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黑色浪漫(blackromantic)是指对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地区的主流文化或官方意识形态而言,或是显得不道德,或是显得不正常,或是显得病态,却又富有诗意、传奇或乌托邦色彩,并往往对自我或他人造成负面影响的心理或行为.从、、,到、、和阿尔莫多瓦等人的影片里…黑色浪漫一直在发展、演变,而、等影片则借黑色浪漫来思考严肃的社会问题,对主流文化或官方意识形态的合理性提出质疑或批判.但我们对黑色浪漫的认识至今尚未上升到自觉的高度,至今仍把它归属或混同于黑色幽默或黑色喜剧.

  • 标签: 电影 黑色浪漫 主流文化 官方意识形态 爱情片 人物形象
  • 简介:解严初期是台湾电影的转型期,也是台湾电影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时期。一些影片以民间的立场和在野的视角,修复或改写了曾被执政当局阉割或扭曲的本土历史。另一些影片则表现了无父的青少年及其迷惘的生活,呈现了混乱杂沓的现实景观,折射了当时台湾民众纷乱的心态。这一时期,台湾电影中的大陆形象已基本上从负面转为中性乃至正面形象,而两岸合拍片虽一波三折,但为两岸电影业输入了新鲜血液,并拓展了市场。

  • 标签: 台湾电影 本土历史 两岸合拍片
  • 简介:1960年代,台湾“健康写实电影”所追求的只是有限度、不完整和不彻底的写实主义美学精神。1980年代,台湾新电影才为台湾电影真正建构了写实主义美学精神。在后新电影时代,台湾电影的写实主义美学精神空前高涨。中国封建时代的主流文艺观高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当代台湾电影不断地张扬写实主义关学精神,本质上是在颠覆这种传统的文艺观,并致力于追求美与真的统一。这在中国文艺观念的发展史上具有革命性的重大意义。

  • 标签: 台湾电影 写实主义美学精神 美与真的统一
  • 简介:香港女导演许鞍华从探讨人性的角度来展开其电影中两性形象的塑造。她的叙事立场更多地基于人道主义,而非女性主义。许鞍华大多数电影的性别立场是温和的,性别意识较为含蓄。

  • 标签: 许鞍华 香港电影 女性导演
  • 简介:一、由来已久的黑色浪漫在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的《淘金记》(1925年)中,在美国影片《欲望号街车》(1951年)中,在电影大师斯坦利·库布里克的《洛丽塔》(又译为《一树梨花压海棠》,1962年)中,在经典强盗片《邦尼和克莱德》(1967年)、意大利导演贝尔托鲁奇的《巴黎最后的探戈》(1972年)、美国导演科波拉的《教父》第1集至第3集(1972-1990年)、马丁·斯科西斯的《出租车司机》。

  • 标签: 导演 香港电影 《教父》 探戈 影片 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