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循证主题的思维导图在胸腔穿刺引流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78例因感染诊断胸腔积液并行胸腔穿刺引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9月—2021年3月的患者设为对照组,2021年5—12月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以循证为基础,采用思维导图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考核评分、自我护理能力、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置管前、置管后24 h、拔管前的健康教育知识考核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循证主题基础上应用思维导图能有效提升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水平及自我护理能力,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循证护理 思维导图 胸腔穿刺引流 健康教育 自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小RNA-296-3p对舌鳞状细胞癌(简称舌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以正常口腔上皮黏膜角质细胞HOK为对照,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舌鳞癌细胞系CAL27、SCC15和SCC9中miR-296-3p和核蛋白1(NUPR1) mRNA的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NUPR1蛋白表达水平。CAL27细胞分为对照组(NC组)、miR-con组、miR-296-3p组、si-con组、si-NUPR1组、miR-296-3p+pcDNA组和miR-296-3p+pcDNA-NUPR1组,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蛋白印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CAL27细胞中miR-296-3p与NUPR1的调控关系。结果与HOK细胞相比,在舌鳞癌细胞系CAL27、SCC15和SCC9中miR-296-3p的含量显著降低(0.54 ± 0.08、0.38 ± 0.05、0.59 ± 0.07比1.04 ± 0.12,t = 10.401、15.231、9.718,P均<0.05),NUPR1 mRNA (5.94 ± 0.40、4.48 ± 0.45、5.19 ± 0.48比0.94 ± 0.12,t = 35.918、22.803、25.769)和NUPR1蛋白(0.79 ± 0.09、0.54 ± 0.05、0.62 ± 0.08比0.28 ± 0.04,t = 15.535、12.182、11.404)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均<0.05)。与NC组、miR-con组相比,miR-296-3p组CAL27细胞活性、迁移数、侵袭数及PCNA、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均降低(P均<0.05)。与NC组、si-con组相比,si-NUPR1组CAL27细胞活性、迁移数、侵袭数及PCNA、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均降低(P均<0.05)。miR-296-3p在CAL27细胞负调控NUPR1表达。与miR-296-3p+pcDNA组相比,miR-296-3p+pcDNA-NUPR1组CAL27细胞活性(138.34 ± 5.73比98.54 ± 5.89,t = 14.530)、迁移数(95.28 ± 7.56比67.92 ± 5.23,t = 8.929)、侵袭数(184.53 ± 17.57比101.26 ± 10.64,t = 12.162)及PCNA (0.68 ± 0.07比0.35 ± 0.06,t = 10.738)、MMP-2(0.43 ± 0.05比0.29 ± 0.04,t = 6.559)和MMP-9(0.58 ± 0.06比0.33 ± 0.08,t = 7.500)的蛋白表达均升高(P均<0.05)。结论miR-296-3p通过靶向负调控NUPR1表达抑制舌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 标签: 舌肿瘤 微小RNA-296-3p 核蛋白1 细胞增殖 细胞运动 肿瘤侵润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准确可靠检测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中三氯甲烷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进行三氯甲烷残留量检测,用外标法计算三氯甲烷含量。对方法的专属性、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度、定量限和耐用性进行验证。结果三氯甲烷峰5次进样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且与其他峰分离度大于1.5。阳性对照溶液在相应保留时间处可见三氯甲烷峰,阴性对照溶液无三氯甲烷峰。三氯甲烷的浓度在10~1 000 n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成线性关系。浓度为600 ng/ml的供试品溶液回收率在91.3%~99.0%之间,含量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4%。定量限浓度为0.022 ng/ml。结论建立的三氯甲烷残留量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度和耐用性,符合定量检测的需求。

