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发生游离壁破裂和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特征,识别发生心脏破裂(CR)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南京鼓楼医院于2013年10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AMI患者,选取28例合并CR的AMI患者为CR组,按照1∶2选择年龄、性别、心肌梗死部位和入院GRACE评分匹配的56例未合并CR的AMI患者为非CR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资料及用药情况。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R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84例患者,其中女性44例(52.4%),平均年龄为(74.32±11.54)岁。CR组中,游离壁破裂16例,室间隔穿孔11例,游离壁破裂合并室间隔穿孔1例。住院期间,CR组21例死亡(75.0%),而非CR组无死亡病例。CR组和非CR组的基线资料基本相似,但较非CR组相比,CR组的脑梗死比例多(39.3%比8.3%),白细胞计数高[(12.30±3.63)×109/L比(10.87±2.35)×109/L],入院时外周收缩压水平低[(116.54±24.84)mmHg比(127.33±22.59)mmHg],室壁瘤的比例高(35.7%比8.3%)。此外,CR组的β受体阻滞剂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使用率均明显低于非CR组(均为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R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既往脑梗死(OR=6.00,95%CI:1.43~25.26,P=0.01)和室壁瘤(OR=7.45,95%CI:1.75~31.71,P<0.01),β受体阻滞剂为独立的保护因素(OR=0.07,95%CI:0.02~0.25,P<0.01)。结论合并CR的AMI患者短期死亡率高,常伴有脑梗死病史、血白细胞升高、室壁瘤和低血压。既往脑梗死和室壁瘤为CR的独立危险因素,而β受体阻滞剂为其独立保护因素。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破裂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工作记忆广度训练对n-back任务的迁移效应及脑机制。方法首先在60例大学生中开展随机对照实验,训练组(n=30)接受自适应性训练,对照组(n=30)接受低难度反复练习,比较两组训练前后2-back任务的差异。接下来在60例接受自适应性训练的大学生中,根据2-back任务改善中位数分为高迁移组(n=30)和低迁移组(n=30),比较两组训练前后全脑激活的差异。结果与训练前比较,训练组训练后2-back任务正确率显著增加(F=21.45,P<0.001),正确率增加量为(0.15±0.18);对照组训练后正确率增加量为(0.03±0.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9,P=0.327)。与低迁移组比较,高迁移组训练后右侧纹状体激活显著增加(校正后P=0.028),纹状体激活变化与2-back任务正确率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084;F=5.21,P=0.025)。结论工作记忆广度训练效果可迁移到n-back任务,纹状体在迁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工作记忆训练 工作记忆广度 n-back fMRI 纹状体 迁移效应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颈部毛母细胞癌影像表现一例。患者男,36岁,CT表现为左侧颈部皮下不规则状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呈中度不均匀强化,呈快进快出型。MRI表现为左侧颈部皮下不规则状软组织肿块,T1WI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其内多发类圆形出血信号,增强扫描呈中度不均匀强化,其内纤维分隔延迟强化。病理诊断为毛母细胞癌。

  • 标签: 毛母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前国内汽动引风机技术的应用还处在摸索阶段,汽动引风机的应用对于机组的影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归纳体系,对于汽动引风机应用所带来的问题还未能全面概括和总结。此次就某电厂汽动引风机在机组运行过程中,机组负荷超320MW时,汽动引风机本身存在的小汽轮机振动大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对相关技术改造后所产生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及所的效果进行总结归纳,希望能够互相交流学习。

  • 标签: 汽动引风机 350MW超临界机组 烟道流场 引风机轴承振动
  • 简介:摘要: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力自动控制技术是在电子网络或计算机网络基础上实现有效传输调配和智能化管理的技术,包含了配电管理系统、计算机系统和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低压配电系统能够有效地实施电力自动控制系统应用。在分析电力自动控制系统低压配电的时候,需要结合实际需求和运行框架,健全相应的操作框架,进一步提升系统运行效率。

