情,更加规范、有效地保护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家属及医务人员,特制订本专家共识。本共识全面阐述COVID-19疫情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接诊原则、处理策略及医务人员相关防护措施,为规范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诊疗和提升诊疗效果提供参考。

  • 标签: 老年 髋骨折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专家共识
  • 简介: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肺炎的X线征象及误诊原因。方法对12例包括4例误诊为其他疾病的肾移植术后合并巨细胞病毒肺炎患者的X线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例巨细胞病毒肺炎患者,2例无明显肺部改变,其余10例X线改变早期为两肺野纹理增强、模糊不清、呈毛玻璃样密度增高。其中,4例肺内出现小结节病灶,2例肺内散在分布斑片样病灶。对12例巨细胞病毒肺炎患者追踪观察,7例患者发病后2d-7d肺内不同程度出现新斑片样病灶。4例患者早期X线误诊为肺间质水肿、粟粒性肺结核,肺霉菌以及肺部感染各1例。本组X线误诊率为33%。结论肾移植术后患者早期出现上述肺部改变,应综合分析并考虑巨细胞病毒肺炎的可能。

  • 标签: 肾移植 巨细胞病毒肺炎 肺结核 肺炎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为原料制备抗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灭活血浆的工艺及其质量标准。方法采集2020年1—3月期间中国武汉441人份COVID-19康复者捐献的恢复期血浆,开展2019-nCoV、HIV和梅毒螺旋体等病原体的筛查,进行亚甲蓝光照灭活,并通过检测蛋白含量、抗2019-nCoV抗体、凝血因子Ⅷ活性等,判断亚甲蓝光照灭活对血浆的影响并建立质量标准。结果亚甲蓝光照灭活前后灭活血浆的蛋白含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血浆的凝血因子Ⅷ含量≥0.50 IU/ml,抗体滴度未出现明显下降,各项检测结果均符合质量要求。结论确立了以COVID-19康复者恢复期血浆制备抗2019-nCoV灭活血浆的关键质量控制及工艺参数。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亚甲蓝 病毒灭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热力灭活和3种常见化学消毒剂对肠道病毒A组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的灭活效果,为肠道病毒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实验活动后的消毒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分别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消毒剂浓度下,按照不同的作用时间处理一定滴度的EV-A71病毒,将灭活处理后的病毒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中,逐日观察并记录细胞病变效应,最后计算病毒处理液的病毒滴度。结果EV-A71病毒在56 ℃加热灭活30 min后可被有效灭活(灭活对数值>6),在65 ℃加热灭活30 min、70 ℃加热灭活10 min后,无细胞病变效应发生;3种化学消毒剂在一定浓度和作用时间下可以有效灭活EV-A71病毒。结论EV-A71病毒的灭活效果与热力灭活温度、化学消毒剂浓度和处理作用时间等因素有关,对EV-A71的灭活曲线进行研究,有利于在不同灭活环境下灭活条件的选择。

  • 标签: 肠道病毒A组71型 实验室生物安全 公共卫生
  • 作者: 元玫雯 王宏昊 段如菲 徐坤鹏 胡尚英 乔友林 张勇 赵方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北京 100021,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云南省癌症中心妇科,昆明 650118,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质量管理部,大连 116044,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全球健康中心,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6年我国归因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结合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全国人口数及人群归因分值(PAF)计算2016年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及男性和女性人群归因于HPV感染的肿瘤发病数和死亡数。使用Segi's人口计算年龄标化发病率和年龄标化死亡率。结果2016年全国有124 772例(6.32/10万)肿瘤新发病例归因于HPV感染,包括女性肿瘤117 118例,男性肿瘤7 654例。宫颈癌居发病首位,其次为肛门癌、口咽癌、阴茎癌、阴道癌、喉癌、口腔癌和外阴癌。全国归因于HPV感染的肿瘤死亡41 282例(2.03/10万),包括女性37 417例,男性3 865例。死亡数依次为宫颈癌、肛门癌、口咽癌、阴茎癌、喉癌、阴道癌、口腔癌、外阴癌。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快速上升,在50~54岁达高峰,之后大幅下降;非宫颈癌部位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农村地区可归因于HPV感染的肿瘤发病数(57 089例)和死亡数(19 485例)小于城市地区(发病67 683例、死亡21 797例),农村宫颈癌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城市,非宫颈部位肿瘤的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城乡之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中国归因于HPV感染的肿瘤发病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但发病人数占比较大,且发病死亡呈现增高趋势。宫颈癌和男性肛门癌的防控是遏制归因于HPV肿瘤发病和死亡增高趋势的关键。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 简介:摘要A型血友是由FⅧ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使用A型血友供肝进行肝移植,既往罕有报道。本文报告1例轻型A型血友供者肝移植病例,供者未接受预防性凝血因子治疗,受者术中保留脾脏,在新肝植入后发生Ⅷ因子水平降低,术后早期(24 h)即恢复正常,未发生A型血友,为后续此类供者器官捐献提供经验。