  • 标签: 三氯甲烷 色谱法,气相 肝炎疫苗,甲型 疫苗,减毒 方法验证
  • 简介:摘要Hippo信号通路也称为Salvador/Warts/Hippo(SWH)通路,命名主要源于果蝇中的蛋白激酶Hippo(Hpo)。该通路由一系列保守激酶组成,主要是通过调控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来调控器官的大小。近年来,研究Hippo信号通路在免疫系统以及癌症发生中的作用已成为热点,并且已有多项研究报道其可以调控免疫反应,包括先天性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中各免疫细胞的功能,影响免疫应答的效果。文章总结了近年来Hippo信号通路在各种免疫细胞及一些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探讨了Hippo信号通路的治疗前景。

  • 标签: Hippo信号通路 免疫细胞 癌症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角袋"区臂丛神经阻滞与臂丛神经周围阻滞对膈肌麻痹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需行肩关节以下上肢手术的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丛周围注射,0.375%罗哌卡因5 ml注射在"角袋"+15 ml注射在神经丛周围;试验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角袋"区注射,0.375%罗哌卡因15 ml注射在"角袋"+5 ml注射在神经丛周围。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及麻醉后15、30 min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 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的膈肌移动度,麻醉后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的膈肌麻痹率;针刺法测定患者腋神经、肌皮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和正中神经所属区域皮肤痛觉消失时间;记录和比较麻醉阻滞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及术后24 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麻醉前比较,麻醉后15、30 min两组患者FEV1、FVC、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膈肌移动度均降低(P<0.05)。麻醉后15、30 min,试验组FEV1、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膈肌移动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麻醉后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膈肌总麻痹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麻醉后腋神经、肌皮神经、尺神经、桡神经所属区域皮肤痛觉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正中神经所属区域皮肤痛觉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阻滞时间低于对照组,麻醉持续时间高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角袋"区臂丛神经阻滞可显著降低患者膈肌麻痹率,改善肺功能,缩短术区神经麻醉时间,安全性好。

  • 标签: 超声引导 "角袋"区 臂丛神经 周围神经 膈肌麻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芪益肾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于山西省中医院门诊就诊和住院的CRF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益肾方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实验室指标、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HIF-1)和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9.08±2.77)分]低于对照组[(13.71±2.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浆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高于对照组,而血肌酐、尿素氮、尿酸、甲状旁腺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HIF-1、TSP-1水平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HIF-1水平高于对照组,TSP-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益肾方治疗CRF,能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其血清HIF-1、TSP-1水平,安全性高。