  • 标签: 电力自动控制 低压配网 应用
  • 简介:摘要:“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是人尽皆知的谚语,也点出了历史对于人的重要作用。历史课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尤其对于有意向选择人文类专业方向的同学,具有很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但由于历史中的许多知识都来自于古代和过去,同学们对知识的共鸣性不强,在日常生活中较少接触,所以难免显得枯燥无味,但实际上,历史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学习历史能够让学生养成宽阔的视角,看待问题更加全面,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可以说,学好历史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益。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初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从业人士参考。

  • 标签: 初中学生 历史学习 兴趣培养
  • 简介:摘要:培养小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帮助他们在学习数学时主动参与进来,从中获取知识寻求以及探索学习目标,来提高自身能力。小学生成长中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可以有效地学习数学,逐步训练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养成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对数学知识的一种领悟。

  • 标签: 小学数学 自学能力 积极性 良好氛围 合作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 : 探究舒适护理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 选取 2019 年 2 月至 2020 年 2 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 80 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 40 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护理后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表、收缩压和心率。 结果 : 实验 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收缩压和心率的状况均优于对照组 [1] 。( P < 0.0.5 )。

  • 标签: 舒适护理 高血压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力系统发展中需要加强对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目前电力输送中需要加强对技术的应用,促进电力资源的有效利用。电力输送中难免会遇到电力资源的浪费问题,所以电力公司也需要采取技术降低电力资源的浪费。无功电压自动控制技术是一种将电力资源转化的技术,能够提升电力资源的利用率,还能促进电子资源输送的有效率的提升,这对电力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无功电压技术 电力调度自动化 系统设计 实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受急诊护理流程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 2019年 2月到 2020年 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80例,并把他们平均分为两组,每组 40人,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抢救时间。结果:通过收集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不仅抢救时间远远短于对照组患者,抢救后住院时间也远远少于对照组,并且差异明显(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应用急诊护理流程不仅可以缩短抢救时间还可以降低死亡率,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脑梗死 急救效率
  • 简介:摘要呼出气冷凝液(exhaled breath condensate, EBC)生化指标检测是一种反映下呼吸道生化状态的新方法,可用于评价气道炎症和氧化应激程度,又称为生化肺功能。文章总结了临床中常用的EBC收集装置,包括呈规模化的商业化收集装置(如R-Tube、EcoScreen、TURBO-DECCS、ANACON)以及自制的EBC收集装置;EBC常用的检测指标,如NO及其衍生物、花生四烯酸衍生物、H2O2、细胞因子、pH值等;EBC的敏感性与准确性以及EBC收集的影响因素。EBC作为一种非侵入性评价肺功能指标的检测技术,因其无创、简便等优点,有望成为肺功能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为机械通气期间肺功能保护提供新的监测方法。

  • 标签: 呼出气冷凝液 收集装置 炎性反应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 TAPB)与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QLB)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TAPB组和QLB组。术后患者清醒并拔除气管导管后分别行TAPB和QLB,两组均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术中记录手术时间、失血量、补液量、瑞芬太尼消耗量及使用阿托品的患者例数;观察两组冷感觉消失的平面;记录术后0~6 h、6~12 h、12~24 h及24~48 h PCIA按压次数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补液量、瑞芬太尼消耗量及使用阿托品的患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PB组多数患者冷感觉消失的平面在T10~L1 ,QLB组多数患者冷感觉消失的平面在T7~L1;与TAPB组比较,QLB组患者术后0~6 h、6~12 h和12~24 h时段PCIA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术后恶心呕吐、眩晕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 0.05)。结论与TAPB相比,QLB可以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且镇痛持续时间更长。

  • 标签: 结直肠癌 腹腔镜治疗 腹横肌平面阻滞 腰方肌阻滞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 :给排水管道工程是城市经济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正常运转的基础,在市场工程建设中 ,加强给排水管道施工管理对于提高工程整体质量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从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管理出发 ,对其中的技术要点加以分析。