  • 标签: 肝移植 血友病 边缘供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T2DM)早期糖尿肾病(DKD)患者尿外泌体微RNA(miRNA)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早期DKD患者60例。将纳入的患者按照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ACR)进行分组,其中30 mg/g<UACR<300 mg/g者纳入DKD组(20例),UACR<30 mg/g的40例T2D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降糖药物治疗组(20例)和达格列净治疗组(DAP组,20例),DKD组和DAP组均用10 mg/d达格列净治疗3个月。另选取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脂等生化指标。计算体质指数(BMI)。运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芯片法测定尿外泌体miRNA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χ²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DAP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体重、BMI、FPG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KD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体重、BMI、HbA1c、FPG、餐后2 h血糖及UACR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传统药物治疗组中5种miRNA(miR-let-7b-5p、miR-21-5p、miR-182-5p、miR-200c-3p和miR-423-5p)表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KD组与传统药物治疗组相比,上述5种miRNA表达亦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KD组治疗后上述5种miRNA的表达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早期DKD患者存在多种尿外泌体miRNA表达的失调,达格列净可下调细胞外泌体miRNA的表达。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达格列净 尿外泌体miRNA
  • 作者: 成拾明 张茂菊 阮坤炜 张勇 陶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11
  • 出处:《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眼科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 442000,湖北省恩施州中心医院眼科 445000,锦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121001(现在十堰市太和医院眼科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 44200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 100020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眼弓形虫(OT)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1年7月至2019年6月于十堰市太和医院眼科及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OT患者12例14只眼纳入研究。患者中,男、女性各为6例7只眼;平均年龄(33.4±12.8)岁;病程7 d~30年。首诊误诊为真菌性眼内炎、病毒性葡萄膜炎及非感染性葡萄膜炎各2例。患者均行BCVA、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眼底彩色照相检查及血清学弓形虫特异性抗体检查。行眼内液检测7例。其中,仅行弓形虫抗体检测1例;Goldmann-witmer系数(GWC)检测6例,同时行PCR检测4例。行FFA检查5例6只眼;OCT检查6例6只眼。行抗弓形虫药物治疗11例。治疗后随访时间1周~39个月。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和治疗预后。结果所有患者血清弓形虫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行眼内液检测7例中,弓形虫IgG抗体阳性1例;GWC> 4者5例,2<GWC<4者1例。同时行PCR检测的4例中,阳性1例(25.0%,1/4 ),为2<GWC<4者。14只眼中,BCVA<0.1、0.1~0.3、>0.3者分别为4、6、4只眼。病灶活动期、晚期分别为12、2只眼。角膜后沉着物伴或不伴前房闪辉或前房细胞6只眼;先天性黄斑缺损1只眼;玻璃体炎3只眼,其中伴多个视网膜色素沉着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分别为2、1只眼;新旧病灶并存合并Kyrieleis动脉炎2只眼。活动期12只眼中,伴不同程度玻璃体炎9只眼(75.0%,9/12 )。单一病灶4只眼;多个病灶10只眼。治疗前后患眼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 )。患者视力预后差的主要原因包括原发病灶累及或靠近黄斑区、误诊及误治。结论OT眼底可呈单病灶或多病灶改变,活动期常伴有玻璃体炎症;原发病灶累及或靠近黄斑区、误诊及误治是患者视力预后差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弓形虫病,眼/诊断 弓形虫病,眼/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养殖业上相较从前有长足进步,集中表现为家畜养殖种类不断增加,数量和规模也有所扩大,在提升我国总体养殖业发展水平的同时更使得各类家畜常见的种类不断增加。在治疗传统家畜常见的过程中,一般采用西医方式来进行治疗,尽管见效较快,但由于西医在治疗上对药物剂量的把控极为严格,很容易使药物剂量过大,对家畜身体健康造成进一步损害。随着我国兽医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中兽医治疗方式开始被广泛运用到家畜常见治疗中,相较于西医治疗家畜常见,中兽医治疗方式在疗效上较好,且对家畜身体损耗较小,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 标签: 家畜 常见病 中兽医 治疗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9年云南省曲靖地区手足口(HFMD)病原学特征。方法采集曲靖地区2019年HFMD患儿的粪便样本,从粪便悬液中直接提取病毒RNA,先用MD91/OL68-1引物扩增肠道病毒(EV)VP4区基因并测序,序列在GenBank确定病毒型别,用各型病毒的相关引物扩增病毒VP1区全序并测序,通过肠道病毒在线定型工具(Enterovirus Genotyping Tool Version 0.1)进行病毒型别初步鉴定,之后计算与原型株的核苷酸相似性并进行基因进化树分析定型。结果470份样本中共检测到62株EV毒株,总阳性检出率为13.19%,其中EV-A组病毒42株(8.94%),EV-B组病毒9株(1.91%),EV-C组病毒11株(2.34%),全为脊灰病毒1型疫苗株(Sabin株),未检测到肠道病毒71型(EV-A71)和EV-D组病毒。检出率较高的病毒依次为柯萨奇病毒A10型(CV-A10,4.47%,21株)、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2.55%,12株)、脊髓灰质炎病毒1型疫苗株(2.34%,11株)和CV-A6(1.70%,8株)。结论2019年云南省曲靖地区儿童HFMD病例的主要病原是CV-A10、CV-A16和CV-A6,未检出EV-A71。与往年国内其他省份相比,曲靖地区2019年HFMD病原体已经发生改变,今后要加强对CV-A10、CV-A16和CV-A6等病原的实验室监测工作。

  • 标签: 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 VP1基因 病原体 监测
  • 简介:摘要11岁3月龄患儿因“发现身材矮小20 d余”就诊于武汉儿童医院。经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确诊为限制型心肌。基因检测结果发现该患儿TPM1基因c.541G>A(p.Glu181Lys)突变,国内外尚无该位点突变的相关报道,为新发突变。患儿入院后予口服卡托普利及螺内酯治疗,1周后出院,电话随访1年患儿暂未诉不适。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