  • 标签: 肾功能衰竭 黄芪益肾方 实验室指标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内分泌患者治疗恢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最近5个月我院内分泌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分组的原则将该这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并分别对他们进行不同的护理,一组患者只用普通正常的护理,这组当成空白对照组,另一组患者用精细化护理,在为期半个年的护理,最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最终护理情况。结果表明精细化护理组的患者很少会出现不良事件,而普通正常护理组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比较大;同时精细化护理组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护理质量。由此可知,在内分泌患者的护理中用精细化护理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而且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压增高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内分泌患者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感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16HBE)后差异表达的microRNA(miRNA)及其靶基因。方法利用TargetScan和miRDB两个数据库对两种病毒感染后同时上调或下调的miRNA靶基因进行预测,剔除在上调和下调中均出现的靶基因。对上调和下调表达的靶基因进行GO和pathway分析,筛选与免疫应答相关的GO和pathway中所包含的靶基因及其对应的miRNA,并进一步筛选同时参与免疫相关GO和pathway的上调或下调的靶基因及其对应的miRNA。挑选部分miRNA和靶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结果筛选出上调miRNA对应的靶基因有598个,下调miRNA对应的靶基因有1 311个,剔除了同时上调或下调miRNA的靶基因62个。参与免疫应答相关GO及pathway的上调靶基因分别是17个和13个,对应的miRNA分别是15个和17个。参与免疫应答相关GO及pathway的下调靶基因分别是58个和47个,对应的miRNA分别是30个和42个。将参与免疫应答相关GO和pathway的上调靶基因取交集,得到的靶基因有3个,对应调控的miRNA有4个。另外,将参与免疫应答相关GO和pathway的下调靶基因取交集,得到的靶基因有9个,对应调控的miRNA有13个。结论本研究有助于阐明EV71和CVA16感染后宿主——病原体的相互作用,并为手足口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肠道病毒71型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微小RNA 靶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小RNA-296-3p对舌鳞状细胞癌(简称舌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以正常口腔上皮黏膜角质细胞HOK为对照,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舌鳞癌细胞系CAL27、SCC15和SCC9中miR-296-3p和核蛋白1(NUPR1) mRNA的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NUPR1蛋白表达水平。CAL27细胞分为对照组(NC组)、miR-con组、miR-296-3p组、si-con组、si-NUPR1组、miR-296-3p+pcDNA组和miR-296-3p+pcDNA-NUPR1组,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蛋白印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CAL27细胞中miR-296-3p与NUPR1的调控关系。结果与HOK细胞相比,在舌鳞癌细胞系CAL27、SCC15和SCC9中miR-296-3p的含量显著降低(0.54 ± 0.08、0.38 ± 0.05、0.59 ± 0.07比1.04 ± 0.12,t = 10.401、15.231、9.718,P均<0.05),NUPR1 mRNA (5.94 ± 0.40、4.48 ± 0.45、5.19 ± 0.48比0.94 ± 0.12,t = 35.918、22.803、25.769)和NUPR1蛋白(0.79 ± 0.09、0.54 ± 0.05、0.62 ± 0.08比0.28 ± 0.04,t = 15.535、12.182、11.404)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均<0.05)。与NC组、miR-con组相比,miR-296-3p组CAL27细胞活性、迁移数、侵袭数及PCNA、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均降低(P均<0.05)。与NC组、si-con组相比,si-NUPR1组CAL27细胞活性、迁移数、侵袭数及PCNA、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均降低(P均<0.05)。miR-296-3p在CAL27细胞负调控NUPR1表达。与miR-296-3p+pcDNA组相比,miR-296-3p+pcDNA-NUPR1组CAL27细胞活性(138.34 ± 5.73比98.54 ± 5.89,t = 14.530)、迁移数(95.28 ± 7.56比67.92 ± 5.23,t = 8.929)、侵袭数(184.53 ± 17.57比101.26 ± 10.64,t = 12.162)及PCNA (0.68 ± 0.07比0.35 ± 0.06,t = 10.738)、MMP-2(0.43 ± 0.05比0.29 ± 0.04,t = 6.559)和MMP-9(0.58 ± 0.06比0.33 ± 0.08,t = 7.500)的蛋白表达均升高(P均<0.05)。结论miR-296-3p通过靶向负调控NUPR1表达抑制舌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 标签: 舌肿瘤 微小RNA-296-3p 核蛋白1 细胞增殖 细胞运动 肿瘤侵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兔抗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血清制备中不同免疫剂量对抗体效价的影响。方法将9只实验兔简单随机分为3组,每组3只。5、50和100 μg 3个剂量EV71灭活疫苗和弗氏佐剂均匀混合后,通过肌内注射途径分别免疫3组动物,于第0、7、14及28天各免疫1次,每7天采血,分离血清,检测抗EV71中和抗体效价。结果100 μg剂量组兔血清抗体效价显著高于5和50 μg剂量组(第42天t值分别为-3.282和-2.486,P值均<0.05)。第42天时,兔血清抗体效价和免疫剂量(5~100 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478.229x-2 041.820。结论在本实验选择的3个免疫剂量中,随着免疫剂量升高,产生的血清抗体效价也升高,且呈线性关系。