  • 标签: 市政工程 给排水管道 研究
  • 简介:摘要于2019年6月3日至6月19日选取南通市23家二级及以上医院,采用"南通市麻醉科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督查评分表(2019版)"和"南通市麻醉科围术期管控及信息化建设专项督查评分表(2019版)"进行麻醉安全与质控调查。结果显示,医疗质量控制总评分(90.2±1.3)分,总达标率87%:科室设置评分(12.4±0.7)分,达标率100%,87%的医院设有麻醉恢复室,但仅有2家医院开设了麻醉门诊;人员配备评分(15.50±0.23)分,达标率74%,南通市每万人口有麻醉科医师0.67人,麻醉科医师数量与手术间数量比为(1.55±0.10)、麻醉科护士数量与手术间数量比为(0.30±0.04),3家医院没有麻醉科护士;科室管理和制度评分(28.6±0.5)分,达标率91%,87%的医院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落实不到位;医疗技术评分(33.6±0.7)分,达标率83%,35%的医院麻醉科未配备麻醉深度监测仪、肌松监测仪及体温监测仪等设备;围术期管控与信息化建设评分(40.2±1.7)分,总达标率48%,43%的医院未规范开展术后镇痛查房,65%未使用手术麻醉信息系统。综上所述,南通市二级及以上医院麻醉安全与质控现状突出表现为对麻醉安全与质控的认知亟待提高、麻醉科人力资源匮乏和麻醉信息化建设滞后。

  • 标签: 麻醉科,医院 安全管理 质量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 16,CVA16)感染后是否会影响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 m6A)甲基化相关蛋白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16HBE)、ICR乳鼠和SCARB2人源化小鼠中的表达,以及在细胞中的定位。方法病毒分别以感染复数(MOI)=0.1感染16HBE和107 CCID50/ml感染小鼠,Western blot分析甲基转移酶、去甲基化酶和甲基化阅读蛋白的表达变化,免疫荧光观察这些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定位。结果研究结果发现,随着CVA16病毒感染时间的增加,m6A甲基化相关蛋白在细胞中表达水平逐渐下调,在ICR乳鼠和SCARB2小鼠中无明显变化;病毒感染后,m6A甲基化相关蛋白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中重新分布,甚至发生降解。结论CVA16在宿主细胞中复制时可以改变m6A甲基化修饰相关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定位。本研究结果提示m6A修饰可能是肠道病毒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 标签: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 m6A甲基化相关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动脉导管未闭(PDA)经介入封堵治疗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共100例成年PDA患者接受介入封堵治疗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症状、封堵前各项检查结果(主要是超声心动图)。术后通过门诊或电话规律随访至少6个月,获得患者的临床情况及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结果本组100例成人PDA均封堵成功。在介入封堵PDA后即刻,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术前显著下降[封堵后即刻比术前:(37.25±15.93)mmHg比(47.85±23.22)mmHg,t=8.791,P<0.0001;(18.37±9.98)mmHg比(23.04±11.48)mmHg,t=5.702,P<0.0001],在住院期间均未出现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中期疗效,与封堵前比较,超声心动图测量的肺动脉收缩压下降[随访中期比封堵前:(33.72±15.64)mmHg比(42.92±22.28)mmHg,t=6.773,P<0.0001],左室射血分数升高(随访中期比封堵前:57.70%±5.10%比56.09%±6.35%,t=-4.522,P<0.0001),二尖瓣、三尖瓣反流情况改善(Z=-3.411,P=0.001;Z=-4.426,P<0.0001)。结论对于符合介入封堵适应证的成年PDA患者,可通过介入治疗闭合PDA,具有良好的临床获益。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成年人 介入封堵 肺动脉压
  • 简介:摘要脑卒中具有极高致残率,最常见的是运动功能缺损。与正常人相比,脑卒中患者在执行运动任务时的脑电图可表现出一些特征性的改变。本文从任务态脑电和静息态脑电2个方面展开综述,分析了大脑皮质锁相电位运动相关皮质电位(MRCPs)以及大脑皮质非锁相电位事件相关去同步化/同步化电位(ERD/ERS),分别分析其在时域、频域及拓扑分布上的特征,以及传统静息态脑电和功能网络在运动功能评估方面的应用,旨在利用脑电技术从一个新的视角为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治疗及预测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脑卒中 脑电图 运动相关皮质电位 事件相关同步化/去同步化 功能网络 运动功能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