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友人谈起美国很多家庭的夜晚,问他们都在干些什么。她说,漫长的冬夜,很多家庭围在壁炉边听音乐、阅读、唱歌,享受着安宁和温馨的氛围。火光映照着每个人的脸庞,有简单却发自内心的富足。她说,每次走过这样的窗口都有莫名的感动——热气腾腾的感动。

  • 标签:
  • 简介:一位女士陪朋友看展览,那位朋友被这场展览深深地打动了。女士说:“既然这样,我们再去看一场。”不想,那位朋友摆摆手,说:“这样就好了,我想把这份感动延长些。”我由衷地欣赏那位聪明的朋友,限量感动,不贪心。

  • 标签: 中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听一个搞金融工作的人说,这么多年来,关于人生最深刻的体会就是。无论赢了还是输了,都要学会一个字:认。

  • 标签: 学会 止损 金融工作
  • 简介:台湾作家林清玄快60岁了。他每天对自己的要求是写3000字,不为发表,只是练笔,他说写作靠积累才会有突破,他不会放纵自己。人到了一定的年龄还能在某些方面自律,这样的人都值得敬重。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每天坚持长跑1小时,风雨无阻很多年。他这样做,是锻炼自己的耐力。我认识的一位朋友是个相当自律的女人。

  • 标签: 日本作家 村上春树 林清玄 台湾作家 一念之间 海口晚报
  • 简介:说起这个事,只是缘于一次友人谈到的别人炫耀:一位曾经很不幸的女人终于找到了归属。看到的第一眼,感觉她真要被宠坏了。她说,睡衣,内衣都是老公给她买,然后晒出了几双鞋的照片,附一句话:为什么一次送我那么多鞋?友人说,很多人水深火热,忙家务忙孩子吵架压力……这样多少有点太刺激别人吧。

  • 标签: 个人 幸福感 生活方式 感情生活
  • 简介:我遇到过两回这样的事,所以有点感慨,很想说说。一次是看一场芭蕾舞演出,演出很美,可是,坐我前排的一位大叔从开演起一直拿手机不停地拍摄、录影.兼发朋友圈,上半场一直未停歇过,他的举动影响到了我的视线,又不好说,只能忍着,把身体向一边偏。大叔可真忙碌啊,我不夸张地说,他几乎就没停止过。他看进去了多少,我不知道。

  • 标签: 安宁 才能 芭蕾舞 演出 拍摄
  • 简介:一位旅居法国一个月的朋友,回来谈了自己的一席感触,她说,法国人的业余生活很忙,忙着整花园、烘点心、逛市集,孩子玩孩子的,成人忙成人的,各取所需,很家常。她说,国内的很多人休闲都得高大上,非得去个什么地方才算休闲。我们探讨一个生活常态的东西,我说大凡一个东西没有落人生活常态,总是有隔膜,经常做的事才算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高高在上,而是随时随地,阅读什么的都是如此。

  • 标签: 业余生活 欲望 生活常态 法国人 孩子 成人
  • 简介:请允许我想得天真点儿,像这种民国公馆区,很多小街小巷,七八上十条,如果辟出其中一条小巷,开设那么两家小店,不要多,只需两家就可以了,作为一种配套,政府出面管理,成为老房子一种背景,累了歇歇脚,又亲民又透气。南京,很多次的擦肩而过。从未踏足,初夏时节却临时起意,只是想出门走走,就去了一趟。清晨的高铁,拿出随身带的杯子,泡好咖啡,窗外田野里的雾气,大地开始苏醒,冉冉升起的太阳,湖泊山川,停留的小站,站台上的火车载我奔向远方……这就是我喜欢坐火车的原因吧,有强烈的幸福感,充满感恩。

  • 标签: 临时起意 歇歇脚 小笼包 七八 鸡鸣寺 拾阶而上
  • 简介:台湾作家林清玄快60岁了。他每天对自己的要求是写3000字,不为发表,只是练笔,他说写字是个匀速前行的工作,积累才会有突破,他不会放纵自己。

  • 标签: 自律 学会 台湾作家 林清玄
  • 简介:周国平曾说过一句话。我印象很深: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最合宜的位置。只不过这个位置常常空着,因为大家都忙着找别的东西去了。去年夏天,我去苏州平江路。晚8点有民间艺人的昆曲《牡丹亭》演出。关于这个民间艺人,听说过一些江湖传闻:从未学过昆曲专业,但是天生喜欢唱,一年唱700多场《牡丹亭》。遇到对眼缘的人,可以多唱一个小时,只是因为唱的人欢喜,听的人开心。