  • 标签: 免疫血清 剂量效应关系,免疫 肠道病毒71型 抗体效价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艾司氯胺酮PCIA对剖宫产术孕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椎管内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孕产妇300例,年龄25~35岁,BMI≤35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50):对照组(C组)和艾司氯胺酮(E组)。术毕行PCIA,C组药物配方:枸橼酸舒芬太尼50 μg+酒石酸布托啡诺12 mg+胃复安针20 mg,E组药物配方:艾司氯胺酮1 mg/kg+枸橼酸舒芬太尼50 μg+酒石酸布托啡诺12 mg+胃复安针20 mg,2组用0.9%生理盐水稀释至200 ml,背景输注速率4 ml/h,PCA剂量4 ml,锁定时间30 min,镇痛至术后48 h,维持VAS评分<4分。若VAS评分≥4分且患者连续按压PCA泵按钮2次无效时,口服对乙酰氨基酚0.5 g补救镇痛。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3、7、42 d时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EPDS评分≥10分为轻度抑郁症,EPDS评分≥13分为重度抑郁症,排除产前抑郁症的孕产妇。记录产后抑郁症发生情况和程度。记录术后0~6 h、6~12 h、12~24 h和24~48 h内补救镇痛情况及术后3 d内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E组术后3和7 d时产后抑郁症发生率降低且程度减轻,术后不同时段补救镇痛率降低(P<0.05),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用于剖宫产术后PCIA,在产生良好镇痛效应的同时,还可改善孕产妇产后抑郁症。

  • 标签: 氯胺酮 镇痛,病人控制 剖宫产术 抑郁症,产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内旋磨术(RA)后随访期间出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临床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1年1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行RA治疗的191例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每年对患者进行电话或者门诊随访MACE事件,根据是否发生MACE事件分为MACE事件组(34例)和无MACE事件组(157例)。应用Cox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明确MACE事件出现的危险因素;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明确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可靠性。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44个月,MACE事件组的肾功能不全患者明显多于无MACE事件组(26.5%比12.7%,χ2=4.092, P=0.043),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无MACE事件组(49.4%±8.4%比54.6%±8.1%, t=0.486, P<0.01),血管狭窄程度[95%(90%,98%)比90%(90%,95%),F=0.054,P<0.01]和SYNTAX评分(37.2±9.6比31.1±10.9,t=0.184, P<0.01)均明显高于无MACE事件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MACE事件的发生与LVEF(HR=0.95,95%CI: 0.92~0.99,P=0.008)及SYNTAX评分(HR=1.05,95%CI:1.01~1.08,P=0.007)相关。ROC曲线分析发现,LVEF(AUC=0.697,P<0.001)和SYNTAX评分(AUC=0.678,P=0.001)均可预测MACE发生风险。结论行RA治疗的患者术后发生MACE事件与低LVEF及高SYNTAX评分有关。