  • 标签: 合宜 《牡丹亭》 民间艺人 周国平 昆曲 印象
  • 简介:很长时间没有沉下来整理这次嘉定之行。这次去嘉定,是专为探访朋友一家人而去。我目睹了他们一家人生活的变迁,从武汉移居上海边上的小城,一路走来,有很多的不容易。差不多十年前曾有机会去探访过一次,我曾经说他们的生活是典型的悠哉游哉的“大城市活着,小城市生活”,离上海半小时之遥,又有小城的宁静和古意。我记得那次我去到的嘉定紫藤公园,小桥流水、日式庭院和满树的紫藤花束。小城的宁静和他们家的宁静,小小的两室一厅,有女主人设计的小吧台干口无门的卧室,只用漂亮的布帘隔断……

  • 标签: 小城 城市生活 大城市 宁静 上海
  • 简介:很多时候,不知不觉中,人是很贪的。比如旅行时就可以看出来。照相,购物,景点。一个不能少。到日本旅行,曾听到有人说,到这样的地方,买越多越划算。意思是某些东西比国内便宜,买得多就赚得多。这是什么逻辑,我不明白,购物不但是花钱,而且花精力。我实在没有精力不看风景,而去看这些所谓便宜的东西,大包小包到此一游地买回去。还有照相。我不太理解,很多人为什么那么喜欢拍照,同一个地方摆出各种姿势,拼命拍啊传啊,一路上都在忙乎这个了。拍的时候,最好的风景其实已经错过。我现在很多时候不喜欢照相了、顶多拍拍喜欢的风景,留那么些瞬间就可以了,照相真不重要,体验更重要。

  • 标签: 能力 照相 风景 旅行 购物 精力
  • 简介:看到一段关于蔡志忠的介绍,他的生活方式很特别,裤子、汗衫、外套,同样款式,一买就一打,连颜色都不变,从不穿袜子,因为感觉影响灵感。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他不喜欢应酬,来北京,除了必要的应酬,呆在宾馆里画画写文,他最长记录是42天没下楼。创作中国古典文化的那两年,他呆在日本,没见任何朋友。他的观点是,呆在原地,就是天下;呆着不动,可以怀抱天下。

  • 标签: 中国古典文化 生活方式 蔡志忠 应酬
  • 简介:舒国治在《理想的下午》里提到,火车旅途中的女人穿着白衫低头翻书的情形相当悦目,令人心旷神怡,有隔岸观雾的迷离之美。他说:“女人在旅途中完全是另外一面,只能被陌生人欣赏到。”我几乎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忽略了女人的年龄,那个穿白衫的女子,书是她最好的饰品。窗外的风景,独行的女子,无限的想象空间。

  • 标签: 旅途 美感 想象空间 女人 陌生人 女子
  • 简介:说实话,我能在生活中换个角度看问题,一部分缘于纪录片。很多人对纪录片有误解,觉得沉闷,其实完全不是这样,一些经典纪录片非常好看,视角小,耐人寻味。

  • 标签: 随笔 杂文 杂谈 阅读知识
  • 简介:很多人有这样的焦虑:做一件事,碰到了障碍,不知下一步怎么办,很怕别人问起自己时。说“不知道”。柴静的一段经历谈得特别好。汶川地震期间,她去四川做节目,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报道角度。后来,她索性选择跟一对夫妻回他们的老家——杨柳坪。那是一对劫后余生的夫妻,已在地震中失去了儿子,柴静只是跟着,台里问她要拍什么主题,她回答说“不知道”。

  • 标签: “不知道” 生活 汶川地震 报道角度 柴静 夫妻
  • 简介:要说这条心水慢火车线路,只是因为一位朋友端午节去贵州镇远看龙舟赛,我问她是不是坐K109,那趟车我几年前坐过,慢火车,当时软卧也只要两百元左右,相当惬意。她告诉我,火车提速了。我查了一下,速度提了不少。这趟车很少被人关注,走的却是风景相当优美的线路,路经湖南怀化、贵州镇远、凯里、贵阳、终点是昆明。

  • 标签: 火车提速 私房 避暑 龙舟赛 端午节 线路
  • 简介:一向不排斥坐长途车,只要不超过五个小时,我都可以忍受。选一个靠窗的位置,沿途都是风景,那个时候,思绪可以无限地飘向远方,其实是最放松的。

  • 标签: 电影 公路 旅行
  • 简介:旅行时遇到很多有意思的小镇女人。她们曾经是城市的白领.退隐后找个喜欢的小镇扎下来.或开客栈或开小店或开咖啡馆.过另外一种生活。有时我想想,这样的生活同样需要强大的心理承受力。

  • 标签: 女人 心理承受力 咖啡馆 生活