  • 标签: 冠状动脉内旋磨术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预测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桥脑小脑束的扩散参数在发病3个月内和1年后的动态改变,分析其与脑卒中后远期步行能力的关系。方法选取亚急性期(病程3周~3个月)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偏瘫患者30例,分别于发病3个月内(首次)和发病1年后(随访时)采用DTI在感兴趣区桥脑小脑束的小脑中脚区域测定左、右两侧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作为影像学参数;同时采用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对入选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估,包括上、下肢运动评定部分,并作为偏瘫分级(PG)的依据(即上肢和下肢运动评分之和);并于随访时,采用Brunel平衡量表(BBA)、改良的Rankin量表(mRS)和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分别评定入选患者的平衡功能、功能预后和生活自理能力。结果首次扫描后发现,桥脑小脑束未受累侧FA值(0.499±0.053)和随访时桥脑小脑束未受累侧的FA值(0.490±0.094)明显低于同期受累侧。首次检测所得桥脑小脑束的rFA值与首次和随访时的下肢运动PG分值、上肢运动PG分值、运动总PG分值和FIM评分呈显著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上肢、下肢和总运动结局是否良好与桥脑小脑束的rFA值显著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桥脑小脑束的rFA值预测下肢运动结局的ROC曲线下面积比值为0.84(P=0.002),最佳界值点为0.92(敏感度71.4%,特异度73.9%)。结论亚急性期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桥脑小脑束的DTI参数(rFA值)可预测其长期运动能力的恢复情况,且桥脑小脑束的rFA值是预测下肢运动结局是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脑梗死 桥脑小脑束 扩散张量成像 步行 长期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平面手指离断修复的临床体会。方法自2011年1月-2019年12月共收治手指多平面离断患者7例13指,其中男6例,女1例,年龄21~57岁,平均39岁;其中4指多平面1例,2指双平面3例(其中示、中指2例,中、环指1例),1指双平面3例(示指2例、小指1例)。厘清指别,彻底清创,按"先远端,后近端"的再植顺序,注重血管吻合质量,分组协作,术后严密观察,制定早期康复方案,尽可能恢复患肢功能。结果再植术后6例11指成活,出院后通过门诊、电话、微信等方法进行随访1.5~36.0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2例,良3例,差1例。结论守原则、细操作,分组协作,早期康复,多平面指体离断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断指再植 多指离段 多平面离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发生游离壁破裂和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特征,识别发生心脏破裂(CR)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南京鼓楼医院于2013年10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AMI患者,选取28例合并CR的AMI患者为CR组,按照1∶2选择年龄、性别、心肌梗死部位和入院GRACE评分匹配的56例未合并CR的AMI患者为非CR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资料及用药情况。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R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84例患者,其中女性44例(52.4%),平均年龄为(74.32±11.54)岁。CR组中,游离壁破裂16例,室间隔穿孔11例,游离壁破裂合并室间隔穿孔1例。住院期间,CR组21例死亡(75.0%),而非CR组无死亡病例。CR组和非CR组的基线资料基本相似,但较非CR组相比,CR组的脑梗死比例多(39.3%比8.3%),白细胞计数高[(12.30±3.63)×109/L比(10.87±2.35)×109/L],入院时外周收缩压水平低[(116.54±24.84)mmHg比(127.33±22.59)mmHg],室壁瘤的比例高(35.7%比8.3%)。此外,CR组的β受体阻滞剂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使用率均明显低于非CR组(均为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R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既往脑梗死(OR=6.00,95%CI:1.43~25.26,P=0.01)和室壁瘤(OR=7.45,95%CI:1.75~31.71,P<0.01),β受体阻滞剂为独立的保护因素(OR=0.07,95%CI:0.02~0.25,P<0.01)。结论合并CR的AMI患者短期死亡率高,常伴有脑梗死病史、血白细胞升高、室壁瘤和低血压。既往脑梗死和室壁瘤为CR的独立危险因素,而β受体阻滞剂为其独立保护因素。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破裂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工作记忆广度训练对n-back任务的迁移效应及脑机制。方法首先在60例大学生中开展随机对照实验,训练组(n=30)接受自适应性训练,对照组(n=30)接受低难度反复练习,比较两组训练前后2-back任务的差异。接下来在60例接受自适应性训练的大学生中,根据2-back任务改善中位数分为高迁移组(n=30)和低迁移组(n=30),比较两组训练前后全脑激活的差异。结果与训练前比较,训练组训练后2-back任务正确率显著增加(F=21.45,P<0.001),正确率增加量为(0.15±0.18);对照组训练后正确率增加量为(0.03±0.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9,P=0.327)。与低迁移组比较,高迁移组训练后右侧纹状体激活显著增加(校正后P=0.028),纹状体激活变化与2-back任务正确率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084;F=5.21,P=0.025)。结论工作记忆广度训练效果可迁移到n-back任务,纹状体在迁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工作记忆训练 工作记忆广度 n-back fMRI 纹状体 迁移效应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颈部毛母细胞癌影像表现一例。患者男,36岁,CT表现为左侧颈部皮下不规则状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呈中度不均匀强化,呈快进快出型。MRI表现为左侧颈部皮下不规则状软组织肿块,T1WI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其内多发类圆形出血信号,增强扫描呈中度不均匀强化,其内纤维分隔延迟强化。病理诊断为毛母细胞癌。

  • 标签: 毛母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 : 探究舒适护理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 选取 2019 年 2 月至 2020 年 2 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 80 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 40 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护理后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表、收缩压和心率。 结果 : 实验 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收缩压和心率的状况均优于对照组 [1] 。( P < 0.0.5 )。

  • 标签: 舒适护理 高血压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